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0月份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自考真题及答案

考试总分:100分

考试类型:模拟试题

作答时间:90分钟

已答人数:242

试卷答案:没有

试卷介绍: 2006年10月份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自考真题及答案已经整理好,需要备考的朋友们赶紧来刷题吧!

开始答题

试卷预览

  • 1. 10~18个月儿童的发音在经过音节发声阶段后,一般进入(   )

    A语义发声阶段

    B语气发声阶段

    C前词语发声阶段

    D单音发声阶段

  • 2. 儿童对于词、句子和语段三个语言结构层次在理解上的发展和获得是指(   )

    A语言理解的发展

    B语言运用的发展

    C语言形式的发展

    D语言内容的发展

  • 3. 儿童抚养者为儿童提供的、经过简化的语言形式被称为(   )

    A成人指向语言

    B儿童指向语言

    C普通语法

    D超语言

  • 4. 关于计算机辅助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的特点,表述不正确的是(   )

    A计算机媒体可取代其他教学媒体

    B教学媒体组合

    C教学方法整合

    D课件可自制

  • 5. 整合教育观的基本内涵包括语言教育目标的整合、语言教育内容的整合和(   )

    A语言教育观点的整合

    B语言教育过程的整合

    C语言教育实施的整合

    D语言教育方式的整合

  • 6. 某一具体的语言教育活动所要达到的目的是指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   )

    A总目标

    B活动目标

    C年龄阶段

    D分类目标

  • 7.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本身就是通过规范去学习(   )

    A规范语言

    B自由语言

    C口头语言

    D书面语言

  • 8. 文学作品本身意味着不同层次的学习,第一层次的学习是(   )

    A感受艺术语言

    B认识周围世界

    C认识社会生活

    D理解语言符号

  • 9. 在听说游戏的幼儿自主游戏阶段,教师处于(   )

    A旁观者地位

    B引导者地位

    C主宰者地位

    D参与者地位

  • 10. 言语流畅度的三要素包括流畅性、言语速度和(   )

    A发声位置

    B言语节奏

    C情感交往

    D听觉反馈

  • 11. 基本语言教育活动设计的第三步骤是(   )

    A教师行为的研究

    B教材的研究

    C活动结构的研究

    D儿童发展特点的研究

  • 12. 3岁左右的儿童有自说自话的现象,这说明他们语言能力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   )

    A倾听

    B表述

    C独白

    D流畅

  • 13. 讲述活动为幼儿所提供的语境是(   )

    A相对随意的

    B相对个人的

    C相对非正式的

    D相对正式的

  • 14. 理解图书画面、文字与口语有对应关系的经验,属于(   )

    A前书写经验

    B前识字经验

    C前图书阅读经验

    D前听说经验

  • 15.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目标的分类结构包括倾听、表述、欣赏文学作品和(   )

    A感知

    B背诵

    C早期阅读

    D理解

  • 16. 语言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原则不包括(   )

    A根据目标选择活动内容

    B根据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特点选择活动内容

    C在学前儿童新旧语言经验间建立联系

    D根据活动结构选择活动内容

  • 17. 关于谈话活动的作用,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它激发幼儿与他人交谈的兴趣

    B它帮助幼儿习得谈话的基本规则

    C它锻炼幼儿的独白语言

    D它增强幼儿通过交流获取信息的意识

  • 18. 谈话活动与日常谈话最根本的区别在于是否具有(   )

    A双向性

    B目的性

    C互动性

    D丰富性

  • 19. 关于讲述活动如何提高儿童语言交流信息清晰度的调节技能,表述不正确的是(   )

    A讲述活动可增强儿童对讲述内容的敏感性

    B讲述活动可增强儿童对听者特征的敏感性

    C讲述活动可增强儿童对语境变化的敏感性

    D讲述活动可增强儿童对听者反馈的敏感性

  • 20. 讲述“我喜欢夏天(冬天)”,要说出喜欢什么季节及其原因,这一讲述类型属于(   )

    A描述性讲述

    B叙事性讲述

    C议论性讲述

    D情景性讲述

  • 21. 对学前儿童的语言运用技能考察,不包括(   )

