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试题
阅读下面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秦王安敦遣使自日南徼外献象牙、犀角、玳瑁,始乃一通焉。其所表贡,并无珍异,疑传者过焉。 ——摘自范晔《后汉书西域传》)材料二: 如果来使的身份真实,必然会带来大量宝贵的信息,更新汉人对于罗马帝国本土的认识。然而种种迹象表明,这些来使的身份值得怀疑。首先,中外学者并没有从罗马帝国的拉丁文文献中,发现存在过这样一个使团。其次,使团向汉朝皇帝的进献并无意大利本土的特产和工艺品,却都是一些热带地区的特产,如象牙、犀角、玳瑁……所以,所谓“使团”应该是假借了罗马帝国为名的商业团体。 ——(摘编自李博文《先秦两汉西极观与汉代大秦国印象》 (分析题)问题: (1)材料一中的“始乃一通”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疑传者过焉”表明范晔对这一事件持何种看法? (2)你认为材料二中的哪些信息可以为范晔的看法提供支持? (3)历史教科书对“始乃一通”多持肯定态度,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理由。  
09-09
概述运用网络平台开展历史教学的优势。  
09-09
简述冷战结束后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强的表现。  
09-09
课堂教学中引用多样化历史材料的主要作用是()。 ①提高学生阅读和理解材料的能力 ②引导学生多角度分析历史问题 ③帮助学生形成求真求实的历史意识 ④促进学生理解专家的权威结论  
09-09
北美自由贸易区、东南亚国家联盟和亚太经合组织在职能上的共同之处是()  
09-09
丛书是汇集多种单独的著作为一编并冠以总书名的一种集群式图书。下列图书中具有这一属性的是()。  
09-09
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在日本的科研经费中,企业投入占70%;企业拥有的科研人员占全国科研人员的59%;企业拥有全国80%以上的科研机构。这一现象反映的是()
09-09
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阿尔贝·加缪写有“荒诞三部曲”,其中有这样的表述:“今天,妈妈去世了。可能是昨天,我不清楚。”这三部曲可以归属的文学流派是()  
09-09
1932年7月,美国漫画家柯尔比画了一幅漫画:当一架机翼标有“新政”二字的罗斯福座机在天空掠过时,一位迷惘而满怀希望的农民倚锄仰望。该漫画反映的是()  
09-09
“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已经成为著名的历史遗迹,与之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09-09
热门试题
材料全屏请围绕 “平行四边形及其性质”这节课,完成下列教学任务。1【简答题】写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简述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地位。 材料全屏根据题目要求完成下列任务。用中文作答。1.教学片段:(1)初二新学期伊始,某新任教师从音标入手,慢慢地从最基础的知识帮助学生适应初二的英语学习内容。(2)在复习完后,教师随堂进行了小测验。6【简答题】请对以上教学片段进行评析。 教师为帮助学生理解记忆文学常识,计划组织一场“古代文学基础知识”竞赛,要求学生做好参赛的准备工作,进行古代文学常识的知识梳理。下列学生梳理的知识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阅读综合性活动“话说千古风流人物”的教学活动反思(片段),按照要求答题。此次“话说千古风流人物”主题的综合性教学活动是本学期以来,开展得较为成功的一次活动,学生参与面广,积极性较高,搜集的资料比较全面,所展示的成果制作得也比较精美。尤其是各组同学在制作课件时表现出的无私、合作精神更让人欣喜。同时,第三组的同学因为积极走出校门,到社区、博物馆等地实地采访,其组员的口语交际能力都大大得到了提升。许多学生在活动后表示,这次活动拓宽了他们的知识面,伟人的经历和精神也激励了他们,大部分同学在活动后树立了自己的学习目标,有的还制订了详细的学习计划,班级内的学习气氛高涨。此次活动后的作文,也因为大部分学生都真正参与了活动,使得作文有话可说,改变了以往作文“假”“空”等缺点,写出来的文章总体上有很大进步,涌现出了不少精品文章。 当然,这次活动也难免有不足之处:首先,因为条件便利,部分学生选择借助网络来搜集资料、解决问题。求助网络自然也是一条途径,无可厚非,但令人担忧的是,同学们因此错过了许多真正读书的机会,更有个别同学因为各种原因没有条件上网,也没有相关书籍,而直接是放弃了材料的搜集。其次,学生对伟人作品的理解,暴露了他们知识储备方面的欠缺,对搜集来的作品,有时竟然解释得词不达意,这就影响了他们对伟人思想、精神的解读。有的同学在老师重新解读了作品后,才露出恍然大悟的表情,让老师哭笑不得。 虽然有不如意的地方存在,但这次语文实践课确实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锻炼了他们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口语交际的能力。学生走出校门进行实地调查,对自己的家乡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培养了热爱家乡、祖国的感情。对此次综合性活动的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 导读《傅雷家书》时,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傅雷在家书中多次提到的艺术家“克里斯朵夫”是哪位作家创作出的?下列回答正确的一项是( )。 在某次“写作”教学的主题研讨活动中,教师们特别讨论了“写作”教学应该注意的问题。下列说法不恰当的是( )。 导读《朝花夕拾》时,教师带领学生梳理选自该散文集的课文。下列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 学习了陶渊明的《饮酒·其五》后,教师为帮助学生理解和挖掘诗歌所蕴含的思想意义,考查学生对诗歌主题思想的理解程度,举出了与该诗歌表达主题思想相同的几个示例。下列合适的是( )。 阅读郑振铎《猫》教学实录(片段),按要求答题。 师:“我”为什么要去打第三只猫? 生:因为小猫做错了事。 师:再思考一下,有人有不同意见吗? 生:因为“我”冤枉、误解了它,以为它做错了事。 师:是的。这样我们就知道,第三只猫是因为“我”的冤枉和误解而死的,所以相较前两 只猫,第三只猫的死亡更让“我”难受。这样的结局很让人心碎。可大家仔细想想,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冤案的出现呢?从文中找一找依据。 生:我觉得是偏见。第17段,因为猫总是“凝望”小鸟,所以,小鸟死了,本来就不怎么受欢迎的这只猫嫌疑最大。 师:非常好,我们看到,如果是前两只猫的话,作者的第一反应可能不是这样。“一定是它”说明“我”对第三只猫存在偏见,也正是由于“我”的偏见,才造成了这次冤案。如果想避免这样的悲剧再次发生,“我”应吸取怎样的教训呢? 生:不要妄下定论,要经过思考;不要有偏见,要用平等的眼光看待事物;要善待动物。 师:是的,我们做事不能主观臆断,要弄清事实;对人对事不能存偏见;要善待动物。这是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真正目的,也是这篇文章的主旨——对人性的反思。文中所写的不只是一只猫,在生活中类似猫的人也很多。你在生活中曾经误解过别人或被别人误解过吗?谈谈感受。 (生谈经验感受) 师总结:学了这篇文章,我们了解了作者养猫的经历,了解了作者写文章的目的,也有了很多的收获。生活中我们要同情弱者,拒绝偏见。 对上述内容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