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4月自考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真题试卷及答案

考试总分:100分

考试类型:模拟试题

作答时间:90分钟

已答人数:501

试卷答案:有

试卷介绍: 2005年4月自考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真题试卷及答案已经整理好,需要备考的朋友们赶紧来刷题吧!

开始答题

试卷预览

  • 1. 面对陌生幼儿,不含复习活动的“研究型”公开观摩活动的组织形式一般采用()

    A“一杆子”式

    B三段式

    C常规式

    D系列化式

  • 2. 在歌唱活动中,为了帮助儿童获得清晰准确的表现内容并掌握富于感染力的表达情感的方法,教师应该()

    A让幼儿倾听录音范唱

    B让幼儿倾听同伴的演唱

    C让幼儿倾听教师精湛的弹奏

    D树立正确的歌唱榜样

  • 3. 在设计音乐欣赏教学方案时,先把握作品的某个细节部分,然后再从局部逐步扩大到整个作品的程序为()

    A层层深入的程序

    B层层累加的程序

    C一一匹配的程序

    D一一对应的程序

  • 4. 在打击乐器的演奏过程中,运用节奏、音色、速度、力度的变化设计配器方案并进行表现的活动能发展幼儿的()

    A乐器操作能力

    B随乐能力

    C合作协调能力

    D创造性表现能力

  • 5. 一般来说,在唱优美、温柔、悲伤的歌曲时,咬字吐字的方式用比较形象的动词来说应是()

    A“弹”出去的

    B“推”出去的

    C“打”出去的

    D“爆发”出去的

  • 6. 人类音乐活动的基本性质在于()

    A实践性

    B音乐性

    C游戏性

    D娱乐性

  • 7. 音乐教育工作不仅要为儿童的现实发展担负责任,而且也要为儿童的终身发展担负责任。这一思想体现了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

    A实践原则

    B可持续发展原则

    C和谐原则

    D低耗高效原则

  • 8. 将幼儿园的音乐教育活动划分为音乐表现活动和音乐体验活动的依据是()

    A活动目的

    B音乐实践类型

    C活动内容

    D音乐表现方式

  • 9.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对空间因素调节的做法是()

    A合理选择队形

    B轮流进行活动

    C行进动作变成原地动作

    D动作的动静交替

  • 10. 作为创造性音乐欣赏活动中的一种表达媒介,语言在表述时应使用()

    A概念性语言

    B比喻性语言

    C抽象性语言

    D逻辑性语言

  • 11.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根本目的是:通过音乐教育活动使儿童获得()

    A音乐感的发展

    B学习能力的发展

    C个性、社会性的发展

    D全面和谐的发展

  • 12. 用形状和色彩表示配器方案的总谱是()

    A标准总谱

    B通用总谱

    C图形总谱

    D动作总谱

  • 13. 教师有意识地为幼儿提供秩序良好的活动环境、活动组织形式、活动方法和活动内容可以满足幼儿()

    A探究的需要

    B对秩序的需要

    C参与的需要

    D被接纳的需要

  • 14. 大脑处于不适宜唤醒状态的条件是人的高级神经活动的()

    A兴奋集中

    B相对抑制

    C兴奋与抑制趋向于扩散

    D兴奋与抑制趋向于集中

  • 15. 《金蛇狂舞》的曲作者是()

    A刘诗昆

    B圣桑

    C聂耳

    D刘铁山

  • 16. 下列关于“选择韵律活动中的音乐作品”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可以为同一种动作选用不同的音乐

    B不可以为不同的动作选用同样的音乐

    C应十分注意音乐速度的选择

    D应选择节奏清晰、结构工整的音乐

  • 17. 如果一首歌曲中只含有do re mi三个音,那么这首歌曲最为合适的调应该是()

    AC大调

    BD大调

    CE大调

    DF大调

  • 18. 在正常情况下,儿童基本上能做到在音量、音色、音高和速度上与集体保持一致的年龄是在()

    A2岁末期

    B3岁末期

    C4岁末期

    D5岁末期

  • 19. 用自己的实践去证明“每一个儿童,无论其先天情况如何,只要他能获得良好的教育环境,就可以成为有才能的人”这样一个推论的教育家是()

    A达尔克罗兹

    B柯达依

    C铃木

    D奥尔夫

  • 20. 对于具有较多形象或情节描写性的打击乐作品来说,较适合的导入方法是()

    A总谱创编导入法

    B音乐欣赏导入法

    C故事导入法

    D韵律活动导入法

  • 1. 音乐教育可促进幼儿个性发展,具体表现在:(1)促进幼儿个性意识倾向性的发展;(2)促进幼儿()的发展。
  • 2. 幼儿音乐欣赏材料的选择包括()的选择和辅助材料的选择。
  • 3.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综合性主要表现为:①形式上的综合;②过程上的综合;③()上的综合。
  • 4. 教师在提供示范时,应该尽量做到:适时、()、谨慎、灵活。
  • 5. 教师在提出和撰写音乐教学活动目标时,必须遵循:(1)系统化原则;(2)系列化原则;(3)()原则。
  • 6. 歌唱表情不仅仅是指歌唱时的脸部表情和体态表情,更是特指歌声所传达出的感情,即()表情。
  • 7. 为提高幼儿韵律动作的随乐性,动作组合总体上应该是简单和()的。
  • 8. 学前儿童的动作发展主要有三条规律:①从大的整体动作到小的精细动作;②();③从不移动动作到移动动作。
  • 9. 体态律动学的核心是:音乐教育应从身心两个方面同时入手去训练儿童,让儿童从开始接触音乐起,就不只是学习用听觉去感受音乐,同时还学习用整个()和心灵去感受音乐。
  • 10. 对人的精神世界直接产生影响的是音乐的()功能。
  • 11. 影响“心理唤醒”的因素主要有五大方面:幼儿因素、教师因素、()因素、程序和方法因素、时间与空间因素。
  • 12. 在演奏打击乐曲的过程中,注意倾听自己、同伴和集体的演奏,并努力使每一个人、每一声部的演奏都能服从于整体形象的塑造要求,指的是乐器演奏活动的()。
  • 1. 显性音乐课程
  • 2. 独立片段评价
  • 3. 模仿动作
  • 4. 心理调节的程序因素
  • 1. 教师在提出音乐教学活动目标时应考虑哪几个方面的问题?
  • 2. 简述韵律活动的导入方法。
  • 3. 发展幼儿音乐欣赏能力的方法有哪些?
  • 4. 在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行为方式可以归纳为哪几个方面?
  • 1. 试述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和谐原则。
  • 2. 在创编新歌词的教学活动中,教师一般应注意哪些问题?试举例说明。
  • 1. 分析中班打击乐曲《军民大生产》的配器方案,指出方案中的错误并说明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