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自考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真题及答案

考试总分:100分

考试类型:模拟试题

作答时间:90分钟

已答人数:311

试卷答案:没有

试卷介绍: 2019年4月自考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真题及答案已经整理好,需要备考的朋友们赶紧来刷题吧!

开始答题

试卷预览

  • 1. 小说《阿Q正传》中阿Q向往和追求革命的结局是

    A成为革命的牺牲品

    B成为革命的既得利益者

    C成为革命的领导者

    D成为革命的背叛者

  • 2. 小说《春风沉醉的晚上》的写作特色是

    A具有强烈的讽刺性

    B自叙传抒情色彩

    C富于浓郁的喜剧色彩

    D表出强烈的荒诞性

  • 3. 小说《潘先生在难中》塑造潘先生的性格特征时着意突出的是

    A军阀混战中小知识分子的卑微与世俗

    B抗日战争中知识分子的激奋与抗争

    C大革命退潮后小知识分子的颓唐与失望

    D解放战争中知识分子的理想与希望

  • 4. 叙写一个童养媳被人诱惑怀孕而差点被“沉潭”或“发卖”的小说是

    A台静农《拜堂》

    B废名《桃园》

    C沈从文《萧萧》

    D许地山《存桃》

  • 5. 小说《春蚕》中勤劳踏实、思想保守的老蚕农形象是

    A老通宝

    B金旺

    C水生

    D魏大爷

  • 6. 小说《箓竹山房》里“我”和新婚妻子夜晚在箓竹山房中看到的两个“女鬼”是

    A汪大嫂和赵二嫂

    B四大娘和二姑姑

    C大小姐和张妈

    D二姑姑和她的丫髮

  • 7. 被批评家李健吾认为“最富有现代性”,采用全景视角描写北京某地区人们日常住活的作品是

    A《子夜》

    B《铸剑》

    C《九十九度中》

    D《山峡中》

  • 8. 小说《断魂枪》中孙老者拜访沙子龙的目的是

    A镳局被劫、商讨对策

    B商讨结盟、合开客栈

    C以文会友、吟诗作画

    D领教枪法、切磋武艺

  • 9. 小说《小城三月》通过翠姨买绒绳鞋的曲折经历表现出她的性格特征是

    A热情开朗

    B内向孤傲

    C温柔恬静

    D骄纵傲慢

  • 10. 小说《金锁记》中长安与童世舫爱情破灭的原因主要是

    A长安移情别恋

    B童世舫移情别恋

    C曹七巧的破坏

    D姜季泽的阻挠

  • 11. 小说《荷花淀》的语言特色是

    A抑扬顿挫,多用典故

    B诙谐幽默,辛辣讽刺

    C生动浅显,明快干净

    D雍容华丽,古朴典雅

  • 12. 小说《蜗牛在荆棘上》中塑造的边缘人与漂泊者的人物形象是

    A秀姑

    B黄述秦

    C方治国

    D郭素娥

  • 13. 小说《围城》中所叙留学生方鸿渐归国后的人生轨迹是

    A香港——上海——内地——香港——上海

    B广州——上海——香港——内地——上海

    C香港——上海——内地——北京——上海

    D上海——香港——北京——香港——内地

  • 14. 冯至在其《十四行集》中通过杜甫形象的塑造倡导的是

    A超脱世俗孤芳自赏的情怀

    B对民族与时代危难的担当精神

    C隐居深山远离社会的出世思想

    D随俗从流追名逐利的人生哲学

  • 15. 诗歌《力的前奏》中除“风暴前夕”之外还表现的意象是

    A太阳和土地

    B歌者和舞者

    C岩鹰和孔雀

    D明月和窗户

  • 16. 诗歌《防空洞里的抒情诗》用“术士炼丹”的意象所表达的意蕴是

    A把古代道家企求长生的梦想与现代自由的人生相对照

    B把古代道家企求长生的梦想与战争对生命的毁灭相对照

    C把古代逬家企求长生的梦想与人的功名思想相对照

    D把古代道家企求长生的梦想与革命的英雄主义相对照

  • 17. 诗歌《大堰河——我的保姆》的艺术特点是

    A现实、象征和思想相结合,体现了现代诗“思想知觉化”的特征

    B诗行整饬,格调轻盈柔和

    C采周排比和对比的手法,用重叠的诗句或诗节反复咏叹

    D用短行体的形式表达强烈的情感

  • 18. 诗歌《死水》中“一沟绝望的死水”象征的是

    A死气沉沉毫无生机的沦陷区

    B阻碍年轻人婚姻自由的封建旧家庭

    C强权横行纸醉金迷的西方挞界

    D满目疮痍腐败破落的旧中国

  • 19. 诗歌《凤凰涅槃》中“群鸟”对凤凰“集香木自焚”所持的态度是

    A嘲讽与诅咒

    B支持与鼓励

    C同情与关切

    D阻止与破坏

  • 20. 散文诗《毒药》的抒情特征是

    A激烈狂暴

    B从容优雅

    C凄婉迷茫

    D平和冲淡

  • 21. 诗歌《航》所呈现的“现实“想象”相互叠印和渗化的画面是

    A落日帆船

    B少女采莲

    C织女牵牛

    D菡萏半开

  • 22. 诗句“我在母亲的怀里,/母亲在小舟里,/小舟在月明的大海里”的出处是

    A《中国牧歌》

    B《烙印》

    C《春水》

    D《志摩的诗》

  • 23. 诗歌《黄河大合唱》的创作时代是

    A抗日战争时期

    B大革命时期

