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观题

子罕曰:“__________,爾以玉爲寶。若以與我,__________,不若人有其寶。”

查看答案
该试题由用户717****54提供 查看答案人数:42210 如遇到问题请 联系客服
正确答案
该试题由用户717****54提供 查看答案人数:42211 如遇到问题请联系客服

相关试题

换一换
主观题
子罕曰:“__________,爾以玉爲寶。若以與我,__________,不若人有其寶。”
答案
主观题
(1)宋人或得玉,獻諸子罕。子罕弗受。(2)獻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爲寶也,故敢獻之。”(3)子罕曰:“我以不貪爲寶,爾以玉爲寶。(4)若以與我,皆喪寶也,不若人有其寶。”
答案
主观题
21、是故百戰百勝,非善之善也;( )善之善者也。22、子罕曰:“( ),爾以玉為寶。若以與我,皆喪寶也,不若人有其寶。”23、人之迷,其日固久。( ),廉而不劌,直而不肆,光而不燿。24、知困,然後能自强也。( )。《兌命》曰:“學學半。”25、數罟不入洿池,( )。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26、是烏也,( )。南冥者,天池也。
答案
主观题
(21)子罕曰:“我以不貪為寶,爾以玉為寶。若以與我,皆喪寶也,( )。”(22)夫如是,故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 )。(2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 ),六十而耳順,七十二從心所欲,不逾矩。”(24)故曰教學相長也。( )其此之謂乎?(25)化而為鳥,其名為鵬。( );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26)不違農時,榖不可勝食也。( ),魚鱉不可勝食也。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
答案
主观题
(21)六十而耳順,( ),不逾矩。(22)是故百戰百勝,非善之善也;( )善之善者也。(23)我以不貪爲寶,爾以玉爲寶。( ),皆喪寶也。(24)( ),則爲之計深遠。(25)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 )。(26)是以聖人方而不割,( ),直而不肆,光而不燿。
答案
主观题
21、夫如是,故遠人不服,( );既來之,則安之。22、我以不貪為寶,爾以玉為寶。( ),不若人有其寶。23、是鳥也,( )。南冥者,天池也。24、父母之愛子,( )。媼之送燕后也,持其踵為之泣。25、凡用兵之法,( );全軍為上,破軍次之。26、不違農時,( )。數罟不入洿池,魚鱉不可勝食也。
答案
主观题
21、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 )。故曰教學相長也。22、先王之濟五味、和五聲也,以平其心,成其政也。( ),三類,四物,五聲,六律,七音,八風,九歌,以相成也。23、是故百戰百勝,非善之善也;( ),善之善者也。24、子曰:“吾(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25、是以聖人方而不割,( ),光而不燿。26、子罕曰:“( )。若以與我,皆喪寶也,不若人有其寶。”
答案
主观题
(21)鹏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 )。是鳥也,海運則將徒於南冥。(22)( )。媼之送燕后也,持其踵馬之泣,念悲其遠也,亦哀之矣。(23)子罕曰:“我以不贪爲實,爾以玉爲實。( ),不若人有其實。”(24)先王之( ),以平其心,成其政也。(25)雖有佳肴,( )。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26)穀與魚鱉不可勝食,( ),是使民養生喪死無憾也。
