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题及答案(一)

考试总分:150分

考试类型:模拟试题

作答时间:120分钟

已答人数:501

试卷答案:有

试卷介绍: 高中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题及答案(一)已经就位,大家快来此进行测试吧。

开始答题

试卷预览

  • 根据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热带辐合带是指从南北两半球来的气流在赤道附近辐合而成的多雨带,包括季风辐合带和信风辐合带。下图为某月非洲盛行风向和热带辐合带的位置图。据此完成下题。

    1. 图中所示的月份为(  )。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

  • 2. 图中虚线框内热带辐合带向南弯曲的原因可能为(  )。

    A亚洲季风势力强

    B沿岸寒流增温

    C地势高气温低

    D非洲轮廓南边窄

  • 3. 甲岛屿东部气候类型的成因可能为(  )。

    A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B受热带辐合带的控制

    C受来自海洋的东南信风的影响

    D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

  • 根据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读“我国东南沿海侵蚀海岸分布图”。

    4. 台湾岛东岸受海水侵蚀较西岸严重,主要原因是东岸(  )

    A海平面上升

    B风浪大

    C降水量大

    D河流输沙量大

  • 5. 图中所示的沿岸寒流受盛行风影响,其最强盛的时段是(  )

    A3~5月

    B6~8月

    C9~11月

    D12~次年2月

  • 根据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读“某区域地理要素关联图”。

    6. 图中各地理要素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

    A大气环流

    B太阳辐射

    C地理位置

    D下垫面状况

  • 7. 近年来该地频繁发生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主要是下列何种因素受人类活动的影响(  )

    A气候

    B地形

    C植被

    D河流

  • 根据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读右图。

    8. 影响甲地的天气系统是(  )

    A冷锋

    B暖锋

    C低压

    D高压

  • 9. 获得此云图所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GIS

    BGPS

    CRS

    DGIS CPS

  • 根据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读“我国某地地表形态和地质构造图”。

    10. 庐山是(  )

    A背斜山

    B向斜山

    C断块山

    D死火山

  • 11. 九江至黄梅之间经历的地质作用过程主要是(  )

    A流水侵蚀—断裂陷落—流水堆积

    B岩浆活动—流水堆积—风力侵蚀

    C岩浆活动—流水侵蚀—断裂陷落

    D流水侵蚀—褶皱弯曲—风力堆积

  • 根据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图甲所示的云南路南石林属于喀斯特地貌,结合岩石圈物质循环简图(图乙)。

    12. 路南石林的岩石按成因应为图乙中的(  )

    A

    B

    C

    D

  • 13. 塑造路南石林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流水侵蚀

    B风力侵蚀

    C冰川侵蚀

    D海浪侵蚀

  • 根据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甲位于大陆西岸。读下图。

    14. 如果图中a、b为等温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等温线b的数值大于a

    B图示区域为北半球

    C图示月份为1月

    D图示月份为7月

  • 15. 判断甲地气候类型可能是(  )

    A亚热带季风气候

    B温带海洋性气候

    C温带大陆性气候

    D地中海气候

  • 根据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下图是某区域某时地面天气简图。

    16. 图中M地的风向是(  )

    A东北

    B东南

    C西北

    D西南

  • 17. 产生图示区域降水的天气系统是(  )

    A气旋

    B暖锋

    C反气旋

    D冷锋

  • 根据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下图为“某日某时刻某纬线圈至极点的昼夜分布状况”,阴影为黑夜。

    18. 该纬线圈的纬度可能是(     )

    A

    B23°26´S

    C30°N

    D30°S

  • 19. 关于P地昼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昼长为10小时

    B昼长为11小时

    C昼长为12小时

    D昼长为13小时

  • 根据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读我国部分区域2015年4月某日地面气压(单位:hPa)分布形势图。

    20. M处的气压值可能是(  )

    A1038

    B1033

    C1028

    D1025

  • 21. 台北市的风向为(  )

    A东北风

    B西北风

    C东南风

    D西南风

  • 根据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读“华北地区某地某日天气变化资料统计图”。

    22. 图示天气系统到达该地的时间约为(  )

    A2点

    B6点

    C9点

    D12点

  • 23. 图示季节,我国各地区出现的地理现象对应正确的是(  )

    A齐鲁大地——赤日炎炎似火烧

    B长城内外——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C江淮地区——清明时节雨纷纷

    D太行群山——霜叶红于二月花

  • 根据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下图为某一河段的剖面,面对河流下游,左手方视为左岸,右手方视为右岸。

