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份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自考真题及答案

考试总分:100分

考试类型:模拟试题

作答时间:90分钟

已答人数:227

试卷答案:有

试卷介绍: 2014年4月份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自考真题及答案已经整理好,需要备考的朋友们赶紧来刷题吧!

开始答题

试卷预览

  • 1. 幼儿常常用“昨天”泛指过去,用“明天”泛指将来,这说明他们的时间概念具有( )

    A相对性

    B抽象性

    C含糊性

    D形象性

  • 2. “学习10以内数的加减,认识加号、减号,初步理解加法、减法的含义,会解答简单的加减应用题,感知和体验加减互逆关系”,这一目标适合( )

    A托儿班

    B小班

    C中班

    D大班

  • 3. 小班“将相同颜色的物体放在一起”活动的目标是:①幼儿对数学活动有兴趣,②喜欢玩数学游戏,③学习把相同颜色的物体放在一起,④愿意讲述操作过程。正确的活动目标是( )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④

  • 4. 儿童数学概念的发生、发展过程实际上是人类数学概念发生过程的浓缩和复演。所以, 对儿童来说,他们学习数学、掌握数学的过程是一个( )

    A发明和创造的过程

    B发明和发现的过程

    C发现和创造的过程

    D发现和学习的过程

  • 5. 数学所描述的是事物与事物之间的( )

    A模式

    B数量

    C形式

    D关系

  • 6. 儿童在学习数学时,最初是通过具体的( )

    A直觉进行的

    B表象进行的

    C知识进行的

    D动作进行的

  • 7. 学前儿童数学兴趣主要表现为对( )

    A具体数学活动的兴趣

    B数学操作材料的兴趣

    C数学活动结果的兴趣

    D数学活动评价的兴趣

  • 8. 儿童在形成数学概念时,存在一个逐渐摆脱具体形象,达到( )

    A概括水平的过程

    B抽象水平的过程

    C知识水平的过程

    D巩固水平的过程

  • 9. 早期数学教育的重要价值在于培养儿童基本的( )

    A数学素养

    B文化素养

    C人文素养

    D科学素养

  • 10. 儿童一一对应观念形成于( )

    A3岁半(小班中期)

    B4岁(小班后期)

    C4岁半(中班中期)

    D5岁(中班后期)

  • 11. 教师直接组织和指导全班幼儿进行学习的活动形式是( )

    A集体活动形式

    B分组活动形式

    C个别活动形式

    D自主活动形式

  • 12. 儿童数概念的发展开始于( )

    A对自然数的认识

    B口头数数

    C对数的实际操作

    D对集合笼统的感知

  • 13. 在学前儿童数学教育中,儿童掌握数学知识只是发展的表面现象,关键在于其( )

    A个性品质是否得到发展

    B思维结构是否得到发展

    C操作能力是否得到发展

    D活动水平是否得到发展

  • 14. 幼儿需要在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中学习和掌握数学知识,幼儿学习数学必须依靠自己的( )

    A知识

    B经验

    C活动

    D游戏

  • 15. 在幼儿操作的过程中,教师要很好地观察,了解幼儿活动的过程和特点。例如,幼儿学习将用小棍拼搭的正方形变成三角形,教师会发现这样的两种情况:有一些幼儿是从正方形中拿去l根,将两边的小棍相接就成了一个三角形;而另一些幼儿则是将正方形拆散,重新拼搭成三角形。从这两种情况中可以看出( )

    A前一种情况的幼儿思维发展水平低

    B前一种情况的幼儿能掌握两种图形的异同

    C后一种情况的幼儿能掌握两种图形的异同

    D重新拼搭比将一个图形变换为另一个图形要难

  • 16. 数学教育目标能否实现,数学教育内容的确定是否恰当,从根本上看,取决于多大程度 地遵循和利用儿童的( )

    A知识和理解水平

    B经验和生活体验

    C活动和操作水平

    D身心发展规律

  • 17. 幼儿按教师的要求将各种动物卡片一张一张排列整齐,然后将每种食物与相应的动物一一对应摆放,如萝卜放在兔子卡片下列,鱼放在猫卡片下列,这样做可以培养幼儿数学思维中一种重要的成分,即( )

    A排序

    B分类

    C对应

    D排列组合

  • 18. 整个幼儿时期,占主导地位的思维类型是( )

    A直觉行动思维

    B具体形象思维

    C抽象逻辑思维

    D理论认识思维

  • 19. 幼儿在学习加减运算时表现出的特点有( )

    A加小数比减大数难

    B加大数比减小数容易

    C学习加法比减法容易

    D理解与掌握算式题比应用题容易

  • 20. 幼儿计数能力发展顺序是( )

    A口头数数——按物计数——说出总数——按数取物

    B口头数数——按数取物——按物计数——说出总数

    C口头数数——说出总数——按物计数——按数取物

    D口头数数——按物计数——按数取物——说出总数

  • 21.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评价是( )

    A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过程的终点

    B表示教育活动的结束

    C是教育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D指对儿童进行的各种测量

  • 22. 要求幼儿将黑色的、系带子的鞋放在一起。这种分类活动称为( )

    A按物体的两个特征分类

    B多角度分类

    C按物体的某一外部特征分类

    D层级分类

  • 23. 教育评价过程中,通过与儿童谈话,使儿童思想真实.自然地流露,从而研究儿童思维发展水平的方法是( )

    A临床法

    B行为检核法

    C观察法

    D作业分析法

  • 24. 下列关于儿童空间概念发展的过程正确的说法是( )

    A从相对的空间概念逐步过渡到绝对的空间概念

    B以自我为中心的参照逐渐过渡到以客体为中心的参照

    C进行空间定位时,儿童最初是以视觉估计物体之间的空间安排

    D儿童对空间方位关系的辨别与他的思维能力无关

  • 1.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评价资料的收集方法有( )

    A观察法

    B测试法

    C临床法

    D作业分析法

    E问卷调查法

  • 2. 学前儿童加减运算概念发展经历了( )

    A动作水平的加减

    B表象水平的加减

    C概念水平的加减

    D逻辑水平的加减

    E运算水平的加减

  • 3. 学前儿童常进行的排序活动有( )

    A按规则排序

    B按物体量的差异排序

    C按数量和数排序

    D按空间形态排序

    E按时间顺序排序

  • 4. 学前儿童数学教学常见的教学方法有( )

    A操作法

    B演示法

    C讲解法

    D游戏法

    E观察、比较法

  • 5. 分类活动的意义在于( )

    A帮助幼儿感知集合并形成关于具体物体的集合概念

    B是计数的前提,是形成数概念的基础

    C能促进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

    D能帮助幼儿理解事物之间的关系

    E能促进团体合作的意识与能力

  • 1. 简述数学知识的特性。
  • 2. 学前儿童数学教学活动有何特点?
  • 3. 幼儿数概念的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
  • 4. 简述学前儿童时间概念教育的指导要点。
  • 1. 试述制定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目标和内容的依据。
  • 2. 联系实际论述学前儿童几何形体教育的指导要点。
  • 1. 一位妈妈让她3岁的儿子点数一组物体(5个)的数量,她的孩子能够对物进行逐一点数,但总是将下一个数(6)作为总数。这位母亲听了后非常生气,直说自己的孩子太笨了。 请你运用所学的儿童计数能力发展特点的知识分析这位儿童的表现。
  • 1. 请为中班幼儿设计一个“初步感知图形之间简单关系”的教学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