答案
单选题
宋之鄙人得璞玉献之子罕,子罕不受。鄙人曰:“此宝也,宜为君子器,不宜为细人用。”子罕曰:“尔以玉为宝,我以不受子之玉为宝。”上述材料说明(  )。
A.自觉接受监督,提高依法行政水平 B.密切联系群众,切实履行政府职能 C.加强党的建设,发挥领导核心作用 D.保持清正廉洁,牢记拒腐防变意识
答案
单选题
宋之鄙人得璞玉献之子罕,子罕不受。鄙人曰:“此宝也,宜为君子器,不宜为细人用。”子罕曰:“尔以玉为宝,我以不受子之玉为宝。” “子罕不受玉”启示我们广大政府官员应()。
A.自觉接受监督,提高依法行政水平 B.密切联系群众,切实履行政府职能 C.加强党的建设,发挥领导核心作用 D.保持清正廉洁,牢记拒腐防变意识
答案
热门试题
宋之鄙人得璞玉献之子罕,子罕不受。鄙人曰:“此宝也,宜为君子器,不宜为细人用。”子罕曰:“尔以玉为宝,我以不受子之玉为宝。”读《韩非子•喻老》的记载,从认识论的角度看,两人对玉的看法的不同说明了()。 宋之鄙人得璞玉献之子罕,子罕不受。鄙人曰:此宝也,宜为君子器,不宜为细人用。子罕曰:尔以玉为宝,我以不受子之玉为宝。读《韩非子喻老》的记载,从认识论的角度看,两人对玉的看法的不同说明了() (21)人之迷,其日固久。( ),廉而不劌。(22)祭祀必祝之,祝日:“必勿使反!”豈非計久長,( )(23)子日:“(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24)有國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 )。夫如是,故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25)是故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知不足,( )。(26)宋人或得玉,獻諸子罕。子罕弗受。獻玉者日:“( ),玉人以爲寶也,故敢獻之。” 阅读《新序》中的一段文字:宋人有得玉者,献诸司城①子罕。子罕不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②,玉人以为宝,故敢献之。”子罕早:“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与我者,皆丧宝也,不若人③有其宝。”(①司城:掌管工程的官员。②玉人:雕琢玉器的人。③人:各人)请回答:1.献玉者为什么要说“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故敢献之”这段话?2.“若与我者,皆丧宝也”是什么意思?3.从这段文字看,子罕是怎样的人? 用现代标点符号标点下面的文言短文。 靈公與夫人夜坐聞車聲轔轔至闕而止過闕復有聲公問夫人曰知此謂誰夫人曰此必蘧伯玉也公曰何以知之夫人曰妾聞禮下公門式路馬所以廣敬也夫忠臣與孝子不爲昭昭信節不爲冥冥墮行蘧伯玉衛之賢大夫也仁而有智敬於事上此其人必不以闇昧廢禮是以知之公使視之果伯玉也公反之以戯夫人曰非也夫人酌觴再拜賀公公曰子何以賀寡人夫人曰始妾獨以衛爲有蘧伯白玉爾今衛復有與之齊者是君有二賢臣也國多賢运國之福也妾是以賀公驚曰善哉 宋之鄙人得璞玉献之子罕,子罕不受。鄙人日:“此宝也,宜为君子器,不宜为细人用。”子罕日:“尔以玉为宝。我以不受子之玉为宝。”上述材料说明( )。 宋之鄙人得璞玉献之子罕,子罕不受。鄙人日:“此宝也,宜为君子器,不宜为细人用。”子罕日:“尔以玉为宝。我以不受子之玉为宝。”上述材料说明()。 在“寶珠玉者,殃必及身”句中,“寶”的语法特点是() 獻玉者曰:“(),玉人以爲寳也,故敢獻之。 佛教徒要皈依三寶,請問下面那個不是佛教的三寶() 有人把一块美玉献给子罕,子罕不交。献玉者说:“我把玉给工匠看了,他们认为是宝物,所以才献给你”。子罕回答:“你把玉当作宝.