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总分:100分
考试类型:模拟试题
作答时间:90分钟
已答人数:7
试卷答案:没有
试卷介绍: 税务师考试税法二模拟试题已经整理好,里面包含单选题、多选题,还有专业的答案解析!
A不征收资源税
B由国务院批准决定征收与缓征
C由国家税务总局批准决定征收与缓征
D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决定征收与暂缓征收,并报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备案
A42.0
B26.0
C12.0
D6.9
A企业以现金等非转账方式支付的手续费及佣金不得在税前扣除
B企业不得将手续费及佣金支出计入回扣、业务提成、返利、进场费等费用
C从事代理服务、主营业务收入为手续费、佣金的企业,其为取得该类收入而实际发生的手续费及佣金支出,准予在税前据实扣除
D电信企业在发展客户、拓展业务等过程中向经纪人、代办商实际支付的相关手续费及佣金支出,不超过企业当年收入总额5%的部分,准予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据实扣除
A1000
B2000
C2500
D3000
A进口价格
B出口价格
C实际价格
D申报价格
A公安机关
B司法机关
C人民检察院
D人民政府
A按利润所属年度确认收入的实现
B按照利润汇回的日期确认收入的实现
C按照双方约定的日期确认收入的实现
D按照境外分支机构做出利润汇回决定的日期确认收入的实现
A10.07
B10.15
C10.5
D10.63
A采用两种以上方法测算的应纳税额不-致时,应按测算的应纳税额从低核定征收
B经营多业的纳税人经营项目单独核算的,税务局分别确定各项目的应税所得率
C纳税人的法定代表人发生变化的,应向税务机关申报调整已确定的应税所得率
D专门从事股权投资业务的企业不得核定征收企业所得税
A198
B243
C195
D150
A5%
B10%
C15%
D30%
A22.68
B32.4
C25.2
D36
A小于0.10%
B小于0.02%
C小于0.05%
D小于0.15%
A25.92
B28.32
C28.8
D32.32
A残疾人个人出租住房取得的所得
B保险赔款
C县政府颁发的科技进步奖金
D外籍个人从外商投资企业取得的利息所得
A公司与公司之间互换房产
B房地产开发公司为客户代建房产
C兼并企业从被兼并企业取得房产
D双方合作建房后按比例分配自用
A4.67
B4.87
C1.4
D3.97
A被收购企业应确认资产转让所得或损失
B被收购企业原有的各项资产和负债应保持不变
C被收购企业的相关所得税事项原则上应保持不变
D收购企业取得资产的计税基础应以公允价值为基础确定
A企业提交正式书面申请年度的次年起1至3个连续年度
B企业提交正式书面申请年度的次年起3至5个连续年度
C税务机关与企业达成预约定价安排协议的次年起1至3个连续年度
D税务机关与企业达成预约定价安排协议的次年起3至5个连续年度
A企业收到地方政府未规定专项用途的税收返还款收入
B外贸企业收到的出口退税款收入
C事业单位收到的财政拨款收入
D企业取得的国债利息收入
A56.98
B55.97
C60.00
D54.96
A60
B70
C180
D260
A3600
B0
C1800
D2880
A0
B200
C600
D300
A1835
B1740
C3435
D3445
A企业通过县级人民政府捐赠住房作为廉租住房的,属于税法规定的公益性捐赠支出
B被取消公益捐赠税前扣除资格的公益性群众团体,5年内不得重新申请扣除资格
C捐赠方无法提供捐赠的非货币性资产公允价值证明的,可按市场价格开具捐赠票据
D公益性社会团体前三年接受捐赠总收入用于公益事业比例低于80%的,应取消捐赠税前扣除资格
A600
B1000
C1600
D2000
A3.15
B49.50
C58.50
D70.00
A6775
B6780
C6975
D6980
A被合并企业的亏损可按比例在合并企业结转弥补
B合并企业应按照账面净值确认被合并企业各项资产的计税基础
C被合并企业股东应按清算进行所得税处理
D合并企业应按照协商价格确认被合并企业各项负债的计税基础
A划入方企业取得的被划转资产,应按其账面原值计算折旧扣除
B划入方企业取得被划转资产的计税基础以账面原值确定
C划入方企业不确认所得
D划入方企业取得的被划转资产,应按其原账面净值计算折旧扣除
E划出方企业不确认所得
A集体所有的房屋
B抵押人所有的国有土地使用权
C抵押人所有的自留地使用权
D抵押人所有的林木
E抵押人所有的汽车
A诉讼代理人
B证人
C当事人
D辩护人
E鉴定人
A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将国有资产无偿划入企业,凡指定专门用途并按规定进行管理的,企业可作为不征税收入进行企业所得税处理
B企业接收政府划入资产,如果政府没有确定接收价值的,应按资产的公允价值计算确定应税收入
C企业接收股东划入资产,凡作为收入处理的,应按公允价值计入收入总额
D企业接收股东划入资产,凡作为收入处理的,不需要缴纳企业所得税
E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将国有资产明确以股权投资方式投入企业,企业应作为国家资本金(包括资本公积)处理
