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音乐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卷(一)

考试总分:150分

考试类型:模拟试题

作答时间:120分钟

已答人数:391

试卷答案:有

试卷介绍: 想知道高中音乐学科知识考试内容是什么吗?本站高中音乐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卷(一)为大家解答。

开始答题

试卷预览

  • 1. ( )是歌曲的基本结构形式。

    A曲式

    B乐段

    C乐句

    D乐汇

  • 2. 下面谱例中的旋律是哪个地方的民歌?( )

    A青海

    B河北

    C江浙

    D云南

  • 3. 下面谱例片段是作曲家柏辽兹创作的( )。

    A《安魂曲》

    B《暴风雨幻想曲》

    C《邀舞》

    D《幻想交响曲》

  • 4. 下面旋律片段出自作品( )。

    A《d小调前奏曲》

    B《土耳其进行曲》

    C《g小调第40交响曲》

    D《小步舞曲》

  • 5. 下面歌曲片段的曲作者是(  )。

    A任光

    B张曙

    C麦新

    D黄自

  • 6. 在学习《对祖国河山的礼赞》时,教师带领学生欣赏《我的祖国》,并向学生展示祖国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字、音像资料。学生对祖国的历史有了感性的认识,情绪也渐渐高涨。教师弹奏钢琴,全体学生共同高声演唱《我的祖国》。这节课中,教师通过历史资料的展示引发学生心灵的共鸣,并采用演唱的方式感受音乐,体现了《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的哪一基本理念?( )

    A立足核心素养,完善评价机制

    B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

    C强调音乐实践,开发创造潜能

    D深化情感体验,突出音乐特点

  • 7. 音乐课上,教师为学生播放琴曲《阳关三叠》,请学生听赏古琴音乐,了解古琴演奏中多样的情感表达方式,感悟琴韵之美。这种教学行为最能体现《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的哪一个基本理念?( )

    A彰显美育功能,提升审美情趣

    B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

    C强调音乐实践,开发创造潜能

    D立足核心素养,完善评价机制

  • 8. 欣赏海顿《“惊愕”交响曲》时,老师说:“在平静的音乐中,时不时会出现一声突响,这种突响一共出现了几次”这一教学活动突出了哪一种音乐要素(  )

    A力度

    B速度

    C节奏

    D音高

  • 9. 课堂当中,教师请学生采用分组的方式,运用捻指、拍手、拍腿、跺脚的方式分别代表女高音、男高音、女低音、男低音四个声部来进行节奏创编并展示。该教师运用了国外著名音乐教育体系中的哪种音乐教学法?( )

    A柯达伊音乐教学法

    B达尔克罗兹音乐教学法

    C铃木镇一音乐教学法

    D奥尔夫音乐教学法

  • 10. 教师在课后反思的评语中,这样写道“本班学生正处于变声期,并且心肺功能还处在生长发育阶段,我在教学中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多带领学生进行模仿哼唱,保护学生的声带”。评语中体现了这位教师在进行教学反思时,依据了( )进行展开。

    A教学方针

    B音乐课程标准

    C学生身心特点

    D教学方法

  • 11. 1828年,( )指挥演出巴赫的《马太受难曲》,从而推动了巴赫音乐的复兴。

    A贝多芬

    B柏辽兹

    C门德尔松

    D莫扎特

  • 12. 最适合下图中乐队为之伴奏的唱段是( )

    A《海岛冰轮初转腾》

    B《刘大哥讲话理太偏》

    C《天上掉下个林妹妹》

    D《姹紫嫣红开遍》

  • 13. 维也纳古典乐派的奠基人是()。

    A巴赫  海顿  莫扎特

    B海顿  莫扎特  贝多芬

    C海顿  格鲁克  莫扎特

    D威尔第  贝多芬  拉索

  • 14. 下面谱例出自华彦钧的作品( )。

    A《听松》

    B《大浪淘沙》

    C《二泉映月》

    D《寒春风曲》

  • 15. 图1是我国迄今为止考古发现的最古老的乐器,它的出土地址是(  )。

    A浙江余姚市河姆渡

    B湖北随州随县

    C河南安阳武官村

    D河南舞阳贾湖遗址

  • 16. 提出“音乐教育的基本任务是发展学生的音乐素质,将音乐制作与音乐欣赏作为音乐实践,融思维与行动为一体”的音乐教育哲学观的是(  )。

    A雷默

    B埃利奥特

    C鲍曼

    D里吉尔斯基

  • 17. 下面谱例中,旋律的调式是( )。

    AD羽五声调式

    BF自然大调

    CD自然小调

    DD宫调式

  • 18.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歌曲音乐主题结构形态的是( )。

    A乐汇型

    B乐节型

    C乐段型

    D长气息的乐句型

  • 19. 下列关于完满终止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结束主和弦必须为强拍、根音旋律位置

