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月份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自考真题及答案

考试总分:100分

考试类型:模拟试题

作答时间:90分钟

已答人数:427

试卷答案:有

试卷介绍: 2011年1月份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自考真题及答案已经整理好,需要备考的朋友们赶紧来刷题吧!

开始答题

试卷预览

  • 1. 幼儿最初认识物体的量的特征是通过 ( )

    A测量

    B感知

    C操作

    D讲解

  • 2. “年年有今日,岁岁有今朝”,说明时间具有 ( )

    A流动性

    B不可逆性

    C周期性

    D抽象性

  • 3. 儿童学习数学是从“数行动”发展到“数概念”的过程,说明了儿童获得数学知识的过程是 ( )

    A从具体到抽象

    B从个别到一般

    C从同化到顺应

    D从不自觉到自觉

  • 4. 数的组成实质上反映了数群和子群之间存在着的等量关系、互补关系和 ( )

    A相邻关系

    B包含关系

    C互换关系

    D集合关系

  • 5. 儿童数概念发展水平的标志是掌握了 ( )

    A数的运算

    B数的理解

    C数的关系

    D数的守恒

  • 6. 在开展数学教育之前,对教育对象进行的预测性评价是 ( )

    A诊断性评价

    B发展性评价

    C形成性评价

    D终结性评价

  • 7. 很多数学活动都有一定的操作要求,需要儿童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操作,这说明数学教育可培养幼儿的 ( )

    A主动性

    B独立性

    C规则意识

    D任务意识

  • 8. 数学教育内容应与幼儿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是幼儿所熟悉的、能理解的,这体现了数   学教育内容的 ( )

    A结构性

    B启蒙性

    C生活性

    D教育性

  • 9. 通过评价揭示、暴露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其进行分析,试图在下一阶段的教育中加以改进,体现了教育评价的 ( )

    A鉴别作用

    B诊断作用

    C改进作用

    D选拔作用

  • 10. 幼儿学习减法比加法困难,说明在以下数量关系中,较难掌握的是 ( )

    A逆反关系

    B等量关系

    C数差关系

    D相邻关系

  • 11. 数学提供了一种量化的方法,帮助我们认识世界,解决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说明数学具有 ( )

    A抽象性

    B逻辑性

    C精确性

    D应用性

  • 12. 儿童能按数取物,说明其数概念发展所处的阶段是 ( )

    A数量的感知阶段

    B数词和物体数量间的联系建立阶段

    C数的运算初期阶段

    D数的运算阶段

  • 13. 在安排有关数的教育内容时,小班初期只给儿童一些前数学经验,从小班后期到中班,再正式引入数的内容。这一安排体现的数学教育原则是 ( )

    A知识的逻辑性和系统性

    B让儿童动手操作

    C发展儿童思维结构

    D联系儿童生活

  • 14. 在比较两种形体时,应注意突出其 ( )

    A相同点

    B相异点

    C变式

    D主要特点

  • 15. 儿童能够准确感知集合及其元素,能通过计数比较两个集合元素多少的年龄阶段是   ( )

    A2-3岁

    B3-4岁

    C4-5岁

    D5-6岁

  • 16. 以下选项中,属于小班分类教育要求的是 ( )

    A探索物体的特征,学习讲述物体的异同

    B学习按物体的数量进行分类

    C学习概括物体的两个特征

    D学习按两个特征进行分类和在表格中摆放图形

  • 17. 以下关于数学教育阶段目标的表述中,适合于大班的是 ( )

    A认识“1”和许多的关系

    B认识10以内数字,理解数字含义

    C学习lO 以内单、双数和相邻数

    D正确判断lO 以内的数量

  • 18. 2岁左右儿童还不能说出数词,但已经对不同数量的糖果产生不同的选择反应,说明数概念发生于 ( )

    A计数

    B辨数

    C笼统感知集合

    D辨别量

  • 19. 数学教学离不开师幼间的互动交流,互动交流最常用、最主要的方法是 ( )

    A游戏

    B观察

    C模仿

    D问答

  • 20. 6岁左右的儿童开始利用自己的身体作为工具进行测量。为了比较两座塔的高度,儿童会走到一座塔旁边,在身体上与塔同高的地方做个记号,然后走到另一个塔的旁边去比较。说明儿童已感知到等量关系的 ( )

