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四)

考试总分:150分

考试类型:模拟试题

作答时间:120分钟

已答人数:180

试卷答案:有

试卷介绍: 高中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四)已经整理好,需要备考的朋友们赶紧来刷题吧!

开始答题

试卷预览

  • 根据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近年来,浙江省建立了10余个室外人工滑雪场。这些滑雪场多建于当地旅游景区内或其附近。雪道厚度一般维持在1米以上,建设和维护成本较高。目前,浙江省滑雪场多为初级雪道,主要接待一日体验型滑雪者,平均接待人次和旅游收入排在全国前列。据此完成下题。

    1. 滑雪场建于旅游景区内或其附近的原因不包括(  )。

    A利用景区的基础设施

    B提高景区的知名度

    C吸引更多的滑雪爱好者

    D节省建设成本

  • 2. 浙江省室外滑雪场雪道建设和维护成本较高的原因不包括(  )。

    A气温较高

    B天然积雪少

    C造雪量大

    D雪道建设标准高

  • 3. 有人对此持反对意见,理由不包括(  )。

    A不符合因地制宜

    B没有竞争优势

    C投资高

    D市场规模大

  • 根据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鬼城是指因资源枯竭而被废弃的城市,属于地理学名词。在我国,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出现了城区人口与建成区面积比值(鬼城指数)低于0.5的新城、新区。这些新城、新区居住人口少,也被形象地称为“鬼城”。据此完成下题。

    4. 下列关于鬼城(地理学名词)形成的原因,不正确的是(     )。

    A产业结构过于单一

    B严重依赖资源开发

    C城市环境污染加剧

    D片面追求经济发展

  • 5. 鬼城指数低,反映了(     )。

    A逆城市化现象明显

    B虚假城市化明显

    C城市土地扩张相对过快

    D城市人口规模大

  • 根据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读我国某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迁移率(净迁入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随时间变化曲线图,回答下题。

    6. 该地区人口增长率最高的时期是(     )。

    A

    B

    C

    D

  • 7. ③时期以后人口迁移率下降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

    A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

    B生态环境恶化

    C技术人才外流

    D本地人口大量外迁

  • 根据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就在京沪深等“中国硅谷”用数十亿元风险投资震撼世界之际,我国几个二、三线城市正悄然绽放,成为中国增长速度最快的高科技中心。从前以贫困著称的西南城市贵阳便是其中之一。目前贵阳已建成中国首个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已吸引美国高通公司20亿元人民币的投资。2017年7月苹果公司宣布,将投资1041美元在贵阳建设数据中心。贵阳已经成为新崛起的科技中心。据此完成下题。

    8. 在我国众多二、三线城市中,贵阳能成为新崛起的科技中心是因为贵阳拥有(     )。

    A优美的自然环境

    B发达的现代科技

    C政策的大力支持

    D通达的现代交通

  • 9. 贵阳不仅吸引了国内外诸多大公司的投资,还集聚了100余家省内电商龙头和知名企业。这些电商集聚的主要原因是(     )。

    A降低运输成本

    B共用基础设施

    C共用科技人才

    D实现企业合作

  • 根据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德国海德堡某印刷机公司创始人及其合作者设计了轮转式印刷机,开创了现代印刷业的先河。至1930年,海德堡已成立了6家大的印刷机公司。同时,造纸、油墨和制版企业也先后在海德堡集聚。产业集聚、挑剔的国内客户以及人力成本高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不断刺激海德堡印刷机技术革新。据此完成下题。

    10. 造纸、油墨和制版企业在海德堡集聚,可以节省(  )。

    A市场营销成本

    B原料成本

    C劳动力成本

    D设备成本

  • 11. 海德堡印刷机在国际市场长期保持竞争优势,主要依赖于(  )。

    A产量大

    B价格低

    C款式新

    D质量优

  • 根据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下图为我国区际产业转移动力机制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

    12. 据图可知,中西部地区吸引东部地区产业转入的拉力不包括(  )。

    A较低的经营成本

    B淘汰落后产业

    C扩大企业经营规模

    D政府的优惠政策

  • 13. 目前,我国东部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主要产业类型有(  )。
    ①技术导向型②原料导向型③劳动力导向型④市场导向型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 14. 产业转入给中西部地区带来的影响包括(  )。
    ①提供更多就业岗位,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②推动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 ③有利于扭转环境恶化的局面 ④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根据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读我国环渤海地区、“长三角”地区、西南地区和西北地区三种货运方式占全国的比重示意图,完成下题。

    15. 公路运输是我国西南地区最主要的货运方式,其主要影响因素有(    )。
    ①地形②气候③植被④资源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 16. 制约“长三角”地区铁路网建设的最主要因素是(    )。

    A土地价格高

    B劳动力工资水平高

    C河网密布

    D降水丰富,洪涝灾害频发

  • 根据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2016年12月8日,广东工业机器人国际竞争力和产业安全研讨会在广东省珠海市召开。与会专家表示,广东省应重点加快本土机器人产业的发展。据此回答下题。

