二级建造师施工管理试题及答案

考试总分:100分

考试类型:模拟试题

作答时间:180分钟

已答人数:330

试卷答案:有

试卷介绍: 二级建造师施工管理试题及答案已经整理好,需要备考的朋友们赶紧来刷题吧!

开始答题

试卷预览

  • 1. 某房屋建筑工程施工中,现浇混凝土阳台根部突然断裂,导致 2 人死亡,50 人重伤,直接经济损失 3000 万元。该事故由于交底不充分造成。根据《关于做好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质量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工作的通知》(建质[2010]111 号),该事故为(  )。

    A一般事故,指导责任事故

    B较大事故 ,操作责任事故

    C重大事故 ,指导责任事故

    D特别重大事故,操作责任事故

  • 2. 某工程施工过程中,由于结构设计计算错误而引发质量事故,按质量事故产生的原因划分,该质量事故是由()原因引发的。

    A技术

    B社会

    C管理

    D经济

  • 3. 某工程网络计划中,工作H的最早开始时间和最迟开始时间分别为第12天和第16天,其持续时间为5天,工作H有3个紧后工作,它们的最早开始时间分别为第21天、第24天和第28天,则H的自由时差为()天。

    A4

    B7

    C11

    D6

  • 4. 下列关于网络工作计划中的关键工作和关键线路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双代号网络计划中,关键线路是总的工作持续时间最短的线路

    B当计划工期大于计算工期时,总时差为零的工作就是关键工作

    C关键工作指网络计划中总时差最小的工作

    D单代号网络图中,关键线路是自始至终全部由关键工作组成的线路

  • 5. 下列关于暂列金额的说法错误的是()

    A合同价款中包括暂列金额

    B暂列金额由招标人在工程量清单中暂定

    C已签约合同价中的暂列金额由承包人掌握使用

    D剩余的暂列金额归发包人所有

  • 6. 编制材料消耗量定额,主要包括确定使用在工程上的材料净用量和()中的不可避免的废料和损耗。

    A施工现场内运输?

    B施工现场内外运输?

    C施工现场内运输与操作过程?

    D施工现场内外运输及操作过程

  • 7. 预付款担保的主要作用是( )。

    A确保工程费用及时支付到位

    B促使承包商履行合同约定,保护业主的合法权益

    C保护招标人不因中标人不签约而蒙受经济损失

    D保证承包人能够按合同规定进行施工,偿还发包人已支付的全部预付金额

  • 8. 根据《建设工程监理规范》GB/T50319--2013,对专业性比较强、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项目,项目监理机构应编制工程建设监理实施细则,并必须经()批准后执行。

    A监理单位技术负责人

    B总监理工程师

    C专业监理工程师

    D业主代表

  • 9. 在人工定额的制定方法中,属于统计分析法特点的是( )。

    A简单易行

    B工作量小

    C工序重复量小

    D产品规格多

  • 10. 某施工工序的人工产量定额为4.56m3,则该工序的人工时间定额为()。

    A0.24工日?

    B0.22工日?

    C1.76工日?

    D4.56工日

  • 11. 关于施工成本管理的措施,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经济措施是其他各类措施的前提和保障

    B技术措施有利于纠正成本管理目标偏差

    C经济措施是财务人员所采用的措施

    D采用合同措施控制成本,应贯穿整个项目周期

  • 12. 施工机械使用费主要由(  )决定。

    A人工单价和材料价格

    B台班产量和材料价格

    C台班数量和人工单价

    D台班数量和台班单价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 37.
  • 38.
  • 39.
  • 40.
  • 41.
  • 42.
  • 43.
  • 44.
  • 45.
  • 46.
  • 47.
  • 48.
  • 49.
  • 50.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