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0月自考古代汉语真题及答案解析(00536)

考试总分:98分

考试类型:模拟试题

作答时间:90分钟

已答人数:227

试卷答案:有

试卷介绍: 2009年10月自考古代汉语真题及答案解析(00536)已经整理好,需要备考的朋友们赶紧来刷题吧!

开始答题

试卷预览

  • 1. “建類一首,同意相受”解释的汉字结构类型是()

    A指事

    B会意

    C转注

    D假借

  • 2. 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字属于通假字的一句是?()

    A庄公(寤)生,驚姜士。

    B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C從許子之道,則市(賈)不貳。

    D楚始得曹而新(昏)于衛。

  • 3. 下列各组字,属于造字方法不同而形成异体字的一组是()

    A弃——棄

    B迹——蹟

    C泪——淚

    D赴——訃

  • 4. 根据字形结构分析,下列各句加着重号的字用本义的一组是()

    A(莫)春者,春服既成。

    B孟嘗君至(關)。關法,鷄鳴而出客。

    C維北有(斗),不可以挹酒漿。

    D十年春,齊師(伐)我。

  • 5. 下列各組字,属于分化字(古今字)关系的一组是?()

    A其——箕

    B信——伸

    C畔——叛

    D村——邨

  • 6. “然謀臣爪牙之士,不可不養而擇也”中的“爪牙”,其意义和今义相比,不同之处在于()

    A感情色彩不同

    B词义范围更宽

    C词义轻重程度不同

    D词义范围更窄

  • 7. 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今义比古义词义范围更窄的一句是()

    A雖蔬食(菜)羹,未嘗不飽。

    B貧窮則父母不子,富貴則(親戚)畏懼。

    C(河)內凶,則移其民於河東。

    D姜與子犯謀,醉而遣之。(醒),以戈逐子犯。

  • 8. 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意义解释不正确的一句是()

    A東面而視,不見水(端)。(端:尽头)

    B燕日敗亡,(卒)至河上,而齊七十餘城皆復為齊。(卒:士兵)

    C有聖人(作),鑽燧取火以化腥臊。(作:兴起,出现)

    D上天之載,無聲無(臭)。(臭:气味)

  • 9. 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语不属于同义连用的一句是()

    A是以人民衆而(貨財)寡,事力勞而供養薄。

    B聞大王有意(督過)之,脫身獨去,已至軍矣。

    C古者使(車轂)擊馳,言語相結,天下為一。

    D荊人(尚猶)循表而導之。

  • 10. 下列各组双音词语,均为叠韵联绵词的一组是()

    A逍遙 莽蒼

    B流連 望洋

    C姦邪 夭閼

    D窈窕 祭祀

  • 11. 下列句中,“過”作动词可解释为“责备”的一句是()

    A子曰:“求!無乃爾是(過)與?”

    B且爾言(過)矣。

    C虎兕出於柙,龜玉毀於櫝中,是誰之(過)與?

    D君能補(過),袞不廢矣。

  • 12. 下列句中,属于语义上表示被动的一句是()

    A愛人者必見愛也,而惡人者必見惡也。

    B(大樹)不夭斧斤,物無害者。

    C吾聞用夏變夷者,未聞變於夷者也。

    D項王亦身被十餘創。

  • 13. 下列句中,不属于判断句的一句是()

    A夫士卒盡家人子。

    B沛公之參乘樊噲者也

    C爾為爾,我為我

    D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 14. 下列句中,含有疑问代词充当动词宾语前置的一句是()

    A誰與,哭者?

    B大王來何操?

    C奚以知其然也?

    D夫晉何厭之有?

  • 15. 下列句子,形容词用为一般动词的一句是()

    A(令尹子蘭)使上官大夫短屈原於頃襄王。

    B工師得大木,則王喜;匠人斫而小之,則王怒。

    C孔子登東山而小魯。

    D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

  • 16. 下列句中,含有使动用法的一句是()

    A本荒而用侈,則天不能使之富。

    B今先生儼然不遠千里而庭教之。

    C王怒,得衛巫,使監謗者。

    D單于使使曉武,會論虞常,欲因此時降武。

  • 17. 下列句中,有数词作状语表示动量的一句是()

    A吾日三省吾身。

    B什一,去關市之徵,今兹未能。

    C范增數目項王,舉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D大都不過參國之一。

  • 18. 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其”表示委婉测度语气的一句是()

    A《詩》曰:“孝子不匱,永錫爾類。”(其)是之謂乎?

    B昭王之不復,君(其)問諸水濱!

    C彼(其)於世,未數數然也。

    D一之甚謂,(其)可再乎?

  • 19. 下列句中,“與”作介词,介绍比较对象的一句是()

    A沛公曰:“君安與項伯有故?”

