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自考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真题及答案

考试总分:100分

考试类型:模拟试题

作答时间:90分钟

已答人数:246

试卷答案:没有

试卷介绍: 2020年10月自考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真题及答案已经整理好,需要备考的朋友们赶紧来刷题吧!

开始答题

试卷预览

  • 1. 小说《潘先生在难中》中,潘先生以学校可作收容所为由向红十字会办事处索要两面红十字旗,并将其视为“救命的神符”,最后潘先生对旗子的安排是

    A都插在学校门口

    B—面插在学校门口,一面插在自家门口

    C都插在自家门口

    D作为珍贵的物品收藏起来

  • 2. 下列各项,对小说《春蚕》中老通宝家养蚕一事概括正确的是

    A因养蚕时只选择了土种,收成不好,破产

    B因养蚕时只选择了洋种,收成不好,破产

    C养蚕养得很好,获得丰收,还清了贷款

    D养蚕养得很好,获得丰收,但破产了

  • 3. 小说《箓竹山房》中,前来做客的新婚夫妇在参观和选择卧室时,对箓竹山房的感觉是

    A绿意盎然如仙境

    B雍容典雅

    C阴森可怕如古墓

    D干净整洁

  • 4. 小说《拜堂》中“将来日子长,哈要过活的”这句话传达出故事中人物的精神内涵是

    A面对苦难时坚忍的力量

    B在封建礼教戕害下的痛苦与抑郁

    C被侮辱者的积极反抗

    D在封建包办婚姻中承受的苦厄

  • 5. 小说《春桃》中,几经辗转参加义勇军后受伤失去双腿的人物是

    A刘向高

    B李茂

    C夜白飞

    D魏大爷

  • 6. 小说《在其香居茶馆里》刻画人物所采用的主要手法是

    A白描

    B心理描写

    C先抑后扬

    D象征

  • 7. 诗歌《凤凰涅槃》中凤凰“涅槃”的目的是

    A成为群鸟之王

    B摆脱伤病困扰

    C实现自我更新

    D维护现有秩序

  • 8. 诗歌《死水》的形式特点是

    A整齐匀称,富有建筑的美

    B多用短句,使用断句分行

    C自由运用长短句,富有参差之美

    D借用了十四行诗的形式

  • 9. 诗歌《雨巷》中,“撑着油纸伞”、“彷徨”在“雨巷”中的姑娘被比喻成

    A荷花

    B丁香

    C桃花

    D晚香玉

  • 10. 下列作品中,将刹那间的感觉升华为深邃的哲思,表现宇宙万物相对平衡、相互依存关系的是

    A《老马》

    B《泥土》

    C《断章》

    D《雨前》

  • 11. 诗歌《防空洞里的抒情诗》着重记述和表达的是

    A战争场面的血腥残酷

    B战争带给人们的苦难

    C人们对受伤战士的爱护

    D战争中人们的战斗热情

  • 12. 诗歌《纤夫》刻画纤夫形象时采用的艺术手法是

    A夸张

    B融入了电影艺术的蒙太奇手法

    C反讽

    D融入了空间艺术的雕塑手法

  • 13. 诗歌《力的前奏》表现人们在“黎明”即将到来时的痛苦与挣扎,其借助的意象和情境主要是

    A歌者、舞者、风暴前夕

    B风帆、落日、暴雨将至

    C春潮、暗樵、孤帆远航

    D高山、号角、黄河入海

  • 14. 下列诗句,出自诗歌《黄河大合唱》的是

    A“这黄河的水夹泥沙在指间滑出”

    B“风帆吻着暗色的水/有如黑蝶与白蝶”

    C“将生命的茫茫/脱卸与茫茫的烟水”

    D“它表现出我们民族的精神:/伟大而又坚强!”