    24. 此河流位于(  )

    A南半球

    B北半球

    C赤道上

    D回归线上

  • 25. 若此河流是一条自东向西流动的河流,它哪一岸的河堤需要特别加固(  )

    A南岸

    B北岸

    C东岸

    D西岸

  • 1. 绘制海陆风示意图,并简要说明海陆风的形成原因。
  • 2. 简述《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课程目标中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内容。
  • 1. 材料: 下图中湿地为若尔盖湿地,位于青藏高原东部的黄河上游,素有“地球之肾”的美誉。该湿地包含了约100万公顷的泥炭沼泽、苔草沼泽、湖泊和湿草地,是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黑颈鹤的主要繁殖栖息地,被国际湿地专家称为“世界上面积最大、最原始,没有受到人为破坏的最好的高原湿地”。

    问题:
    (1)分析该地成为黑颈鹤主要繁殖栖息地的原因。
    (2)近些年来,若尔盖湿地出现了沙漠化现象。简述解决该问题的措施。
  • 2. 根据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左图为长江下游部分地区略图。右图为长江江苏段岸线资源结构图。岸线资源包括港口和工业生产等所需的相关水域和陆域,一级岸线优于二级,二级优于三级。

    材料二苏州地处我国经济发达地区,分布大量的出口型组装制造企业,拥有较为完善的生产配套。在当前社会经济条件变化的背景下,部分企业面临迁移或不迁移的选择。
    (1)说明该地区建设众多引排工程的主要原因。
    (2)苏州某组装制造企业研究是否迁往安徽的方案。若迁移,其生产条件有何变化?若不迁移,其需采取什么应对措施?
  •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下面是一位教师“城市化的影响”教学片段:
    师:(播放背投)这是一种变化,注意它的年代。黄色的范围越来越大,而且有规律地扩大,在原有的基础上扩大。大家想一想,这是什么?猜猜看。
    生:城市用地规模在扩大。
    师:对,但是我们还能看出来两个方面,一是城市总人口增加了,二是城市人口的比重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增加了,还有就是同学们说的,城市用地规模扩大了。这就构成了城市化的三个标准。这里面的核心标准是什么?——城市人口的比重。城市用地规模的扩大说明了什么问题?同学们现在看看这个背投上反映出来的变化,思考一个问题:随着这样的变化的产生.会带来其他什么样的变化?
    现在。咱们分成八个小组.在纸上用比较粗一点的笔写大一点的字,用准确的语言,把你认为随着这个变化会产生的变化写在这张纸上。一个变化,写在一张纸上。一会儿我们要看的是,哪一个小组给的变化最多、最准确?
    (学生分组讨论)
    问题:
    (1)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教师使用了什么样的讨论方式?
    (2)结合材料说明,这种讨论方式有哪些特点?
  • 1. 阅读关于“人口迁移”的资料,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材料一《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内容标准要求:“描述人口分布、迁移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材料二某版本教科书中关于“人口迁移”的部分内容。
    人口迁移
    一、人口迁移的概念与分类
    人口自然增长是人口变动的一个方面;人口机械增长,即迁入人口的增加值,则是人口变动的另一个方面。虽然人口迁移对世界范围内的人口增长一般不具有影响,但对特定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增长,有时却产生显著的影响。
    人口迁移(Population Migration)是人口移动的一种形式,是指人们变更定居地的空间流动行为。例如,人们离开自己原来的住所,到比较远的地方去定居。住所不变更的空间移动,如季节移动、短期旅行等,不属于人口迁移。所以,不能把人们任何形式的空间流动都看作是人口迁移。
    根据人口迁移空间范围的不同,人口迁移可以分为国际迁移和国内迁移两种类型。国际迁移,是指一个国家的居民进入另一个国家定居的现象,它包括永久性移民、外籍工人流动、国际难民定居等。国内迁移则是指一个国家内部的居民从一个行政区进入另一个行政区定居的现象。由于社会发展的大趋势是城市化及劳动力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因而,由农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是发达国家历史上和发展中国家""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
    二、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
    人口迁移的类型多种多样,引起人口迁移的原因也相当复杂。一般认为,人口迁移是推力(或排斥力)与拉力(或吸引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人口的发展必须与自然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但由于自然、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多方面的原因,人口的发展常常与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处于互不适应的状态。这种不协调的人地关系,从根本上导致了人口迁移。
    要求:
    (1)设计本课的教学目标。
    (2)设计本课主要的教学环节(包括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等),并说明设计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