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二)

考试总分:150分

考试类型:模拟试题

作答时间:120分钟

已答人数:490

试卷答案:有

试卷介绍: 初中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二)已经上线啦,大家可以随时来此进行初中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备考。

开始答题

试卷预览

  • 1.  

    A平行于π

    B在π上

    C垂直于π

    D与π斜交

  • 2.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会重合的图形一定是轴对称图形

    B中心对称图形一定是会重合的图形

    C两个成中心对称的图形的对称点连线必过对称中心

    D两个会重合的三角形一定关于某一点成中心对称

  • 3. 设a∈R,则a=1是直线l1:ax+2y-1=0与直线l2:x+(a+1)y+4=0平行的( )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 4.  

    Aλ=1

    Bλ≠1

    Cλ=2

    Dλ≠2

  • 5. 设有非零向量a,b,c,若a·b=0,a×c=0,则b·c=()。

    A0

    B-1

    C1

    D3

  • 6. 由曲线y=x2,y=x3围成的封闭图形的面积为()

    A1/12

    B1/4

    C1/3

    D7/72

  • 7. 以下对内容标准中指数函数内容要求描述不准确的是()

    A掌握指数函数模型的实际背景

    B通过具体实例了解实数指数幂的意义,掌握幂的运算

    C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指数函数是一类重要的函数模型

    D能借助计算器或计算机画出具体指数函数的图象

  • 8.
  • 1. 如图,用A、B、C三类不同元件连接成两个系统N1、N2,当元件A、B、C都正常工作时,系统N1正常工作;当元件A正常工作且元件B、C至少有一个正常工作时,系统N2正常工作。已知元件A、B、C正常工作的概率依次为0.80、0.90、0.90。分别求系统N1、N2正常工作的概率P1、P2。
  • 2. 《义务教育教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利用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要求是:能够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简单的问题。请简要分析如何进行这节课的教学。
  • 3. 甲、乙、丙三车间加工同一产品,加工量分别占总量的25%,35%,40%,次品率分别为0.03,0.02,0.01。现从所有产品中取出一件,试求:
    (1)该产品是次品的概率;
    (2)若检查结果显示该产品是次品,则该产品是乙车间生产的概率是多少?
  • 4.

  • 5. 在数列{an}中,a1=1,an+1=2an+2n。
    (1)设, 证明:数列{bn}是等差数列;
    (2)求数列{an}的前n项和Sn。
  • 1.
    (2)求γ=(9,6,5)T在这两组基下的坐标;
    (3)求向量6,使它在这两组基下有相同的坐标。
  • 1. 类比思想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不仅可以在很多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上发挥作用,在解决很多实际问题时,这种数学思想的作用也能够很好地得到体现。请谈谈在教学过程中,类比思想对数学学习有哪些帮助?
  • 1. 下面是教师讲授探索并了解:过圆外一点所画的圆的两条切线长相等的教学片段。 ①发现结论。
    在透明纸上画出如图1的图:设PA,PB是⊙O的两条切线,A,B是切点。让学生操作:沿直线OP将图形对折,启发学生思考,组织学生交流,使学生发现:PA=PB,∠APO=∠BP0。
    ②证明结论。如图2,连结OA和OB。因为以和PB是(D0的切线,所以∠PAO=∠PBO=900,即△PAD与△PBD均为直角三角形。又因为OA=OB、OP=OP,所以△POA和APOB全等。于是有PA=PB,∠APO=A_BP0。

    问题:
    (1)以上教学过程中,用到了哪两种推理方法;
    (2)结合案例简要阐述这两种推理方法的异同点及二者的作用;
    (3)写出你对上述教学过程的反思。
  • 1. 在学习《有理数的加法》一课时,某位教师对该课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做出了合理的教学设计,根据该课内容完成下列任务:
    (1)本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
    (2)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什么
    (3)在情境引入的时候,某位老师通过一道实际生活中遇到的走路问题引出有理数的加法,让学生讨论得出有理数加法的两个数的符号,这样做的意义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