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体育与健康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卷(三)

考试总分:150分

考试类型:模拟试题

作答时间:120分钟

已答人数:270

试卷答案:有

试卷介绍: 初中体育与健康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卷(三)这套试卷最近非常火爆,还没有测试过的伙伴不要错过。

开始答题

试卷预览

  • 1. 内环境稳态是指()

    A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保持不变

    B细胞内液的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

    C细胞外液的化学成分保持稳定

    D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

  • 2. 小陆同学在参加学校运动会时,出现紧张出汗、心率加快、尿频等现象。老师让小陆同学做准备活动来调整赛前状态,最后他取得不错的成绩。根据所学生理学知识,下列选项中,哪一项不是准备活动的生理作用?()

    A提高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水平

    B增强氧运输系统的机能

    C使体温降低,降低赛前兴奋

    D增强皮肤血流,利于散热,防止热应激伤害

  • 3. 下列不属于教学评价过程步骤的是()。

    A确定评价的目标

    B收集评价所需要的信息

    C树立评价体系

    D依据标准进行评价

  • 4. 下列教学方法最能体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是()。

    A情境化教学

    B游戏化教学

    C小组合作教学

    D分组教学

  • 5. 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提出了()的教学原则,他被誉为“近代学校体育之父”。

    A适应规律

    B适应自然

    C适应环境

    D适应身心

  • 6. ()进攻战术形式是排球进攻战术中最简单、最基本的战术形式。

    A“中一二”

    B“边一二”

    C后排插上

    D交叉换位

  • 7. 关于运动动机的培养,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积极反馈胜过消极反馈

    B避免竞争

    C无须端正体育态度

    D要充分重视教师的需求

  • 8. 在学生进行头手倒立时,教师应该站在()进行保护与帮助。

    A学生前方扶住其小腿

    B学生侧面扶住其小腿

    C学生前方扶住其腰部

    D学生后面扶住其大腿

  • 9. 下列哪一项既是体育课的教学内容又是体育课的教学组织形式()

    A广播体操

    B队列队形

    C大课间操

    D眼保健操

  • 10. 肌肉工作时的直接能源是(  )

    AATP

    B

    C蛋白质

    D脂肪

  • 11. 利用暗示语使学生集中注意力、调节呼吸,降低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达到肌肉放松目的的训练是( )

    A间歇训练

    B放松训练

    C循环训练

    D注意力训练

  • 12. 为尽快消除运动中的乳酸,在运动后不宜采取的措施是( )

    A平躺休息

    B整理活动

    C变换运动

    D小负荷运动一段时间

  • 13. 骨骺损伤是青少年中常见的一种运动损伤,其应急处理措施是()

    A止血

    B整复固定

    C冷敷

    D按摩

  • 14. 细胞排列紧密,细胞间质少的是()

    A结缔组织

    B肌组织

    C神经组织

    D上皮组织

  • 15. 下列属于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基本理念的是()。

    A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B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

    C改革课程内容与教学方式,努力体现课程的时代性

    D关注地区差异,保证每一位学生受益

  • 16. 学生合作精神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学生的交往能力、()。

    A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B合作精神和自信心

    C合作精神和意志表现

    D社会责任感和自信心

  • 17. 体育运动训练的直接目的是()

    A探索运动训练规律

    B创造优异运动成绩

    C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

    D培养体育人才

  • 18. 肘、膝、踝关节患处包扎应选择()。

    A环形包扎

    B螺旋形包扎

    C转折形包扎

    D“8”字形包扎

  • 19. 人体的运动系统由全身()。

    A200多块肌肉和600多块骨骼构成

    B600多块肌肉和200多块骨骼以及关节构成

    C600多块肌肉和200多块骨骼构成

    D200多块肌肉和600多块骨骼以及关节构成

  • 20. 长期大量食用碾磨过分精白的米和面粉,容易引发以下哪项维生素缺乏?()