    A语言操作能力

    B对外部环境的感知能力

    C心理预备能力

    D情感控制能力

  • 22. 听说游戏活动设计与组织的第一步骤是(   )

    A交代游戏规则

    B设置游戏情境

    C教师引导游戏

    D幼儿自主游戏

  • 23. 在计算机辅助语言教育活动中,多媒体情境教学法发挥了计算机的(   )

    A计算功能

    B交互功能

    C控制功能

    D集成功能

  • 24. 在幼儿园文学活动中,向儿童展示成熟语言的意义不包括(   )

    A创造性地运用语言

    B倾听各种语言句式

    C倾听形象化的语言

    D倾听不同风格特色的语言

  • 25. 早期阅读活动能够让幼儿有机会接触(   )

    A书面语言

    B口头语言

    C文学语言

    D正式语言

  • 26. 活动教育观的主要理论依据是(   )

    A乔姆斯基的先天论

    B斯金纳的行为主义理论

    C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D皮亚杰的社会相互作用理论

  • 27. 学前儿童先学会一种语言,然后再开始学习第二语言,这种现象属于(   )

    A一种语言学习

    B同时双语学习

    C双语延时学习

    D非双语学习

  • 28. 与自闭症情感交往障碍儿童相比,一般性情感交往障碍儿童在语言表达上不会出现(   )

    A回声式语言

    B自言自语

    C机械重复语言

    D语言运用水平较低

  • 29. 在读完一则故事后,教师问幼儿:“你认为他做得对不对?”这种教育行为是为了培养(   )

    A有意识倾听能力

    B评析性倾听能力

    C欣赏性倾听能力

    D主动性倾听能力

  • 30. 2岁的孩子和5岁的孩子对于玩球话题的谈话有不同的内容,这说明语言话题会受到(   )

    A儿童发展规律的制约

    B文化背景的制约

    C语言种类的制约

    D语言环境的制约

  • 1. 幼儿园的文学活动
  • 2. 游戏矫治法
  • 3. 日常语言教育活动
  • 4. 独白语言
  • 5. 谈话规则
  • 1. 简述基本语言教育活动的组织原则。
  • 2. 简述谈话活动的教育目标。
  • 3. 早期阅读活动设计与组织有哪几个步骤?
  • 4. 简述当代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基本观念。
  • 5. 简述听说游戏对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意义。
  • 1. 试述渗透的语言教育与专门的语言教育之间的主要区别与相互联系。
  • 1. 试根据讲述活动设计与组织思路,评析中班讲述活动“娃娃”的活动过程设计。    案例: 讲述活动“娃娃”(中班)   活动目标:    (1)能用描述性的语言,完整、连贯地讲述。    (2)能对玩具娃娃进行由特征到一般的有序讲述。    (3)初步形成“听清楚再讲述”的倾听表述习惯。    活动准备:    (1)每组一个性别、服饰、神态不同的玩具娃娃。    (2)幼儿在“娃娃家”游戏角已经多次玩过玩具娃娃。    活动过程:    (1)运用游戏“猜猜谁不见了”,引导幼儿感知理解玩具娃娃。   教师提问:哪只娃娃不见了?幼儿集体回答,并由个别幼儿进一步对玩具娃娃的特征进行描述。    (2)运用“抱一抱、亲一亲”,让幼儿结伴讲述。    ①幼儿分组讲述。大家传抱玩具娃娃,一边抱一抱、亲一亲,一边说一说玩具娃娃的模样。    ②教师以参与者的身份加入到幼儿讲述中,并以平行示范的方式引导。    (3)运用“改错”游戏,提供讲述思路。    ①教师抱起玩具娃娃:我的娃娃真快,你听,他长着像苹果一样的鼻子……    ②幼儿运用集中讲述的方式,纠正教师的讲述。教师可以启发幼儿:怎样说才能让别人找到你的娃娃。   (4)从说“娃娃”到夸同伴。    ①请出一位幼儿。    ②大家以集中讲述的方式“夸夸小朋友”。教师注意引导幼儿先讲特点,再进行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