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初中地理》真题及答案(不完整版)

考试总分:117分

考试类型:模拟试题

作答时间:120分钟

已答人数:168

试卷答案:有

试卷介绍: 2020年初中地理教师资格证笔试内容在这里!各位朋友快进来看看吧!

开始答题

试卷预览

  • 1. 如果制作两极地区的地图,则适合采用()。

    A正轴方位投影

    B横轴方位投影

    C斜轴方位投影

    D圆锥投影

  • 根据以下材料,回答2-3题

    2. 下列关于甲、乙、丙、丁四图的自然特征描述正确的是()。

    A甲图所示地区土壤肥沃

    B乙图所示地区易发春旱

    C丙图所示地区降水多,有冻土分布

    D丁图所示地区日照强,气温日较差大

  • 3. 从甲到丙表现出的地域分异规律是()。

    A经度地带性

    B纬度地带性

    C垂直地带性

    D非地带性

  • 根据以下材料,回答4-5题
    岩层发生塑性变形,产生弯曲,形成褶皱。

    4. 下面四图中为倒转褶皱的是()。
  • 5. 形成倒转褶皱的作用力是()。

    A变质作用

    B岩浆活动

    C构造运动

    D侵蚀作用

  • 根据以下材料,回答6-7题
    下图为不同工业企业的成本构成示意图。

    6. 甲、乙分别代表的工业企业可能是()企业。

    A普通服装、电子装配

    B奶制品加工、电子装配

    C电子装配、高级服装

    D电镀、奶制品加工

  • 7. 下面关于甲、乙两企业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企业是原料导向型企业

    B乙企业一般分布在经济发达地区

    C甲企业可能受市场影响大

    D乙企业的产品不易运输

  • 根据以下材料,回答8-9题

    8. 如果图中表示我国人口的增长情况,则20世纪80年代以来,下列关于我国人口变化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口快速增长

    B劳动年龄人口比重下降

    C人口老龄化逐渐失控

    D少年儿童人口比重不断下降

  • 9. 如果图中表示我国沿海某地区的人口变化,则1980年以后少年儿童人口比重下降,但人口增长快的原因是()。

    A人口机械增长

    B人口自然增长率高

    C人口出生率高

    D老年人口增加快

  • 根据以下材料,回答10-11题
    “一带一路”为全球均衡可持续发展增添了新动力,提供了新平台。下图为“一带一路”主要线路示意图。

    10. “一带”的运输方式与“一路”相比优势是()。

    A运量大

    B连续性强

    C机动灵活

    D成本低

  • 11. 新疆乌鲁木齐在“一带一路”中适合发展()。

    A物流业

    B服装业

    C木材加工业

    D能源产业

  • 12. 一般情况下,普通话在城市普及程度高,在乡村普及程度低。这种文化扩散形式是()。

    A传染扩散

    B刺激扩散

    C等级扩散

    D迁移扩散

  • 根据以下材料,回答13-14题
    “渔光互补”是在水面上架设太阳能电池板发电,水域用于水产养殖的发展模式,在我国中东部地区得到推广且以小型分散式为主。下图为杭州市郊区渔光互补产业园景观图。通过调节太阳能电池板与水面之间的夹角,可以提高“渔光互补”式光伏电站的发电效率。

    13. “渔光互补”对区域自然环境的影响是()。

    A增强地面辐射

    B增强温室效应

    C增加生物多样性

    D降低水体温度

  • 14. “渔光互补”模式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广泛分布的原因是()。

    A增加区域电能输出

    B占用耕地少且当地湿地广布

    C降低技术成本

    D减少水旱灾害

  • 15. 图中河流的基本流向为()。

    A由西北流向东南

    B由东北流向西南

    C由东南流向西北

    D由西南流向东北

  • 16. 图中陡崖的高度范围是()。

    A0~50 m

    B50~100 m

    C100~200 m

    D200~300 m

  • 17. 我国三大自然区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A地形和气候

    B水文和气候

    C地形和植被

    D水文和植被

  • 1. 根据《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简述对“在地理教学中如何灵活运用地理信息载体”的理解。
  • 2. 下图为长江流域示意图。某教师利用该示意图带领学生学习长江的相关知识。

    (1)请在图中标注长江主要支流的名称,并注明长江上游与中游和中游与下游的分界。
    (2)请简述题目中涉及的教学方法的教学步骤有哪些。
    (3)这种教学方法的优势是什么?
  • 1. 材料一“渝新欧”铁路是重庆至欧洲的国际铁路大通道,于2011年1月开通。这条铁路从重庆出发,至德国的杜伊斯堡,全长lll79公里,是世界上最长的铁路之一。内陆货物经该线出口欧洲实行“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
    材料二下面的图为…渝新欧’铁路线运行示意图”及重庆和杜伊斯堡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

    问题:
    (1)重庆和杜伊斯堡的气候类型分别是什么?特点是什么?
    (2)铁路沿线依次经过了哪些自然带?影响自然带形成的因素有哪些?
    (3)简述“渝新欧”铁路的修建对乌鲁木齐的有利影响。
  • 2. 材料:
    下面是李老师在“独占一块大陆的国家”一课中的教学片段。
    师:(展示课件)我们来看一下澳大利亚的位置和范围,大家会选择定居在哪里呢?
    生:我选择在东南沿海,因为沿海地区降水多。
    生:我选择在沙漠,因为矿产资源丰富。
    问题:
    (1)材料中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是什么?有什么好处?
    (2)如果改成合作探究法开展以上教学,在教学环节上需要做哪些调整?
  • 1. 阅读图文资料,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材料一《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的“认识大洲”的标准要求:“运用地图等资料简述某大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材料二某版本教科书中关于“亚洲及欧洲”的部分内容。
    “亚细亚”和“欧罗巴”
    古代生活在地中海东岸的人们,把居住地以东的地方称为“亚细亚”,以西的地方称为“欧罗巴”。在当地语言中,“亚细亚”意为“东方日出之地”,“欧罗巴”意为“西方日落之地”。后来,“亚细亚”和“欧罗巴”所指的范围不断扩大,并世代相传,分别成为亚、欧两大洲的名称。
    亚洲和欧洲的大陆部分连为一体,称为亚欧大陆,也称欧亚大陆,面积达5000多万平方千米。亚洲和欧洲地理环境复杂多样,自然景观衔接过渡,经济与社会发展各有特色。
    亚洲主要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从纬度位置来看,亚洲北部深入北极圈内,南部延伸到赤道以南。从海陆位置来看,亚洲东、北、南三面分别濒临太平洋、北冰洋和印度洋,西与欧洲相连,西南与非洲为邻,东北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亚洲面积约4400万平方千米,是世界第一大洲。
    要求:
    (1)设计本课的教学目标。
    (2)设计本课主要的教学过程(包括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
    动),并说明设计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