我把不贪当作宝。你把玉给我,那么你失去了玉,我失去了不贪的德,大家都失去了自己的宝物。不如我们各自保有自己的宝物。”子罕据玉的历史典故包含的哲学道理有()①事物的价值是变化的因为其属性和功能具有不确定性②事物是否具有价值,取决于人 阅读下面一段古文,解答文后提问题。    趙簡子之子,長曰伯魯,幼曰無恤。將置後,不知所立。乃書訓戒之辭於二簡,以授二子曰:“謹識之。”三年而問之,伯魯能舉其辭:求其簡,己失之矣。問無恤, 誦其辭甚習:求其簡,出諸袖中而奏之。於是簡子以無恤爲賢,立以爲後。    簡子使尹鐸辱晉陽。請曰“以爲繭絲乎?抑爲保障乎? ”簡子曰:“保障哉! ”尹鐸損其戶数。簡子謂無恤曰“晉國有難,而無以尹鐸爲少,無以晉陽爲遠,必以爲歸。”   及智宣子卒,智襄子爲政,與韓康子、魏桓子宴於藍臺。智伯戯康子而侮段規。智國聞之,諫曰:“主不備,錐必至矣!” 智伯曰:“難將由我。我不爲難,誰敢興之?” 對曰:“不然。《夏書》有之曰:一人三失,怨豈在明,不見是圖。夫君子能勤小物,故無大患。今主一宴而恥人之君相,又弗備,曰不敢興難,蜹、蟻、蜂、蠆,皆能害人, 況君相乎!”弗聽。 (―)解释文中加着重号词语的意义識:習:爲:損:備:(二)指出下列句中“而”字的词性和用法。出諸袖中而奏之。三年而问之。智伯戯康子而侮段規。(三)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難將由我。我不爲難,誰敢興之?無以尹鐸爲少,無以晉陽爲遠,必以爲歸。(四)赵简子将谁立为继承人?为什么?请用现代汉语陈述。 若以與我,皆喪寅也,()。 指出下列句中活用的词,并说明其活用类型。(1)故君子者,勞於索之,而休於使之。(2)文帝曰:“卑之,毋甚高論,令今可施行也。”(3)寶珠玉者,殃必及身。(4)晏子怪而問之,御以寶對。 有人把一块美玉献给子罕,子罕不收。献玉者说:“我把玉给工匠看了,他们认为是宝物,所以才献给你。”子罕回答:“你把玉当作宝,我把不贪当作宝。你把玉给我,那么你失去了玉,我失去了不贪的德,大家都失去了自己的宝物。不如我们各自保有自己的宝物。”子罕拒玉的历史典故包含的哲学道理有()。①事物的价值的变化是因为其属性和功能具有不确定性②事物是否具有价值,取决于 在春秋战国时期宋国有个叫子罕的以不贪而名垂青史。有一次,一个人得了块玉,拿去送给当权的子罕。子罕拒不接受。那人说,让做玉的师傅看过,说是件宝物,才敢送给你的。子罕道,你的宝物是这块玉,我的宝物是“不贪”,我若收下你这块玉,你和我的宝物不都丧失了吗?还不如各人留着各自的宝物好啊!这段文字给人的警语是: 最初三寶不包括下面何者() 寡君使群臣(為)魯、衛請,曰無令與師陷入君地。爲: 有人把一块美玉献给子罕,子罕不交。献玉者说:“我把玉给工匠看了,他们认为是宝物,所以才献给你”。子罕回答:“你把玉当作宝.我把不贪当作宝。你把玉给我,那么你失去了玉,我失去了不贪的德,大家都失去了自己的宝物。不如我们各自保有自己的宝物。”子罕据玉的历史典故包含的哲学道理有()①事物的价值是变化的因为其属性和功能具有不确定性②事物是否具有价值,取决于人们的价值判断③人们的立场和需要不同,其价值选择就 孔子曰:“求!無乃爾是過與?”與:
购买搜题卡 会员须知 | 联系客服
会员须知 | 联系客服
关注公众号,回复验证码
享30次免费查看答案
微信扫码关注 立即领取
恭喜获得奖励,快去免费查看答案吧~
去查看答案
全站题库适用,可用于E考试网网站及系列App

    只用于搜题看答案,不支持试卷、题库练习 ,下载APP还可体验拍照搜题和语音搜索

    支付方式

     

     

     
    首次登录享
    免费查看答案20
    微信扫码登录 账号登录 短信登录
    使用微信扫一扫登录
    登录成功
    首次登录已为您完成账号注册,
    可在【个人中心】修改密码或在登录时选择忘记密码
    账号登录默认密码:手机号后六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