  • 15. 散文诗《白旗》中“白旗”意象所表达的意蕴是

    A呼唤真诚的忏悔

    B反对投降

    C赞美顽强的生命力

    D反抗暴力

  • 16. 诗歌《我爱这土地》在情感抒发上所表现出来的主要基调是

    A悲观

    B欢快

    C忧郁

    D恬静

  • 17. 散文《寄小读者(通讯七)》表达的思想主题是

    A歌颂爱的哲学

    B肯定传统文化的价值

    C赞美宽容的美德

    D高扬个性解放的旗帜

  • 18. 散文《苍蝇》中作者对苍蝇的态度是

    A反感

    B好感

    C批判

    D嘲讽

  • 19. 散文《追悼志摩》从徐志摩诗句和书信中概括出他的人生观是

    A爱、美、自由

    B童心、母爱、自然

    C自由、科学、民主

    D美、自然、科学

  • 20. 散文《灵魂的呼号》采用的文体形式是

    A日记体

    B书信体

    C游记

    D新闻特写

  • 21. 散文《言志篇》引用古希腊圣人代阿今尼思的例子所起的作用是

    A批判封建主义五花八门的表现形式

    B歌颂国难当头时的民族气节

    C与现代人清净淡雅的生活作对比

    D引出对现代人言行矛盾的议论

  • 22. 报告文学《包身工》组织材料的方法是

    A纵横交错式

    B大故事套小故事

    C新闻剪辑与亲身经历相结合

    D陡转式

  • 23. 杂文《蛇与塔》的语言特点是

    A含蓄隐晦

    B空灵隽永

    C泼辣犀利

    D辞藻华美

  • 24. 散文《吃瓜子》结尾处,作者从“吃瓜子”这种司空见惯的生活小事中悟出的道理是

    A消闲亡国

    B中国人天生是乐天派

    C民以食为天

    D生命短暂

  • 25. 报告文学《一九三六年春在太原》通过厨子形象的描写表达的思想内涵是

    A暴露国民党政府消极抗战的丑态

    B赞美抗战将士的英勇

    C歌颂中国百姓的抗战热情

    D讥讽一部分群众的麻木和奴性

  • 26. 散文《雅舍》一方面表现了作者的无奈和自我调侃,另一方面也体现了作者

    A开朗乐观的心态和旷达超脱的情怀

    B对女友的深切思念之情

    C开朗乐观的心态和抗战必胜的信念

    D对长辈的景仰怀念之情

  • 27. 话剧《雷雨》中明暗两条线索交织推动剧情发展,其中暗线指的是

    A周朴园和蘩漪的矛盾

    B周朴园和侍萍三十年前的故事

    C鲁贵和四凤的矛盾

    D周朴园和鲁大海的冲突

  • 28. 话剧《屈原》“借古人的骸骨,另行吹嘘些生命进去”,所体现的历史剧创作观是

    A虚构为主

    B无一事无出处

    C失事求似

    D现实主义

  • 29. 新歌剧《白毛女》问世的时代背景是

    A“五四”运动前夕

    B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

    C抗日战争初期

    D延安文艺座谈会之后

  • 30. 话剧《南归》中辛先生最终做出的选择是

    A留在温暖的江南农家小院

    B回到北方雪山脚下的家乡

    C漂泊远方跋涉不止

    D远渡重洋与春姑娘相聚

  • 1. 鲁迅小说《阿Q正传》中,阿Q梦想革命成功后要杀人的想法体现了阿Q狭隘的革命意识。他最先想要杀的人有

    A赵太爷

    B王胡

    C小D

    D吴妈

    E邹七嫂

  • 2. 艾青诗歌《大堰河——我的保姆》表达诗人感情时采用的对比有

    A大堰河的梦与现实的对比

    B大堰河生前与死后的对比

    C农民生活与地主生活的对比

    D我在生父母家与在乳母家的情感对比

    E农民生活与知识分子生活的对比

  • 3. 萧红散文《回忆鲁迅先生》通过叙写鲁迅许多个性化的生活细节,表达了作者对鲁迅的挚爱、怀念之情。这些生活细节有

    A走路的姿态

    B深夜写作

    C踢“鬼”的经历

    D早晨常去公园

    E谈论着装

  • 4. 下列各项,属于夏衍创作的剧本有

    A《北京人》

    B《芳草天涯》

    C《上海屋檐下》

    D《日出》

    E《法西斯细菌》

  • 5. 陈白尘话剧《升官图》运用的艺术手法有

    A夸张

    B变形

    C对比

    D重复

    E巧合

  • 1. 简析鲁迅小说《铸剑》的艺术特征。
  • 2. 简析冯至诗歌《鼠曲草》的主题意蕴。
  • 3. 简析郁达夫散文《钓台的春昼》描写客观景物时突出主观情绪的特点。
  • 4. 简析吴祖光话剧《风雪夜归人》的主题意蕴。
