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0月份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自考真题及答案

考试总分:100分

考试类型:模拟试题

作答时间:90分钟

已答人数:157

试卷答案:有

试卷介绍: 2008年10月份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自考真题及答案已经整理好,需要备考的朋友们赶紧来刷题吧!

开始答题

试卷预览

  • 1. “能区分物体的粗细、厚薄、高矮,并掌握相应的词汇”,这一教育要求针对( )

    A小班

    B中班

    C大班

    D学前班

  • 2. 儿童最初认识空间方位关系的参照系统是( )

    A自己的身体

    B自己的动作

    C其他物体

    D其他人

  • 3. 儿童往往用“昨天”泛指过去,“明天”泛指未来,说明儿童时间概念具有( )

    A主观性

    B含糊性

    C周期性

    D不可逆性

  • 4. 计数能力发展的关键是( )

    A口头数数

    B说出总数

    C按物计数

    D按数取物  1

  • 5. 幼儿用移动实物、逐一点数的方法寻求加减运算得数,说明其加减运算概念发展处于   ( )

    A动作水平

    B表象水平

    C概念水平

    D意识水平

  • 6. 儿童己产生对集合的笼统知觉的年龄阶段是( )

    A2~3岁

    B3~4岁

    C4~5岁

    D5~6岁

  • 7. 以下选项中,不属于中班分类教育要求的是( )

    A学习按物体的数量进行分类

    B学习概括物体(或蚓形)的两个特征

    C学习按两个特征进行分类

    D学习并学握“分成”、“分开”等词语

  • 8. 幼儿学习数学的基本方法是( )

    A演示法

    B讲解法

    C游戏法

    D操作法

  • 9. 早期数学教育的重要价值在于( )

    A培养儿童基本数学素养

    B获取丰富数学经验

    C掌握基本的数学概念

    D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 10. 儿童学习数学是从“数行动”发展到“数概念”的过程,说明儿童获得数学知识的过程   是( )

    A从抽象到具体

    B从同化到顺应

    C从外部动作到内化动作

    D从不自觉到自觉

  • 11. 自然数“5”可以代表5个人,5颗星星,5辆汽车……,这体现了数学的( )

    A逻辑性

    B抽象性

    C精确性

    D应用性

  • 12. 在几何形体教育中,教师向幼儿提供接触多种变化图形的机会,使幼儿在辨认图形时,能排除图形颜色、大小等无关因素干扰。这一做法是运用( )

    A变式

    B定势

    C迁移

    D守恒

  • 13. 三、四岁幼儿数数时经常出现口手不一致的错误现象,比如,口手不协调、漏数、重复   数等,这种现象说明儿童还没有建立说出数词与手的点数、物体、动作之间的( )

    A包含关系

    B等量关系

    C序列关系

    D一一对应关系

  • 14. 研究认为,儿童认知平面几何图形迅速发展的时期是( )

    A3岁半

    B4岁半

    C5岁半

    D6岁半

  • 15. 活动区、角数学活动的选择和进行的主体是( )

    A教师

    B幼儿

    C家长

    D保教人员

  • 16. 学习正确书写1~10阿拉伯数字,写字的姿势和握笔的方法正确。这一教育要求针对的是( )

    A小班

    B中班

    C大班

    D学前班

  • 17. 帮助幼儿对有关数学教育内容有所感知,有所体验,对这些教育内容获得较丰富的感性   经验,体现了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内容的( )

    A启蒙性

    B生活性

    C探索性

    D启发性

  • 18. 教师引导幼儿学习一些逆向思维的加减应用题,以促进其思维的发展。这一做法适于( )

    A中班前期

    B中班后期

    C大班前期

    D大班后期

  • 19. 从体育、智育、美育等方面提出数学教育目标,这种分类的划分角度是( )

    A教育基本内容

    B儿童身心发展

    C数学教育内容

    D社会发展要求

  • 20. 儿童思维的逻辑建构始于( )

    A教学

    B游戏

    C动作

    D生活

  • 21. 在学前儿童数学教育中,对儿童发展状况的评价主要是儿童数学概念及( )

    A思维能力的发展

    B语言能力的发展

    C数学能力的发展

    D计算能力的发展

  • 22. 通过和儿童谈话来研究儿童思维发展的方法是( )

    A观察法

    B测试法

    C临床法

    D作业分析法

  • 23. 引导幼儿感知几何图形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一般采用( )

    A触摸

    B拼图

    C讲解

    D比较

  • 24. 在为儿童提供操作活动时,可以设计不同层次,不同难度的活动。这种做法所体现的数学教育原则是(   )

    A发展儿童思维结构

    B让儿童动手操作

    C联系儿童生活

    D重视个别差异

  • 1. 幼儿园数学教学可以存在不同的形式,包括( )

    A上课

    B语言指导

    C提供操作材料

    D鼓励自学

    E创设学习环境

  • 2.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目标的层次包括( )

    A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总目标

    B各年龄阶段教育目标

    C数学教育活动目标

    D儿童能力发展目标

    E儿童掌握数学知识目标

  • 3. 学前儿童学习数学的心理准备主要有( )

    A守恒能力

    B辨识能力

    C一一对应观念

    D序列观念

    E类包含观念

  • 4. 各年龄班认识10以内基数教育的指导要点包括( )

    A会正确点数10以内的实物,并能说出总数

    B运用教具引导幼儿确定物体的位置

    C引导儿童感知10以内数量,理解数的实际意义

    D引导儿童感知和认识10以内相邻两数的数差关系

    E在10以内基数教学中,重视守恒观念的渗透

  • 5. 量的守恒包括( )

    A长度守恒

    B面积守恒

    C容积守恒

    D体积守恒

    E数的守恒

  • 1. 简述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原则。
  • 2. 简述分类活动在幼儿学习数学中的教育意义。
  • 3. 简述数学教学活动对幼儿发展的影响。
  • 4. 简述学前儿童时间概念教育的指导要点。
  • 1. 试析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目标和内容制定的依据。
  • 2. 举例说明如何引导幼儿进行排序活动。
  • 1. 在桌面上排一行围棋子,让幼儿一面一个一个地按次拨动,一面数;或让他用手指一个 一个地按次点数,或一面从容器中一个一个地取出来放在桌子上,一面计数。结果发现,第一种方式的计数成绩优于其他两种方式。    根据上述案例,请回答下列问题:    (1)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为什么?    (2)影响幼儿计数活动的因素还有哪些?
  • 2. 小班儿童在“对应排列相关联的物体”活动中,在放卡片时,总要先和上面一排对应的卡片碰一下,然后才把它放在下面。    阅读上述案例,请回答下列问题:    (1)这个现象反映了幼儿学习数学的什么特点?    (2)幼儿学习数学的特点还有哪些?
  • 1. 按照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活动设计的要求,设计一个以“按物体的某一外部特征进行分类”的教学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