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份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自考真题试卷及答案

考试总分:100分

考试类型:模拟试题

作答时间:90分钟

已答人数:355

试卷答案:有

试卷介绍: 2014年10月份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自考真题试卷及答案已经整理好,需要备考的朋友们赶紧来刷题吧!

开始答题

试卷预览

  • 1. 5只桔子,它是对一堆桔子的数量特征的抽象,和这些桔子的大小、颜色、酸甜无关,也和它们的排列方式无关。在这里,“5”反映的是数量为5的一个整体所具有的属性。因此,儿童掌握数概念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 )

    A抽象的过程

    B应用的过程

    C理解的过程

    D识记的过程

  • 2. 任何数学知识都具有逻辑上的( )

    A实然性

    B或然性

    C偶然性

    D必然性

  • 3. 让儿童通过操作活动自己发现和总结有关5的组成的知识,儿童不仅能理解数的组成 的抽象含义,还能根据5的组成的知识,推理获知6和7的组成,有些甚至获知把n分成两份,有n-1种分法。可见数学教育不仅能使儿童获得数学知识,还能( )

    A提高儿童数学能力

    B发展儿童的思维能力

    C锻炼儿童的推理能力

    D培养儿童的操作能力

  • 4. 数学不仅是人们生产、生活乃至科学研究必不可少的工具,也是每个人应必备的( )

    A文化素养

    B科学素养

    C人文素养

    D数学素养

  • 5. 空间的概念是极为广泛的,下列各组词语中全部为表示空间概念的一组是( )

    A大小、多少、高低

    B上下、前后、快慢

    C大小、形状、方向

    D白天、黑夜、今天、明天

  • 6. 儿童对数序的真正认识,不是靠记忆,而是靠他对数列中数与数之间的( )

    A相对关系的协调

    B前后关系的协调

    C排列方式的协调

    D次序关系的协调

  • 7. 实验者向儿童呈现两只盒子,一只盛有许多珠子,让儿童往另一只盒子放珠子,问儿童如果一直放下去,两只盒子里的珠子会不会一样多,儿童不能确认。这说明儿童在头脑中还没有建立起( )

    A一一对应的逻辑观念

    B类包含的逻辑观念

    C等量的逻辑观念

    D序列化的逻辑观念

  • 8. 学前儿童思维的抽象性和逻辑性的发展为学习数学提供了一定的( )

    A智力准备

    B能力准备

    C心理准备

    D知识准备

  • 9. 儿童不能说出家里一共有几个人,而只能列举出“家里有爸爸、妈妈、还有我”。这说明,这时的儿童( )

    A还不能在生活中使用抽象的数学概念

    B还没有获得数概念

    C还不能认识抽象的事物

    D还不能从事物的具体特征中摆脱出来,从而抽象出数量特征

  • 10. 将外部环境纳入自己已有的认知结构中的过程是( )

    A顺应

    B同化

    C形成

    D平衡

  • 11. 数学知识的建构,需要儿童理解事物之间的关系。下列活动能够给予儿童在具体动作水平上协调和理解事物之间关系的机会的是( )

    A操作活动

    B游戏活动

    C学习活动

    D教学活动

  • 12.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目标是按一定的结构和层次组织起来的,从横向角度看,它具有一定的( )

    A横向结构

    B纵向结构

    C群集结构

    D分类结构

  • 13. 儿童完全不能理解数的组成和分解的年龄一般是( )

    A6岁前

    B5岁半前

    C4岁半前

    D4—7岁

  • 14. 学前儿童数学教学活动是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的组织幼儿集体参加的数学( )

    A操作活动

    B游戏活动

    C学习活动

    D建构活动

  • 15. 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是( )

    A操作的方法

    B游戏的方法

    C演示的方法

    D口语的方法

  • 16. 幼儿动手操作学具,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进行探索和学习,获得数学感性经验、知识和技能的方法是( )

    A游戏法

    B操作法

    C练习法

    D讲述法

  • 17. 不用计数的方法确定两组物体数量多、少、一样多的逻辑方法是( )

    A抽象

    B概括

    C比较

    D归纳

  • 18. 引导幼儿感知几何形体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一般采用( )

    A触摸的方法

    B拼图的方法

    C讲解的方法

    D比较的方法

  • 19. 教授初学的儿童,学习知识的顺序和方式依次是( )

    A行为把握一图象把握一符号把握

    B行为把握一符号把握一图象把握

    C图象把握一行为把握一符号把握

    D图象把握一符号把握一行为把握

  • 20. 小班儿童面对两只小动物,一只小鸡、一只小狗时,他们会说“一只小鸡和一只小狗”,但很难直接概括为“两只动物”,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后遇到这类问题时就很容易解决。例如,“我们家有三口人:爸爸、妈妈和我”。这说明儿童学习数学的心理特点为( )

    A从个别到一般

    B从不自觉到自觉

    C从具体到抽象

    D从同化到顺应

  • 21. “学习10以内数的加减,认识加号、减号,初步理解加法、减法的含义,会解答简单的加减应用题,感知和体验加减互逆关系”,这一目标适合( )

    A小班

    B中班

    C大班

    D学前班

  • 22. 数学中,把具有某种相同属性的事物的全体称为( )

    A集合

    B分类

    C包含

    D辨数

  • 23. 下列属于自然测量的是( )

    A用手点数物体的数目

    B用手掂量、比较两个物体的轻重

    C用筷子量桌子的长度

    D用体重计称量体重

  • 24. 在完成某个阶段的教育活动之后进行的评价是( )

    A儿童发展状况评价

    B诊断性评价

    C形成性评价

    D终结性评价

  • 1. 学前儿童学习数学的心理准备包括对下列哪些逻辑关系的理解?( )

    A一一对应观念

    B序列观念

    C类包含观念

    D同化观念

    E顺应观念

  • 2. 数学教学活动的准备一般包括( )

    A学习经验的选择

    B幼儿的经验准备

    C数学教学所需教具的准备

    D数学教学所需学具的准备

    E环境的准备

  • 3. 数学操作活动的构成要素有( )

    A目标

    B材料

    C规则

    D形式

    E指导和评价

  • 4. 学前儿童数学教学中运用的教具、学具主要有( )

    A玩具

    B日常生活用品

    C废旧物品

    D专门用于数学活动的教具、学具

    E图片、实物卡片

  • 5. 关于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评价,正确的描述是( )

    A教育评价是一个事实判断

    B教育评价是一个价值判断

    C教育评价和测量一回事

    D教育评价体现了评价者的价值观和需要

    E教育评价离不开测量

  • 1. 简述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原则。
  • 2. 简述学前儿童数概念发展的阶段。
  • 3. 幼儿空间概念发展的年龄特点是什么?
  • 4. 如何引导幼儿感知和体验量的守恒?
  • 1. 为什么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活动的内容选择要注意启蒙性、生活性和可探索性?
  • 2. 试述幼儿数概念的形成、发展的过程。
  • 1. 苗苗在学习“2+3=?”这道题时,又像以前那样伸出两只小手,掰弄着手指,边数边算,班上老师看见后,立即对他说:“苗苗,快放好你的小手,你要用自己的小脑袋算题。” 请对本案例中苗苗和老师的表现进行分析,并提出教育建议。
  • 1. 请为大班幼儿设计一个“用自然测量的方法,比较物体的长短”的教学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