    B陳涉少時,嘗與人傭耕。

    C孫臏嘗與龐涓俱學兵法。

    D受時與治世同,而殃禍與治世異。

  • 20. 在古书的注音材料中,“誕,音但”采用的注音方法是()

    A譬況

    B讀若

    C直音

    D反切

  • 1. 21、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 ),六十而耳順。22、數罟不入洿池,魚鱉不可勝食也。( ),材木不可勝用也。23、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 ),安無傾。24、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 )。鯤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25、是故學然後知不足,( )。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26、是使民養生喪死無憾也,( ),王道之始也。
  • 1. (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書策稠濁,百姓不足;上下相愁,民無所(聊)。聊:
  • 2. 雖有髙城深(池),嚴法重刑,猶不能禁也。池:
  • 3. 乃徙武北海上無人處,使牧羝,羝(乳)乃得歸。乳:
  • 4. 且舉世而譽之而不加(勸),舉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勸:
  • 5. 周任有言曰:“陳力(就)列,不能者止。”就:
  • 6. (二)说明下列句中加着重号词的词性和意义;如果没有实在意义,则说明其语法作用。(5分)宫之奇(以)其族行。以:
  • 7. 故謀用是作(而)兵由此起。而:
  • 8. 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則:
  • 9. 雖我(之)死,有子存焉。之:
  • 10. (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夫:
  •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着重号词语的意义,并说明其中哪些是复合词,哪些是两个单音词的连用。(6分)(1)從此道至吾軍,(不過)三十里耳。(2)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為?(3)黎民不飢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4)且陛下(春秋)高,法令無常。(5)秦惠王(車裂)商君以徇。(6)(寡人)聞之,毛羽不豐滿者不可以高飛。
  • 2. 指出下列汉字哪些是会意字,哪些是形声字,并以这些字为例,说明会意字与形声字的区别。(7分)(1)逐       (2)徒      (3)蝕       (4)茅        (5)莫(6)簡       (7)空      (8)及       (9)旗       (10)武
  • 3. 下列各句中均有名词充当状语,找出这些名词,并说明它们充当状语后表示的意义。(7分)(1)失期,法皆斬。(2)橫歷天下,庭說諸侯之王(3)天下雲集而響應。(4)良庖歲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5)叩石墾壤,箕畚運於渤海之尾。(6)齊將田忌善而客待之。(7)順流而東行,至於北海。
  • 1. (長驅到齊,晨而求見。孟嘗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見之),曰:“責畢收乎?來何疾也!”曰:“收畢矣。”(“以何市而反?”)馮諼曰:“君云‘視吾家所寡有者’。臣竊計,君宮中積珍寶,狗馬實外廄,美人充下陳。(君家所寡有者,以義耳!)竊以為君市義。”孟嘗君曰:“市義奈何?”曰:“今君有區區之薛,(不拊愛子其民,因而賈利之。)臣竊矯君命,以責賜諸民,因燒其券,民稱萬歲。(乃臣所以為君市義也。)”40、長驅到齊,晨而求見41、孟嘗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見之42、以何市而反43、君家所寡有者,以義耳44、不拊愛子其民,因而賈利之45、乃臣所以為君市義也
  • 1. 用现代标点符号标点下面的文言短文。子 路 曰 負 重 道 遠 者 不 擇 地 而 休 家 貧 親 老 者 不 擇 祿 而 仕 昔 者 由 事 二 親 之 時 常 食 藜 藿 之 實 而 為 親 負 米 百 里 之 外 親 沒 之 後 南 遊 於 楚 從 車 百 乘 積 粟 萬 鍾 累 茵 而 坐 列 鼎 而 食 願 食 藜 藿 為 親 負 米 之 時 不 可 復 得 也 枯 魚 銜 索 幾 何 不 蠹 二 親 之 壽 忽 如 過 隙 草 木 欲 長 霜 露 不 使 賢 者 欲 養 二 親 不 待 故 曰 家 貧 親 老 不 擇 祿 而 仕 也
  • 1. 虞、號,皆小國也。虞有夏陽之阻塞,虞、虢共守之,晉不能(禽)也。故晉獻公欲伐虞、虢,荀息曰:“君胡不以屈產之乘,與垂棘之璧,假道於虞?”公曰:“此晉國之寶也。彼受吾璧,不借吾道,則如之何?”荀息曰:“此小國之(所以)事大國也。彼不借吾道,必不敢受吾幣。受吾幣而借吾道,則是我取之中府,置之外府;取之中廄,置之外廄。”公曰:“宫之奇存焉,必不使受也。”荀息曰:“宮之奇知固知矣,(雖然),其為人也,通心而懦,又少長於君。通心則其言之略,懦則不能強諫;少長於君,則君輕之。且夫玩好在耳目之前,而患在一國之後。中(知)以上,乃能慮之,臣料虞君中知之下也。”公遂借道而伐虢。宮之奇諫曰:“晉之使者,其幣重,其辭微,必不便於虞。語曰:‘脣亡則齒寒矣。’故虞、虢之相救,非相為賜也。今日亡虢,而明日亡虞矣。”公不聽,遂受其幣而借之道,旋歸。四年,反取虞。荀息牽馬抱璧而前曰:“臣之謀如何?”獻公曰:“璧則猶是,而吾馬之齒加長矣。”晉獻公用荀息之謀而禽虞,虞不用宮之奇而亡。故荀息非霸王之佐,戰國并兼之臣也;若宮之奇,則可謂忠臣之謀也。(一)解释下列加着重号词的意义。47、晉不能(禽)也。禽:48、中(知)以上,乃能慮之。知:(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着重号词语的意义(或用法),说明它们在词性上与现代汉语有什么不同。49、此小國之(所以)事大國也。所以:50、宮之奇知固知矣,(雖然),其為人也,通心而懦。雖然:(三)51、晋献公先是担心虞君不肯“假道”,“取虞”后又发表了感想。请用现代汉语陈述晋献公的担心和感想。(四)宫之奇劝谏虞君,说明“假道”的利害关系。请将文中画线的这部分内容译成现代汉语。52、其幣重,其辭微,必不便於虞53、脣亡則齒寒矣54、故虞、虢之相救,非相為賜也55、今日亡虢,而明日亡虞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