    17. 机器人产业集群最可能分布在(  )。

    A劳动力资源丰富地区

    B环境污染严重地区

    C科技相对发达地区

    D生态破坏严重地区

  • 18. 机器人产业(  )。

    A属于第一产业

    B不会直接产生经济效益

    C不适合集聚发展

    D在我国有广阔的市场

  • 根据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长安农业公园位于西安市长安区王曲街道,规划面积38平方千米,规划为“一心、两轴、三板块”。“一心”为南堡古寨,“两轴”为中国农耕祈福文化观光轴、漓河自然生态景观轴,“三板块”为中国现代农业科技园、盛唐农庄和王曲新镇。长安农业公园将为市民呈现花田、农耕以及一百多座古民居建筑,将农作物种植与农耕文化相结合,让市民体验生态休闲和乡土文化旅游。据此完成下题。

    19. 建设长安农业公园可以推动当地(  )。

    A构建农业产业体系,促进三产融合发展

    B扩大种植规模,增加粮食的产量

    C积极外迁剩余劳动力,提升农民生活水平

    D传承传统文化,提高城市化水平

  • 20. 长安区王曲街道创建农业公园的基础条件有(  )。
    ①距离城市较近 ②悠久的农耕文化 ③良好的生态环境 ④和谐的村民关系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21. 长安农业公园的农业生产类型属于(  )。

    A自给型农业

    B集约型农业

    C混合型农业

    D商品化

  • 根据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下图为某国甲、乙、丙、丁四个时期人口增长模式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

    22. 该国死亡率最低的时期是(  )。

    A

    B

    C

    D

  • 23. 该国人口增长模式的演变顺序为(  )。

    A甲→乙→丁→丙

    B甲→乙→丙→丁

    C乙→甲→丁→丙

    D丁→甲→乙→丙

  • 根据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近年来,我国流动人口一直维持在2亿人以上,且持续增长,城乡间人口流动是主要的流动形式。

    24. 城乡间人口流动与城市经济发展、农村经济水平提高联系密切。下面三者关系排序应是()。①城乡间人口流动②农业专业化发展
    ③城市工业、服务业发展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③→②→①

    D③→①→②

  • 25. 关于我国人口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口流动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

    B生态环境是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

    C区域协调发展会减缓流动人口增长

    D小城镇人口向大城市流动可提高城市化水平

  • 1. 什么是地理简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如何发挥地理简图的作用
  • 2. 绘制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并简述运用该图指导教学的教学要点。
  •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茶树生长最适宜的温度在15~30℃,10℃左右开始发芽。在35%以上的高温及土壤水分不足的条件下,茶树生长就会受到抑制,幼嫩芽叶会灼伤;在10℃以下,茶树生长缓慢或停止。
    材料二下图示意甲区域(我国乌龙茶起源地)的位置及其多年平均气温变化。

    问题:
    (1)分析该地的气温适宜茶树生长的原因。
    (2)该区域约60%以上的茶叶为单体农户生产经营,名优茶品种多但以原料出售为主,本地品牌企业少,指出该区域茶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 2. 材料:
    下面是某教师关于“天气系统”一课的教学片段。
    师:前几天,我们这里正好下雨了。请同学们谈一谈那几天的天气情况。下雨前后天气有什么变化?
    生:天气由晴转阴,然后刮风、下雨,之后天气变冷……
    师:我们看一看那几天下雨前后手机里的天气预报显示的天气情况,请同学们扮演“天气预报员”进行“播报”。
    师生一同观看资料,“播报”天气。
    师:这就是我们要学的冷锋过境的天气变化情况。请同学们观察多媒体演示的冷锋过境场景,回答问题。
    ①冷锋过境前,天气是怎样的?
    ②冷锋过境时,冷、暖气团分别是怎样运动的?
    ③下雨了吗?
    ④雨区出现在哪里?
    ⑤冷锋过境后,天气是怎样的?
    ⑥气温、气压怎样变化?
    学生回答。(略)
    师:我们继续看刚才的天气预报数据,判断一下哪天是冷锋过境前、过境时和过境后。
    师生共同总结冷锋过境的天气情况,形成表格(略)。
    师:下面请同学们结合教材,对比冷锋自学暖锋过境的天气变化情况,并用表格进行总结。
    问题:
    (1)该教师采用了哪些教学方法?有什么作用?
    (2)问题式教学的应用需注意哪些内容
  • 3. 师:对!那是因为在南半球几乎都是海洋。对于北半球来说,我们知道海陆是相间分布的,那么真实的气压带、风带在北半球是什么样的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 问题:
    (1)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体现了教学中的哪种提问方法?有什么优点?
    (2)除了材料中运用的教学提问方法,还有哪些提问方法?结合具体内容设计说明。
  • 1. 阅读关于“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的图文资料,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材料一《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内容标准要求:“解释城镇和乡村内部的空间结构,说明合理利用城乡空间的意义。”
    材料二某版本教科书中关于“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的部分内容。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
    城镇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经济因素是影响城镇内部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这在城市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城镇里各种功能的活动都要占用一定的土地,而城镇土地的供应是有限的。在市场竞争的环境下,一块土地用于哪一种活动,主要取决于各种活动愿意付出租金的高低。影响地租高低的因素主要有交通便捷程度和距离城镇中心远近两个方面。某地地租高低是人们对该地土地利用的选择,以及市场竞争的结果。城镇中心的土地利用可能性多,竞争强,因此地租高,交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土地利用的潜能。一般来说,穿过的道路越多,或者距交通干线越近,土地租金就越高,离城镇中心越近,土地租金也越高(图2.7)。

    要求:
    (1)设计本课的教学目标。
    (2)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过程要点(包括教学环节和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及设计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