    B根音为原位的属或下属到主,即四、五度进行

    C比不完满终止有更强的收束感,更适宜结束全曲

    D与正格终止、变格终止并称为结束的三种基本类型

  • 20. 民乐合奏《金蛇狂舞》中采用的“螺蛳结顶”是一种(  )的发展手法。

    A句幅递增

    B句幅递减

    C句幅平行

    D旋律加花

  • 21. 下列谱例属于哪种体裁的音乐?(  )

    A进行曲

    B前奏曲

    C赋格

    D卡农

  • 22. 将《茶花女》改编为戏剧的是哪位意大利作曲家?(  )

    A威尔第

    B普契尼

    C罗西尼

    D唐尼采蒂

  • 23. 下列关于歌剧《小二黑结婚》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歌剧作于1962年,是根据作家赵树理同名小说集体改编而成的

    B音乐是以山西、河南、河北地方戏曲音乐作为素材

    C《清粼粼的水蓝莹莹的天》为歌剧经典唱段

    D由马可、乔谷、贺飞、张佩衡作曲

  • 24. 20世纪20—30年代,在音乐理论研究方面最为重要的是( )。

    A黄自

    B丰子恺

    C王光祈

    D青主

  • 25. 在讲述西方音乐知识时,教师按照时代的先后顺序讲解了相关作曲家。下列作曲家按照时代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巴赫②贝多芬
    ③德彪西④舒伯特

    A①③④②

    B②①④③

    C③②①④

    D①②④③

  • 26. 下列作曲家与作品对应有误的是( )。

    A欣德米特一《画家马蒂斯》

    B斯特拉文斯基一《浦契涅拉》

    C勋伯格一《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

    D马勒一《大地之歌》

  • 27. 图l所展示的乐器是哪个少数民族的?( )

    A藏族

    B维吾尔族

    C蒙古族

    D朝鲜族

  • 28.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明清时期弦索十三套中的曲目是( )。

    A《将军令》

    B《月儿高》

    C《舞名马》

    D《四时景》

  • 29. 图2所展示的演奏形式是(  )。

    A河南坠子

    B京韵大鼓

    C四川清音

    D苏州弹词

  • 30. 巴赫为钢琴而作,用遍了大小二十四调,被誉为“钢琴音乐中的《旧约全书》的作品是( )。

    A《英国组曲》

    B《法国组曲》

    C《平均律钢琴曲集》

    D《创意曲集》

  • 1. 旋律写作。
    以下面旋律编配第二声部,按要求创编乐段。
    要求:
    (1)第二声部调式调性与第一声部相符。
    (2)第二声部为第一声部的支声复调。
  • 1. 分析《外婆的澎湖湾》。
    要求:
    (1)判断调式调性。
    (2)画出乐曲的结构图式。
    (3)写出曲式的整体结构名称。
    (4)写出曲式结构分析。
  • 1. 依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的基本理念,按照下列要求进行教学设计。
    教学对象:高中学生
    教学内容:音乐与戏剧表演《饮酒歌》
    要求:
    (1)设定教学目标。
    (2)设定教学重难点。
    (3)针对教学目标与重难点,设计具体的教学环节与过程。
     
  • 1. 阅读案例,回答问题
    刘老师在给学生上《京剧大师梅兰芳》这节课时,欣赏了很多梅兰芳先生的京剧片段,之后又给学生播放了很多其他各种流派的唱腔,学生慢慢得都坐不住了,觉得这节课“没意思”“非常无聊”,甚至有的学生拿出了数学课本开始做数学习题。
    问题:根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的基本理念,分析刘老师的行为并提出改进建议。
  • 1. 依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的基本理念,对教学设计中的展开阶段进行分析,并说明理由。
    【教学课题】音乐鉴赏《欢乐颂》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与学唱《欢乐颂》,了解“乐圣”贝多芬的生平作品和他的创作风格,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提高音乐欣赏能力和培养团结友爱、积极向上的乐观主义情感。
     3.掌握小切分节奏。
    【教学过程】
    (一)导入(略)
    (二)讲授新课
     1.介绍贝多芬生平。
     2.介绍贝多芬的作品。
     3.介绍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
    这首交响曲是贝多芬在1811年创作完成《第七交响曲》后,耳朵失聪、健康情况恶化,精神上受到折磨的情况下创作的,1823年创作完成。
    (三)学唱歌曲《欢乐颂》
    教师介绍歌曲:《欢乐颂》是1785年德国诗人席勒所写的诗歌,贝多芬谱曲。虽然贝多芬的生活是不幸的,但是他凭借着坚强的意志和对音乐艺术的酷爱,创作了大量不朽的音乐作品,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音乐遗产,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他的这首经典之作《欢乐颂》。
     1.聆听合唱作品《欢乐颂》,同时思考歌曲的情感是怎样的。
    教师总结:热情、庄严、神圣。
     2.再次聆听,感受歌曲旋律,教师教唱主题旋律。
     3.加入歌词,解决跨小节连音。
     4.学生齐唱,加入强弱规律进行演唱。
    (四)创作表演
    一位学生指挥,个别学生乐器伴奏。
    (五)课堂小结
    在这堂课中学习到了什么?(友爱、积极乐观向上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