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0月份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自考真题及答案

考试总分:110分

考试类型:模拟试题

作答时间:90分钟

已答人数:480

试卷答案:没有

试卷介绍: 2006年10月份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自考真题及答案已经整理好,需要备考的朋友们赶紧来刷题吧!

开始答题

试卷预览

  • 1. 儿童学习数学是从“数行动”发展到“数概念”的过程,说明儿童获得数学知识的过程是( )

    A从具体到抽象

    B从同化到顺应

    C从外部动作到内化动作

    D从不自觉到自觉

  • 2. 通过评价揭示、暴露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分析,并在下一阶段的教育中加以改进,所体现的评价功能是( )

    A导向

    B鉴别

    C诊断

    D选择

  • 3. 数学所描述的是( )

    A事物自身的特点

    B事物间的关系

    C事物的数量特征

    D事物的存在形式

  • 4. 儿童空间概念发展的特点是( )

    A从相对的空间概念逐步过渡到绝对的空间概念

    B从以自我为中心的参照逐渐过渡到以客体为中心的参照

    C进行空间定位时,儿童最初是以视觉估计物体之间的空间安排

    D儿童对空间方位关系的辨别与他的思维能力无关

  • 5. 幼儿在学习加减运算时表现出的特点是( )

    A学习加法比学习减法容易

    B学习减法比学习加法容易

    C加减小数比加减大数难

    D加减大数比加减小数容易

  • 6. 幼儿辨认形状的关键在于( )

    A配对

    B指认

    C命名

    D拼合

  • 7. 儿童数概念发展的转折点(或明显的飞跃期)一般出现在( )

    A2~3岁

    B3~4岁

    C4~5岁

    D5~6岁

  • 8. 对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目标的最概括的陈述是( )

    A数学教育活动目标

    B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总目标

    C各年龄阶段教育目标

    D幼儿园培养目标

  • 9. 儿童数概念的发生始于( )

    A辨数

    B认数

    C点数

    D数数

  • 10. 整个幼儿时期,占主导地位的思维类型是( )

    A直觉行动思维

    B具体形象思维

    C抽象逻辑思维

    D辩证逻辑思维 

  • 11. 儿童学习数学知识,必须依赖于对物体之间( )

    A特点的感知

    B属性的认识

    C数量的辨别

    D关系的理解

  • 12. 学前儿童数学教学活动所采用的主要形式是( )

    A集体活动

    B分组活动

    C个别活动

    D集体与分组相结合的活动

  • 13. 幼儿能以自身为中心判断左右,却不能以客体为中心判断左右,这主要是受( )

    A动作能力发展的局限

    B语言能力发展的局限

    C想象能力发展的局限

    D思维能力发展的局限

  • 14. 量的本质特征是( )

    A持续性

    B可测量性

    C操作性

    D形象性

  • 15. 幼儿自由地选择材料进行数学活动时,教师如要评价每个幼儿选择和操作材料的情况,此时收集评价资料的最好方法是( )

    A临床法

    B测试法

    C作业分析法

    D观察法

  • 1. 数学知识的特点是什么?
  • 2. 学前儿童对物体量的认识体现在哪些方面?
  • 3. 简述中班幼儿认识几何形体的教育要求。
  • 4. 简述日常生活和活动区(角)的数学活动的特点。
  • 5. 简述儿童加减运算概念的发展水平。
  • 6. 简述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目标的分类结构。
  • 1. 试述学前儿童数学教学活动对幼儿发展的影响。
  • 2. 结合实例说明10以内加减运算教育的指导要点。
  • 1. 为什么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内容应具有启蒙性、生活性和可探索性?
  • 2. 小班幼儿进行计数活动时,经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①口能从1-10顺着数,但手在乱点;②手能按实物顺序一个个地点,口却乱数;③口和手能有节奏配合,却不能一一对应地配合。   请结合所学理论对这一现象进行分析,并阐述幼儿计数能力发展的一般过程。
  • 3. 设计一个让幼儿学习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一样多的教学活动,要求写出活动名称及年龄班、活动目标、活动准备和活动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