    A可测性

    B连续性

    C可比性

    D传递性

  • 21. 幼儿在教师引导下,有目的的感知物体的数、量、形等特征的方法是( )

    A观察法

    B游戏法

    C演示法

    D操作法

  • 22. 儿童辨别空间方位关系的难易顺序是 ( )

    A前后-上下-左右

    B上下-前后-左右

    C上下-左右-前后

    D前后-左右-上下

  • 23. 幼儿要能够按序排列物体,关键在于理解两种关系,即传递性和( )

    A双重性

    B相对性

    C测量性

    D可逆性

  • 24. 幼儿学习、认识几何图形,可帮助幼儿逐步形成 ( )

    A空间观念

    B距离观念

    C深度观念

    D立体观念

  • 1. 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它具有 ( )

    A抽象性

    B逻辑性

    C精确性

    D应用性

    E对应性

  • 2.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活动目标包含的特征有 ( )

    A表述具体

    B文字优美

    C可观察或可测量

    D简短

    E操作性强

  • 3. 根据心理学的研究,掌握数概念的指标有 ( )

    A理解数的实际意义

    B掌握数的顺序

    C掌握数的组成

    D理解数的守恒

    E理解数群关系

  • 4. 学前儿童时间概念发展的特点是 ( )

    A不连续性

    B主观性

    C含糊性

    D容易受实际生活的影响

    E容易与空间关系混淆

  • 5.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评价资料的收集方法有 ( )

    A观察法

    B测试法

    C临床法

    D作业分析法

    E实验法

  • 1. 简述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内容。
  • 2. 简述学前儿童学习数的组成的意义。
  • 3. 简述中班儿童认识几何形体教育的要求。
  • 4. 为什么要对学前儿童进行数学教育?
  • 1. 为什么说现实生活是学前儿童数学概念的源泉?数学教育如何联系儿童生活?
  • 2. 举例说明教师在组织数学教学活动中应注意的问题。
  • 1. 在幼儿学习自编应用题的时候,常常会出现如下问题:“树林里有3只小鹿,又跑来了1只,一共4只小鹿”;“小明上午吃了10个桃子,下午又吃了8个桃子,小明一共吃了几个桃子?”    根据上述案例,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以上幼儿自编应用题出现了什么问题?    (2)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是什么?    (3)上述案例对教师进行幼儿自编应用题的教学有什么启示?
  • 2. 我们告诉儿童:“小红的个子比小明高,小亮的个子比小红高。他们三个人的个子谁最高?”儿童会感到非常困难。    阅读上述案例,请回答下列问题:    (1)这个问题反映了幼儿的什么特点?    (2)如何指导学前儿童进行排序活动?
  • 1. 根据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活动的设计要求,设计一个“以物体的某一外部特征进行分类”为内容的教学活动。
用户服务协议与隐私政策

感谢您信任并使用聚题库系统。我们深知个人信息和隐私保护的重要性,为了更好地保护您的个人权益,在使用产品前请充分阅读并理解《用户服务协议》《隐私协议》


长沙聚优教育咨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沙聚优”)在此特别提醒您在使用相关服务前,请认真阅读协议条款内容,确保您充分理解协议中各条款,特别是免除或者限制责任、法律适用和管辖的条款,以及开通或使用某项服务的单独协议,并选择接受或不接受。如你未满18周岁,请在法定监护人陪同下仔细阅读并充分理解本协议,并征得法定监护人的同意后使用“聚题库”软件及相关服务。除非您接受本协议所有条款,否则您无权注册、登录或使用本协议所涉服务。


隐私权政策适用我们提供的软件、网站、服务,包括但不限于适用于电脑、移动智能终端产品及服务。


本隐私权政策旨在帮助您了解我们会收集哪些数据,为什么收集这些数据、会利用这些数据做什么以及我们如何保护这些数据。了解这些内容,对于您行使个人权利及保护您的个人信息至关重要,请您在使用我们产品或服务前务必抽出时间认真阅读本政策。

不同意
同意

需要获得您的同意后才能使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