  • 1. 分析沈从文小说《萧萧》中萧萧的形象及刻画这一人物所用的对比手法。
  • 1. 文化战士一一闻一多先生 一一黄钟毁弃,瓦釜雷鸣一一 臧克家 在我的心上,站立着一些崇高的影像,它们给我鼓励,给我以生活奋斗的勇气。有了它们,我的笑,才有意义;我的泪,才有光辉。有了它们,我的生命才不空虚。在这些影子当中,闻一多先生是至高至大的一个。他是我的恩师,他领我走入了诗的领域。而最重要的是,他人格、事业的光辉笼罩了我。他是诗人,热情,谨严,深沉,刻苦。他不是为了诗去写诗,他是为了“国家”,为了对国家民族的热爱才以诗作为喷火口。他的诗,是他们自己的,不但内容,连形式也是。新诗史上,他给自己找到了稳固的立脚点。他又是了不起的学者,赅博而又精确。他在大学教过绘画,教过英文,教过唐诗,教过诗经楚辞。十年前,我在青岛大学跟他的时候,看他治学的勤苦,看他蝇头小字的札记本子,惊佩之外只有惭愧!但,最叫人敬重的还是他的为人,严肃,正派,含蓄,有火气。 一别六七年,信很少,以心灵交通着。“七七”前几天我恰在北平,曾到清华园去看他,这时,他的兴趣已经不在诗而在古代社会研究以及神话了。我大为惊异,回忆青岛时代对灯读诗的情味,恨惘故纸把我的闻先生夺去了。7月19号,仓皇中相遇于火车站,一同抢上火车,这时丰台的站上站岗的已经是日本兵了。他只带了一点点重要稿件,我问他那几屋子书呢?他回答说:“领土一块一块地丢,几本书算了什么?”他的口气悲壮动人。 抗战以后,我总在前方跑,一有机会就朗诵他的预言诗一一《一句话》。间或从杂志报章上得到他率领学生徒步到昆明去的消息。我很高兴,闻先生叫炮火打年轻了。我常常投信给他,总是得不到回信。我写了篇诗呈给他,为了沉埋在故纸堆中,我惋惜他,其实是在警示他,叫他再站起来。 几个月前,在《新华日报》上,读到他在联大讲田间诗的一篇文章。它给我描绘出一个活栩栩的影像,这影像,我是熟悉的,虽然他长了一尺长的胡子,但他却更热情,火气更旺,也更年轻了。我的手抖着,我的心跳得厉害,报纸上的字在我眼光中乱跳,我的泪几乎落下来。在流着泪的蜡烛底下,我给他写了一封长信,纸上写的不是字,是泛滥了的情感。这一次他被打动了,航来了一封长信。懒于写信的人破了例,几年的期待第一次结了果,读了它的感动以及对它的珍重,还用得着说吗? 这个信使我解破了许多谜。他告诉我,他在干什么。他恼我不了解他,甚至误解了他。在我所担心将他夺去的故纸里,他说,有两种东西,一种是“蠹鱼”,另一种是“杀蠹的芸香”,而他恰是后者。这,使我抱愧然而更高兴。他读古书数十年,全是为了研究这个古老民族的症候。他读通了中国历史,研究了史前的社会,甚至于神话。他看透了它的病根,他在故纸堆里苦心培养成功了一种消毒的“文化血清”。他大喊:“民主”,他以过来人,个中人的身份,向国人,向青年,向全世界指点“腐古,,的毒菌! 他告诉我,他在准备编选历代的诗,新诗选,作为其中的一部分,也正在着手。这工作他做最合适。他写过诗,他是老行家;而今他搁笔了,所以意见可以公允。在信中他还写道:“想象四千元一石的米价和八口之家!”生活太压迫人了。 前些曰子,报上刊了他被教部解聘的消息,读了我的心一沉!接着教部来了一个否认的声明,我的心又朗爽了。 两星期以前,碰到一位联大刚毕业的学生,他向我报告了闻先生的一些消息。他说:“闻先生胡须尺长,而火气很盛,一般同学都很敬重这位‘老当益壮,的文化战士(除了别具心肠的少数)。有一次当大众讲演,他高声大叫:‘砍我的头,我也要说!,那气概太动人了!” 听了这位青年朋友的话,闻先生的影子在我心上更崇高了^ 今天,报上把前次被否定的消息一一“闻一多教授被解聘”给证实了。我的心又岂止是感伤,而惊异却是没有的。我知道,在这个时代,在这个时代的中国,真糊涂或装糊涂的人才可以高官,可以厚禄;庸俗,下流,无耻,不要良心的,才可以永远抱住一个铁饭碗;走狗,流歌混蛋,才可以滚东滚西,到处是坦途。一多先生,他正相反,要气节(别人口头上要的却只是一个“名词”),要人格(别人口头上要的却只是一个“名词”),要“国家、民族”,要“群众”,要“青年”,要“民主”,要一个不折不扣触地有声的“真理”(有些人要的却只是一个“名词,’)!这样,他的下场,是必然的,不可悲,而可慨;不可惊,而可恨! 少数人把他推出门外,多数人将打开大门欢迎他,被挤出学校的小圈子,他的天地将更广大了。 可是,我又为他的八口之家发愁了;我为他的事业前途忧虑了。有同感的人们,给他精神和物质上以援助! 我呼号! 我控诉! 1944年 (原载于1944年9月7日《云南晚报》) 阅读臧克家散文《文化战士——闻一多先生》,结合作品实际,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评论文章。 要求: (1)简要阐述作品的主题思想。 (2)简要分析作品的艺术特色。 (3)观点鲜明、分析细致、条理清楚、语言通顺、书写整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