A企业研发机构同时承担生产经营任务的,研发费用不得加计扣除
B企业共同合作开发项目的合作各方就自身承担的研发费分别按照规定计算加计扣除
C企业委托外单位开发的符合条件的研发费用,可由委托方与受托方协商确定加计扣除额度
D企业在一个纳税年度内有多个研发活动的,应按不同项目分别归集加计扣除研发费用
E研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的,允许再按当年研发费用实际发生额的75%,直接抵扣当年的应纳税所得额
A税前准予扣除的损失为45万元
B税前准予扣除的损失为52.8万元
C税前准予扣除的损失为15万元
D损失原材料而转出的进项税额准予在所得税税前扣除
E损失原材料而转出的进项税额不得在所得税税前扣除
A纳税人应当自纳税义务发生之日起10日内,向征收机关办理申报
B纳税人不能取得销售不动产发票的,可持人民法院的裁定书原件及相关资料办理契税纳税申报
C纳税义务发生时间是纳税人签订土地、房屋权属转移合同的当天
D纳税人因房地产开发企业被税务机关列为非正常户,不能取得销售不动产发票的,无法办理契税纳税申报
E契税应向土地、房屋的承受人居住地或单位注册地所在地缴纳
A企业办的各类学校自用的房产
B公园附设的影剧院
C经有关部门鉴定,停止使用半年以上的危验房产
D专门经营农产品的农产品批发市场自用的房产
E对饮水工程运营管理单位自用的生产、办公用房产
A代扣代缴的个人所得税税额
B参加财产保险支付的保险费
C个体工商户从业人员的实发工资
D货物出口过程中发生的汇兑损失
E为特殊工种从业人员支付的人身安全保险费
A免税学校内的经营性场所占用耕地,按当地适用税额缴纳耕地占用税
B占用基本农田的,按照确定的当地适用税额加按150%征收
C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为纳税人收到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办理占用耕地手续书面通知当日
D自纳税义务发生之日起10日申报纳税
E耕地占用税的征收管理,依照耕地占用税法和税收征收管理法的规定的执行
A个人独资企业为个人投资者购买汽车并将汽车所有权登记到个人名下
B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对外投资分回的利息、股息、红利
C股份有限公司为投资者家庭成员购买房产
D个人从任职的上市公司取得的股票增值权所得和限制性股票所得
E集体所有制企业在改制为股份合作制企业时,对职工个人以股份形式取得的不拥有所有权的企业量化资产
A中国铁路总公司所属铁路运输企业自用房产免征房产税
B企业办的技术培训学校自用的房产免征房产税
C非营利性老年服务机构自用房产暂免征房产税
D外商投资企业的自用房产免征房产税
E高校学生公寓免征房产税
A五林公司取得永续债利息收入20万符合条件的为免税收入
B乙公司发行的永续债利息支出20万不得进行税前扣除
C五林公司取得永续债的利息收入20万为征税收入
D乙公司发行的永续债利息支出20万可进行税前扣除
E发行永续债的企业对每一永续债产品的税收处理方法一经确定,不得变更
A港口码头用地免征城镇土地使用税
B国家机关、人民团体、军队自用的土地,免征城镇土地使用税
C经济发达地区城镇土地使用税的适用税额标准可以适当提高,但须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
D人民银行自用的土地免征城镇土地使用税
E对专门经营农产品的农产品批发市场使用的土地,免征城镇土地使用税
A公安机关办案专用的车辆
B军队用于出租的富余小汽车
C公共交通车辆
D在渔业船舶管理部门登记的净吨位1.5吨的捕捞渔船
E邮政快递车
F企业新购置的运货车
G节约能源、使用新能源的车辆
A税收情报事项涉及最重要的国家秘密,泄露会使国家的安全和利益遭受特别严重的损害,应确定为绝密级
B税收情报事项涉及偷税.骗税或其他严重违反税收法律法规的行为,应确定为机密级
C绝密级情报保密期限一般为 30 年
D机密级情报保密期限一般为 20 年
E秘密级情报保密期限一般为 15 年
A收购企业购买的股权不低于被收购企业全部股权的75%
B企业重组后的连续12个月内不改变重组资产原来的实质性经营活动
C具有合理的商业目的,且不以减少、免除或者推迟缴纳税款为主要目的
D收购企业在该股权收购发生时的股权支付金额不得低于其交易支付总额的85%
E企业重组中取得股权支付的原主要股东,在重组后连续12个月内不得转让所取得的股权
A由于技术进步、产品更新换代较快的生产设备,最低折旧年限不得低于规定折旧年限的60%
B林木类生产性生物资产,折旧年限最低为3年
C电子设备折旧年限最低为5年
D飞机、火车、轮船以外的运输工具,折旧年限最低为4年
E房屋、建筑物折旧年限最低为20年
A个人所有的经营性房产
B宗教寺庙出租的房产
C人民团体自用的房产
D老年服务机构自用房产
E政府机关自用的房产
A精神财富也可以成为行政法关系的客体
B行政法关系的主体必有一方是行政主体
C在行政法关系中,主体地位具有不平等性
D行政法关系是行政法的调整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