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题库分类
下载APP
帮助中心
首页
考试
搜题
APP
当前位置:
首页
>
查试题
>
职业资格
>
教师资格证
>
初中学科知识与能力
搜答案
教师资格证 (8)
幼儿综合素质
高中学科知识与能力
初中学科知识与能力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中学综合素质
保教知识与能力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小学综合素质
最新试题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美国总统威尔逊对战后问题提出的方案为()
09-09
某法令规定:“一切公职人员,都只应领取相当于工人工资的薪金,并且毫无例外地可以随时撤换。”这一法令出自()。
09-09
177世纪早期,一位英国的国王说:“我不允许议论我的政权,君主制是地上最高制度,君主是上帝派来统治人民的总督。”这位国王是()。
09-09
法国学者费奈隆认为:“民众支配雅典,演说支配民众。”这句话表明他对古代雅典民主政治的看法是()。
09-09
下表为中国某一时期制定和修改的法律。制定和修改这些法律的主要目的是()。
09-09
200世纪80年代中期,为跟踪世界战略性高科技发展方向,抢占科学技术前沿,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我国政府提出的发展战略是()。
09-09
中国共产党在某次会议上提出:“党要立即开始着手建设事业,一步一步地学会管理城市,并将恢复和发展城市中的生产作为中心任务。”这次会议是()。
09-09
下列红军长征历程中的重大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①召开遵义会议 ②飞夺泸定桥 ③吴起镇会师 ④巧渡金沙江
09-09
在一本有关民国初期的读物中,作者写道:“喝咖啡逛公园的上海买办、书包里藏着白话小说的学生、在政府各部跑新闻的北京记者和出口中国茶叶进口英国钢琴的广州商人们,他们的力量远远不足以支撑一个现代宪政社会。”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09-09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社会兴起一股办厂的热潮。这一热潮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09-09
上一页
下一页
热门试题
材料全屏请围绕 “平行四边形及其性质”这节课,完成下列教学任务。1【简答题】写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简述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地位。
材料全屏根据题目要求完成下列任务。用中文作答。1.教学片段:(1)初二新学期伊始,某新任教师从音标入手,慢慢地从最基础的知识帮助学生适应初二的英语学习内容。(2)在复习完后,教师随堂进行了小测验。6【简答题】请对以上教学片段进行评析。
教师为帮助学生理解记忆文学常识,计划组织一场“古代文学基础知识”竞赛,要求学生做好参赛的准备工作,进行古代文学常识的知识梳理。下列学生梳理的知识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阅读综合性活动“话说千古风流人物”的教学活动反思(片段),按照要求答题。此次“话说千古风流人物”主题的综合性教学活动是本学期以来,开展得较为成功的一次活动,学生参与面广,积极性较高,搜集的资料比较全面,所展示的成果制作得也比较精美。尤其是各组同学在制作课件时表现出的无私、合作精神更让人欣喜。同时,第三组的同学因为积极走出校门,到社区、博物馆等地实地采访,其组员的口语交际能力都大大得到了提升。许多学生在活动后表示,这次活动拓宽了他们的知识面,伟人的经历和精神也激励了他们,大部分同学在活动后树立了自己的学习目标,有的还制订了详细的学习计划,班级内的学习气氛高涨。此次活动后的作文,也因为大部分学生都真正参与了活动,使得作文有话可说,改变了以往作文“假”“空”等缺点,写出来的文章总体上有很大进步,涌现出了不少精品文章。 当然,这次活动也难免有不足之处:首先,因为条件便利,部分学生选择借助网络来搜集资料、解决问题。求助网络自然也是一条途径,无可厚非,但令人担忧的是,同学们因此错过了许多真正读书的机会,更有个别同学因为各种原因没有条件上网,也没有相关书籍,而直接是放弃了材料的搜集。其次,学生对伟人作品的理解,暴露了他们知识储备方面的欠缺,对搜集来的作品,有时竟然解释得词不达意,这就影响了他们对伟人思想、精神的解读。有的同学在老师重新解读了作品后,才露出恍然大悟的表情,让老师哭笑不得。 虽然有不如意的地方存在,但这次语文实践课确实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锻炼了他们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口语交际的能力。学生走出校门进行实地调查,对自己的家乡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培养了热爱家乡、祖国的感情。对此次综合性活动的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
导读《傅雷家书》时,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傅雷在家书中多次提到的艺术家“克里斯朵夫”是哪位作家创作出的?下列回答正确的一项是( )。
在某次“写作”教学的主题研讨活动中,教师们特别讨论了“写作”教学应该注意的问题。下列说法不恰当的是( )。
导读《朝花夕拾》时,教师带领学生梳理选自该散文集的课文。下列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
学习了陶渊明的《饮酒·其五》后,教师为帮助学生理解和挖掘诗歌所蕴含的思想意义,考查学生对诗歌主题思想的理解程度,举出了与该诗歌表达主题思想相同的几个示例。下列合适的是( )。
阅读郑振铎《猫》教学实录(片段),按要求答题。 师:“我”为什么要去打第三只猫? 生:因为小猫做错了事。 师:再思考一下,有人有不同意见吗? 生:因为“我”冤枉、误解了它,以为它做错了事。 师:是的。这样我们就知道,第三只猫是因为“我”的冤枉和误解而死的,所以相较前两 只猫,第三只猫的死亡更让“我”难受。这样的结局很让人心碎。可大家仔细想想,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冤案的出现呢?从文中找一找依据。 生:我觉得是偏见。第17段,因为猫总是“凝望”小鸟,所以,小鸟死了,本来就不怎么受欢迎的这只猫嫌疑最大。 师:非常好,我们看到,如果是前两只猫的话,作者的第一反应可能不是这样。“一定是它”说明“我”对第三只猫存在偏见,也正是由于“我”的偏见,才造成了这次冤案。如果想避免这样的悲剧再次发生,“我”应吸取怎样的教训呢? 生:不要妄下定论,要经过思考;不要有偏见,要用平等的眼光看待事物;要善待动物。 师:是的,我们做事不能主观臆断,要弄清事实;对人对事不能存偏见;要善待动物。这是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真正目的,也是这篇文章的主旨——对人性的反思。文中所写的不只是一只猫,在生活中类似猫的人也很多。你在生活中曾经误解过别人或被别人误解过吗?谈谈感受。 (生谈经验感受) 师总结:学了这篇文章,我们了解了作者养猫的经历,了解了作者写文章的目的,也有了很多的收获。生活中我们要同情弱者,拒绝偏见。 对上述内容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PP
下载
手机浏览器 扫码下载
关注
公众号
微信扫码关注
微信
小程序
微信扫码关注
领取
资料
微信扫码添加老师微信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