    C“五四”时期

    D军阀混战时期

  • 24. 诗歌《山》中“山”的意象所蕴含的矛盾现象是

    A自视清高而又—事无成

    B现状悲惨而又充满希望

    C乐于奉献而又受尽凌辱

    D追求理想而又永远寂寞

  • 25. 散文《追悼志摩》认为徐志摩“单纯信仰”的人生观指的是

    A美、爱和自由

    B童真、美和自然

    C爱、自由和民主

    D自由、平等和科学

  • 26. 散文《钓台的春昼》所记叙的“我”的游览经历是

    A岱宗坊——严子陵钓台

    B桐君山——严子陵钓台

    C中天门——严子陵钓台

    D雷峰塔——严子陵钓台

  • 27. 散文《吃瓜子》中细致描摹少爷小姐们吃瓜子的“巧技”的用意是

    A对麻木闲散浪费生命的嘲讽

    B对纵情任性的人生观的倡扬

    C对怡然自得享受吃文化的欣赏

    D对有闲阶级小资情调的推崇

  • 28. 根据晋察翼边区的民间传说改编而成的戏剧作品是

    A《虎符》

    B《棠棣之花》

    C《法西斯细菌》

    D《白毛女》

  • 29. 下列各项,对戏剧《南归》表述正确的是

    A现实主义悲剧

    B浪漫主义喜剧

    C浪漫主义悲剧

    D现实主义喜剧

  • 30. 戏剧《升官图》在语言使用方面的特点是

    A通俗生动、犀利泼辣

    B采用北京方言

    C旁征博引,雍容典雅

    D含蓄内敛,艰深晦涩

  • 1. 小说《小二黑结婚》表现的思想内容有

    A歌颂了抗日民主根据地的新人物和新气象

    B展现了国统区出现的新人物和新气象

    C提醒人们警惕基层政权中混入的坏分子

    D表现了新一代农民小二黑和小芹对自由恋爱的追求

    E肯定了妇救会成员和村长做斗争的勇敢精神

  • 2. 诗歌《金黄的稻束》中使用的艺术手法有

    A排比

    B反问

    C借景抒情

    D象征

    E“思想知觉化”

  • 3. 下列出自诗歌《我用残损的手掌》、描写中华民族艰难困境的诗句有

    A“这长白山的雪歧冷到彻骨”

    B“黄河的水夹泥沙在指尖滑出”

    C“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

    D“岭南的荔枝花寂寞地憔悴”

    E“我蘸着南海没有渔船的苦水”

  • 4. 戏剧《雷雨》中生身父母是周朴园和侍萍的人物有

    A周冲

    B周萍

    C鲁大海

    D鲁贵

    E四凤

  • 5. 下列各项,对戏剧《风雪夜归人》中魏莲生这一人物形象表述正确的有

    A京剧名伶

    B与官僚姨太太玉春相恋

    C受到玉春的启蒙走向觉醒

    D计划和玉春一起私奔

    E浮华虚幻的生活曾经让他一度迷失了自我

  • 1. 简析老舍小说《骆驼祥子》的主题意蕴。
  • 2. 简析戴望舒诗歌《雨巷》以象征手法抒情的艺术特色。
  • 3. 简析萧红散文《回忆鲁迅先生》中描写的鲁迅形象。
  • 4. 简析郭沫若戏剧《屈原》的浪漫主义特色。
  • 1. 分析夏衍戏剧《上海屋檐下》的主题意蕴及艺术特色。
  • 1. 阅读散文《五四断想》,结合作品实际,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评论文章。 要求:(1)简要阐述作品的主题思想。   (2)简要分析作品的艺术特色。   (3)观点鲜明、分析细致、条理清楚、语言通顺、书写整洁。 (附《五四断想》原文)   五四断想   闻一多   旧的悠悠死去,新的悠悠生出,不慌不忙,一个跟一个,——这是演化。   新的已经来到,旧的还不肯去,新的急了,把旧的挤掉,——这是革命。   挤是发展受到阻碍时必然的现象,而新的必然是发展的,能发展的必然是新的,所以青年永远是革命的,革命永远是青年的。   新的日日壮健着(量的增长),旧的日日衰老着(量的减耗),壮健的挤着衰老的,没有挤不掉的。所以革命永远是成功的。   革命成功了,新的变成旧的,又一批新的上来了。旧的停下来拦住去路,说:“我是赶过路程来的,我的血汗不能白流,我该歇下来舒服舒服。”新的说:“你的舒服就是我的痛苦,你耽误了我的路程,”又把它挤掉,...如此,武戏接二连三的演下去,于是革命似乎永远“尚未成功”。   让曾经新过来的旧的,不要只珍惜自己的过去,多多体念别人的将来,自己腰酸腿痛,拖不动了,就赶紧让。“功成身退”,不正是光荣吗?“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这也是古训啊!   其实青年并非永远是革命的,“青年永远是革命的”这定理,只在“老年永远是不肯让路的”这前提下才能成立。   革命也不能永远“尚未成功几时旧的知趣了,到时就功成身退,不致阻碍了新的发展,革命便成功了。   旧的悠悠退去,新的悠悠上来,一个跟一个,不慌不忙,那天历史走上了演化的常机,就不再需要变态的革命了。   但目前,我们还要用“挤”来争取“悠悠”,用革命来争取演化。“悠悠”是目的,“挤”是达到目的的手段。   于是又想到变与乱的问题。变是愁悠的演化,乱是挤来挤去的革命。若要不乱挤,就只得悠悠的变。若是该变而不变,那只有挤得你变了。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古训也发挥了变的原理。   (选自《闻一多全集》第3卷,上海开明书店1948年8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