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总分:93分
考试类型:模拟试题
作答时间:240分钟
已答人数:213
试卷答案:有
试卷介绍: 一建公路实务桥梁试题已经整理好,需要备考的朋友们赶紧来刷题吧!
A回填、切边
B切边、回填
C静压、切边
D切边、静压
A3
B2
C4
D5
A车行道宽度
B内轮廓宽度
C内轮廓高度
D隧道偏位
A路面底面以下0~0.3m深度范围
B路面底面以下0~0.5m深度范围
C路面底面以下0~0.8m深度范围
D路面底面以下0.3~0.8m深度范围
A水泥混凝土拌合站
B沥青混合料拌合站
C水稳拌合站
D稳定土拌合站
A段落的划分不能过大,应结合采用传统化的施工方法和施工工艺
B各段落之间工程量基本平衡
C避免造成段落之间的施工干扰
D工程性质相同的地段或施工复杂难度较大而施工技术相同的地段尽可能避免化整为零
A药壶炮
B钢钎炮
C猫洞炮
D深孔爆破
A电缆型紧急电话系统和电信公网型紧急电话系统
B有线型紧急电话系统和无线型紧急电话系统
C交通专网型紧急电话系统和电信公网型紧急电话系统
D电缆型紧急电话系统和无线型紧急电话系统
A混凝土搅拌时间过长
B支架下沉
C接头处理不当
D大体积混凝土采用缓凝的措施
A机械破冻法
B爆破冻土法
C电热法并辅以人工撬挖
D蒸汽放热解冻法并辅以人工撬挖
A深度小于3m但地质条件及周边环境复杂的基坑开挖
B搭设高度20m的落地式钢管脚手架工程
C边通航边施工作业
D桥梁拆除工程
A车辆检测器
B轮胎识别器
C摄像机及辅助光源
D图像采集卡
A车辆检测器
B气象检测器
C能见度检测器
D一氧化碳透过率检测器
A全面成本管理
B确定责任目标成本
C科学管理成本
D有效管理成本
AAA级
BA级
CB级
DD级
A路床顶面
B设计标高-20cm
C路床顶面-20cm
D路面标高-20cm
A交接桩
B施工控制网建立
C地形地貌复核测量
D施工放样测量
A1.5
B1.8
C2.0
D2.5
A光纤数字传输系统、语音交换系统、支撑网系统、会议电视系统、呼叫服务中心和通信电源系统
B光纤数字传输系统、语音交换系统、会议电视系统、呼叫服务中心、紧急电话系统、有线广播系统、通信电源系统、光电缆工程及通信管道工程
C光纤数字传输系统、语音交换系统、会议电视系统、有线广播系统、通信电源系统、光电缆工程及通信管道工程
D光纤数字传输系统、语音交换系统、紧急电话系统、有线广播系统、通信电源系统、光电缆工程及通信管道工程
A交通运输主管部门
B施工单位
C建设单位
D管养单位
A特别重大事故
B重大事故
C较大事故
D一般事故
A0.5
B1
C2
D3
A地质调查法
B物探法
C水力联系观测
D超前导洞法
A绝缘铜线
B胶皮线
C绝缘铝线
D密封阻燃铜芯电缆
A预制台座的地基应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B预制台座应具有对梁底的支座预埋钢板或楔形垫块进行角度调整的功能
C预制台座应采用适宜的材料和方式制作,且应保证其坚固、稳定、不沉陷
D台座表面应光滑、平整,在2m长度上平整度的允许偏差应不超过5mm
A湿接缝预应力管道连接
B合龙段临时锁定
C穿合龙预应力束
D张拉预应力束
A施工前应编制专项施工方案
B混凝土的浇筑施工应符合相关规定,每一节段混凝土的养护时间应不少于14d
C混凝土的垂直输送宜采用泵送方式
D钢筋的主筋宜采用机械方式连接,机械连接的施工要求应符合相关规定
A光面爆破
B微差爆破
C预裂爆破
D定向爆破
A20
B30
C5
D10 m
A施工成本预测
B施工成本计划编制
C施工成本控制
D施工成本核算
E施工成本总结
A受力钢筋间距
B箍筋、构造钢筋、螺旋筋间距
C钢筋骨架尺寸
D弯起钢筋位置
E保护层厚度
A地层岩性
B地质构造
C不良地质
D地下水
E断层
A发电机无需做静态和运转试验
B 发电机中性线(工作零线)应与接地干线直接连接
C 柴油发电机馈电线路连接后,两端的相序必须与原供电系统相序一致
D 发电机组至低压配电柜馈电线路的相间、相对地间的绝缘电阻值应大于0.5MΩ
E 塑料绝缘电缆线路直流耐压试验为2.4kV,时间为10min,泄漏电流稳定,无击穿现象
A高速公路
B一级公路
C二级公路
D三级公路
E四级公路
A报警设备
B信息显示屏
C雨棚信号灯
D车道信号灯
E图像采集卡
A工程已按施工合同和设计文件要求建成,具有独立使用价值
B通车试运营2年以上
C质量监督部门已完成工程质量检测、检验并编写完成了工程质量鉴定书
D按规定已编制好工程竣工决算
E各参建单位完成工作总结报告
A特种设备检验报告
B特种设备保养合同
C特种设备保养单位的保养资质
D特种设备日常使用状态记录
E特种设备检验合格标志
A移梁方式
B吊装方式
C导梁形式
D缆索形式
E送梁方式
A土工布
B片石
C筛选过的中砂、粗砂、砾石
D胶泥
E重黏土
A补强钢筋支架
B胀缝板
C传力杆
D拉杆
E角隅钢筋
A自动控制法
B事后控制法
C参数识别修正法
D预测控制法
E最大宽容度控制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