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4月份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自考真题及答案

考试总分:100分

考试类型:模拟试题

作答时间:90分钟

已答人数:141

试卷答案:有

试卷介绍: 2015年4月份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自考真题及答案已经整理好,需要备考的朋友们赶紧来刷题吧!

开始答题

试卷预览

  • 1. 数学所描述的不是事物本身的特性,而是事物与事物之间的( )

    A关系

    B表现

    C本质

    D差异

  • 2. 学前儿童只是对数学知识的“认识”,并不要求一定要“掌握”,重视的是一种学习过程和( )

    A学习方法

    B数学知识

    C学习方式

    D数学经验

  • 3.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相互作用的( )

    A活动方式

    B教学过程

    C操作过程

    D双边活动

  • 4. 小班儿童面对两位“张老师”,一位年纪大、女性,一位年轻、男性,就不太容易抽象出“一共有两位张老师”,他们宁愿称呼其“一位张奶奶、一位张叔叔”。说明这时的儿童( )

    A不具有数学概念

    B思维具有一定的抽象性

    C不能从事物的具体特征中摆脱出来,从而抽象出数量特征

    D对数量的认识具有主观性特征

  • 5. 儿童思维的逻辑结构的建构,是从( )

    A经验开始的

    B动作开始的

    C知识开始的

    D理解开始的

  • 6. 对儿童进行的任何一方面的教育,都必须重视从( )

    A儿童发展的阶段性出发

    B儿童发展的差异性出发

    C儿童整体发展的观念出发

    D儿童发展的个别性出发

  • 7. 幼儿数学教育内容中起着发展思维作用的核心因素是( )

    A数量关系

    B传递关系

    C互补关系

    D等量关系

  • 8. 把一个暂时未知的量同另一个作为标准的约定的已知量做比较,这个比较的过程叫做( )

    A比较

    B计量

    C评价

    D计算

  • 9. 提供给儿童合适的材料、教具、环境,让儿童在自己的摆弄、实践过程中进行探索,获得数学感性经验和逻辑知识的一种方法是( )

    A操作法

    B游戏法

    C经验法

    D理解法

  • 10. 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的形式一般都采用( )

    A个别活动形式

    B小组活动形式

    C集体活动形式

    D自由活动形式

  • 11. 以印象的方式去把握对象是( )

    A符号把握

    B图像把握

    C认知把握

    D形象把握

  • 12. 儿童数概念的发生开始于( )

    A口头数数

    B对集合的精确把握

    C辨数

    D对集合的笼统感知

  • 13. 儿童学前进行“l”与“许多”的教学,主要是让他们( )

    A感知事物的数量关系

    B理解事物的数量关系

    C感知集合及其元素

    D理解集合及其元素

  • 14. 口头计数是一种机械记忆,儿童的这种数数实际上是一种( )

    A认数

    B“唱数”

    C点数

    D辨数

  • 15. 应用题的内容应来自于幼儿熟悉的( )

    A生活经验

    B生活常识

    C生活知识

    D生活情境

  • 16. 幼儿要以实物等直观材料为工具,借助于合并、分开等动作进行加减运算实际是( )

    A动作水平的加减

    B表象水平的加减

    C符号水平的加减

    D象征水平的加减

  • 17. 在认识几何形体的教育中,应提供幼儿接触多种变化图形的机会,渗透图形( )

    A变式教育

    B守恒的教育

    C对比教育

    D辨别教育

  • 18. 学前儿童认识几何形状不仅需要视觉的感知,还需要通过( )

    A听觉进行感知

    B知觉进行感知

    C观察活动进行感知

    D触觉动作进行感知

  • 19. 皮亚杰认为,测量包括了两个逻辑活动。第一个是划分过程,它使儿童懂得整体是由加 在一起的一个数量的部分组成的。第二个是易位或替换过程,它使儿童把一部分和另一部分连接起来,从而建立起( )

    A逻辑体系

    B单位体系

    C理解体系

    D结构体系

  • 20. 幼儿对物体量的认识,最初不是通过测量的方法,而是通过各种感官的( )

    A观察

    B注意

    C感知

    D发现

  • 21. 儿童感知和理解时间概念的基础是( )

    A生活常识

    B生活知识

    C生活规律

    D生活经验

  • 22. 儿童对空间方位关系的辨别,既有赖于空间知觉能力,也有赖于他的思维能力发展,特   别是思维的( )

    A相对性的发展

    B逻辑性的发展

    C抽象性的发展

    D概括性的发展

  • 23. 完成某个阶段的教育活动之后,为了了解这一阶段的教育效果,对达成教育目标的程度做出总结和鉴定而进行的评价是( )

    A终结性评价

    B形成性评价

    C诊断性评价

    D相对性评价

  • 24. 根据一定的教育价值观,用科学的方法对教育活动中的有关要素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是( )

    A教育督导

    B教育评价

    C教育监测

    D教育监控

  • 1. 数学知识的特点是( )

    A抽象性

    B逻辑性

    C精确性

    D应用性

    E知识性

  • 2. 制定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目标和内容的依据有( )

    A儿童身心发展水平、需要与发展规律

    B社会的要求和愿望

    C数学学科的结构、价值和学科学习规律

    D与其他学习领域的关系

    E教材的规定性

  • 3. 下列属于大班儿童数学教育目标的有( )

    A认识“l”和“许多”及其关系

    B学习10以内序数

    C学习10以内单、双数和相邻数

    D学习10以内数的加减

    E学习自然测量

  • 4. 学前儿童的几种排序活动是( )

    A按规则排序

    B按物体量的差异排序

    C按数量和数排序

    D按教师要求排序

    E按量的特点排序

  • 5. 观察在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评价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具体方法很多,包括( )

    A行为检核

    B事件详录

    C作业分析

    D临床法

    E谈话法

  • 1. 简述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原则。
  • 2. 简述3--7岁幼儿数概念发展的阶段。
  • 3. 如何引导幼儿学习分类?
  • 4. 指导幼儿认识几何形体的教育要点是什么?
  • 1. 试述学前儿童学习数学的心理特点。
  • 2. 试述学前儿童初步空间概念的发展。
  • 1. 案例:3岁的杨扬穿了一串珠子,有圆形和椭圆形两种。教师指着一个椭圆形的珠子问他穿了几个这样的珠子,于是他把串珠平放在桌上嘴里数道:“l、2、3……”,可是他的手却悬在珠子上象征性地点了6下,而且点得不全是椭圆形珠子。当教师再问他穿了几个椭圆形的珠子时,他的回答却是:“有许多许多”,其实他穿的椭圆形珠子只有四颗。    请运用所学的儿童计数能力发展特点的知识分析这位儿童的表现。
  • 1. 请为小班儿童设计一个“按物体的大小、长短进行排序”的数学教育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