    A维生素B6

    B维生素B2

    C维生素B1

    D维生素B12

  • 21. 糖类的生理功能不包括()。

    A提供热能

    B调节脂肪代谢

    C调节食品风味

    D维持机体正常免疫

  • 22. ()主要有协调躯体运动,调节肌紧张,维持平衡的机能。

    A脑干

    B间脑

    C小脑

    D脊髓

  • 23. 下列供能系统中,不需要氧,不产生乳酸,重新合成ATP,供能速度最快,能量输出功率最高的是()。

    A激光供能系统

    B磷酸原供能系统

    C有氧氧化供能系统

    D乳酸能供能系统

  • 24. 在武术比赛中,每位队员的成绩是()。

    A最高分

    B最低分

    C平均分

    D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后的平均分

  • 25. 足球技术中, 用脚背内侧踢内弧线球的动作要领是( )。

    A击球点在球的后内侧, 击球刹那踝关节内旋发力, 脚趾勾翘

    B击球点在球的后内侧, 击球刹那踝关节内旋发力, 脚趾绷平

    C击球点在球的后外侧, 击球刹那踝关节外旋发力, 脚趾绷平

    D击球点在球的后外侧, 击球刹那踝关节内旋发力, 脚趾勾翘

  • 26. 骨的发育方式包括( )

    A膜内成骨和骨内成骨

    B软骨内成骨和膜内成骨

    C骨内成骨和软骨内成骨

    D软骨膜内成骨和软骨膜外成骨

  • 27. 运动解剖学这一门学科研究的是()

    A人体生理变化

    B人体形态及运动规律

    C人体生化机制

    D运动疾病

  • 28. 足球比赛时,防守者把球踢出球门线外应判()。

    A角球

    B球门球

    C罚球点球

    D任意球

  • 29. 下列队列口令中,动令落在左脚的是()。

    A向右转——走

    B立——定

    C向后转——走

    D向左转——走

  • 30. 跨越式跳高技术中,助跑的任务是使人体获得()的水平速度,为提高起跳的效果和顺利过杆创造有利条件。

    A身体腾起

    B向上腾起

    C向高运动

    D向前运动

  • 31. 李宁在第()届世界杯体操比赛中获得全能冠军。

    A5

    B6

    C7

    D8

  • 32. 教师进行讲解、示范技术动作,使学生对所学技术建立动作概念,这处于教学实施的哪一阶段?()

    A感知阶段

    B理解阶段

    C巩固阶段

    D运用阶段

  • 33. 中国古代教育“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中属于体育范畴的是()。

    A礼、乐

    B乐、射

    C射、御

    D御、数

  • 34. 下列属于改造场地器材的是()。

    A用砖头水泥或石块砌成乒乓球台

    B用废旧足球、棉纱和沙子等制作实心球

    C用木块制作起跑器

    D缩小足球门

  • 35. 判断运动疲劳的简易方法不包括()

    A自我感觉

    B运动时长

    C客观指标

    D运动者的经验

  • 1. 常用的运动技能基本教学方法有哪些?
  • 2. 简述体育教师的专业能力。
  • 3. 运动损伤的常见预防措施有哪些?
  • 1. 案例:在初中三年级学生背向滑步推铅球课堂教学中,教师讲解示范,学生集体模仿、练习及纠正错误动作后,将4排学生(女生2排,男生2排)按性别分成男女两大组,分别在两块场地上进行互抛实心球练习,两排相距10米的距离面对面站立,要求在教师统一口令下进行抛球和捡球。
    请根据上述案例回答以下问题:
    (1)上述案例中存在哪些安全隐患?
    (2)结合实际,谈谈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中预防伤害事故的具体措施。
  • 2. 案例:寒假结束后,某校初一(2)班第一周星期二的体育课上,李老师在完成了排球扣球技术的教学内容后,为了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又安排了3组X10次的蛙跳练习和3组X10次的团身跳练习。在星期四第二次上体育课时,张同学问李老师:“老师,我前天上完体育课后,昨天浑身酸疼,今天还疼得厉害,这是怎么回事啊?”张同学刚说完,又有几个同学也喊起来:“是啊!我们也浑身酸疼,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应该怎么处理啊?”李老师看着同学求知若渴的神态,心里非常高兴,然后开始给同学们解释……
    问题:
    (1)李老师第一次体育课的内容安排是否合理?为什么?
    (2)第一次运动后为什么会出现肌肉酸疼现象?应怎样处理?
  • 1. 请根据下列条件,设计主要教材的教学流程。学生:初一(3)班,20人。
    教材内容:跨越式跳高。本单元共4次课,本次课为第2次课。
    要求:(1)确定本次课的教学目标;(2)写出课的主要教学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