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自考儿童发展理论真题及答案(12350)

考试总分:100分

考试类型:模拟试题

作答时间:90分钟

已答人数:483

试卷答案:有

试卷介绍: 2014年10月自考儿童发展理论真题及答案(12350)已经整理好,需要备考的朋友们赶紧来刷题吧!

开始答题

试卷预览

  • 1. 在德国莱比锡建立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是()

    A弗洛伊德

    B华生

    C冯德

    D皮亚杰

  • 2. 发展理论的研究主题不包括()

    A心理的实质

    B量变与质变

    C遗传与环境

    D心理与生理

  • 3. 遗传决定论者认为,决定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是()

    A环境

    B教育

    C生理基础

    D社会条件

  • 4. 根据格赛尔的观点,发展的本质是()

    A连续性变化

    B结构性变化

    C跳跃式变化

    D间歇式变化

  • 5. 在格赛尔的育儿观念中,正确育儿的第一要义是()

    A尊重儿童天性

    B以儿童为中心

    C引导孩子发展

    D及时教育

  • 6. 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是()

    A斯金纳

    B华生

    C班杜拉

    D巴普洛夫

  • 7. 观察学习过程的第一个环节是()

    A强化和动机过程

    B运动复现过程

    C保持过程

    D注意过程

  • 8. 有机体生命中固有的一种恢复事物早先状态的冲动是()

    A本我

    B自我

    C本能

    D超我

  • 9. 性欲的前生殖期是指()

    A前生殖器期

    B口唇期和肛门期

    C潜伏期

    D青春期

  • 10. 产生神经病焦虑的原因是()

    A性节制

    B道德焦虑

    C压抑

    D移情

  • 11. 霍妮认为儿童焦虑的防御策略有盲点作用、分隔作用和()

    A反向作用

    B投射作用

    C趋众作用

    D合理化作用

  • 12. 弗洛伊德认为心理发展的内部机制是()

    A心理的发展

    B性欲的发展

    C社会性发展

    D情感的发展

  • 13. 皮亚杰认为智慧的本质是()

    A认知结构

    B顺化

    C适应

    D同化

  • 14. 儿童最初具有的动作是()

    A吮吸反射

    B循环反应

    C智慧动作

    D反射性动作

  • 15. 维果茨基认为,幼儿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如何帮助儿童从“按照自己的大纲学习”转变到()

    A按先天的大纲学习

    B按后天的大纲学习

    C按教师的大纲学习

    D按社会的大纲学习

  • 16. 人的高级心理机能活动起源于()

    A主观意识

    B客观的社会环境

    C语言符号

    D社会的交互作用

  • 17. 在儿童概念思维时期,对形成真正概念起决定作用的是()

    A个人经验

    B词语

    C抽象思维

    D动作发展

  • 18. 根据习性学理论,属于联结反映的是()

    A印刻

    B控制-服从

    C依赖

    D交往

  • 19. 根据吉布森知觉学习理论,在幼儿教育中,应努力创设活动环境,让幼儿发挥知觉()

    A准确性

    B恒常性

    C特异性

    D主动性

  • 20. 儿童建立亲子依恋的关键时期在()

    A1岁前

    B2岁前

    C3岁前

    D5岁前

  • 1. 发展
  • 2. 行为模式
  • 3. 心理工具
  • 4. 可知度
  • 1. 根据格赛尔的观点,儿童的个别差异主要是量的差异而非质的差异。
  • 2. 弗洛伊德认为进入儿童的人格而形成心理生活的代表是本我的核心。
  • 3. 对于某一年龄阶段的儿童来说,最近发展区是一个静态的概念。
  • 4. 儿童在关键期内可以达到较高水平,而在其后则不能达到这一水平。
  • 1. 简述“不成熟”在儿童发展中的价值。
  • 2. 简述精神分析学说对学前教育的贡献。
  • 3. 简述埃里克森同一性渐成说的基本特点。
  • 4. 简述社会文化历史学派的发展理论对学前教育的启示。
  • 5. 简述影响儿童依恋发展的因素。
  • 1. 运用行为强化原理,举例说明如何塑造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
  • 2. 结合实际分析“思维起源于动作,动作是思维的起点”这一观点对早期教育的启示。
  • 1. 阅读下列案例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午后,我正忙着准备一份材料。不知什么时候文文出现在了我的面前,穿戴很整齐,一副要外出的样子,“爸爸,陪我出去踢球吧!”我头也没抬,继续望着屏幕,“爸爸正忙着呢!等一会儿。” 过了一会儿,文文又进来了,带着怒气,“爸,到底要等到什么时候啊!”我看着电脑,说“还得再等一会儿。” 然后我再房门口挂了一个“工作中”的牌子(这是我与他的约定,挂上这个牌子表示我很忙,不能打扰。) 第三次,当文文走到门口,看到这块牌子时,果然一声不响地出去了。当我把材料弄完,长舒了一口气,很想出去走走。这才想起文文几次催促我外出,原来我昨天答应过带他去踢球的。于是急忙招呼文文外出。 “请等一会儿,我得把这本故事书看完才能岀去。”文文语气不耐烦地说。他懒洋洋地躺在沙发上,手里正捧着一本书在看。 啊!让爸爸等?这么快就跟我学会了?但我是忙于工作,他却显然是在摆架子。没办法,我只好在客厅等。过了好半天还是没动静,我实在想出去了,就忍不住冲进他的房间,但猛然看见门口挂着一块牌子,上面歪歪扭扭写着“看书中”,一下子堵住了我的嘴。而他还在那里慢条斯理地一页一页地翻看着书。 重新回到客厅的沙发上,我开始反省自己:是我不尊重他在先,而现在他是为了争回自己的权利,学我的样子在制裁我。于是,我走进他的房间,对他讲了三点:第一,爸爸答应你2点出门,结果让你等到4点,答应的事没做到,是爸爸的不对,以后改正,望你监督;第二,以后爸爸和你,谁也不要让谁等,说好的时间,准时出发;第三,今天你要是让爸爸一直等下去,那么时间太晚了,球就踢不成了! 文文一听球踢不成了,立刻跳了起来:“我看完了!”拉着我往门外飞奔而去。 针对以上材料,结合观察学习理论分析文文爸爸的行为与文文行为的关系,并谈谈如何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 2. 阅读下列案例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不少成人将2岁左右孩子的“自我”现象看成是自私自利、小气、吝啬等,并担心孩子的性格有问题。 有位父亲告诉别人,他的孩子只有2岁,有一天看到客人送来了一篮苹果,孩子马上将苹果拿到了自己房间,根本没有想到分给周围的亲人和客人,因此他特别担心孩子从小就自私自利,长大后怎么办? 还有一位妈妈来到咨询室向老师请教,她的孩子2岁班,有一次家里来了一位上小学的表姐,她不仅抢过表姐手中的布娃娃,并连自己的椅子也不让表姐坐,妈妈要求她把布娃娃还给表姐,她就开始大哭大闹。 请运用发生认识论的理论观点分析案例中婴儿的思维特点和家长的教育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