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选题

关于文学言意矛盾的选项是()

A. 《文赋》:“文不逮意“。
B. 《庄子》:“意之所随者,不可以言传也“。
C. 普济:“才涉唇舌,便落意思,尽是死门,终非活路“。
D. 刘勰:“神道难摹,精言不能追其深“。

查看答案
该试题由用户943****98提供 查看答案人数:24907 如遇到问题请 联系客服
正确答案
该试题由用户943****98提供 查看答案人数:24908 如遇到问题请联系客服

相关试题

换一换
多选题
关于文学言意矛盾的选项是()
A.《文赋》:“文不逮意“。 B.《庄子》:“意之所随者,不可以言传也“。 C.普济:“才涉唇舌,便落意思,尽是死门,终非活路“。 D.刘勰:“神道难摹,精言不能追其深“。
答案
单选题
在庄子“言意”说的基础上,进步提出了言、象、意三层面说的是()
A.扬雄 B.王弼 C.刘大樾 D.姚鼐
答案
主观题
下列关于“言意之辨”的理解,哪一个是错误的?
答案
单选题
最早讨论言意关系的历史文献是()
A.《尚书》 B.《周易》 C.《孟子》 D.《论语》
答案
判断题
的结尾应言止意不尽
答案
单选题
三国时期经学家王弼在()中说:“夫象者,出意者也。言者,明象者也。尽意莫若象,尽象莫若言。言生于象,故可寻言以观象;象生于意,故可寻象以观意。意以象尽,象以言著。”
A.《礼记•乐记》 B.《周易•系辞》 C.《周易略例》 D.《尚书•尧典》
答案
单选题
“夫象者,出意者也。言者,明象者也。尽意莫若象,尽象莫若言。言生于象,故可寻言以观象;象生于意,故可寻象以观意。”这段文字出自()。
A.《周易•系辞》 B.《周易略例•明象》 C.《庄子•外物》 D.《庄子•天道》
答案
单选题
我国最早讨论言意关系的历史文献是()
A.《诗经》 B.《周易》 C.《尚书》 D.《大学》
答案
判断题
公文的结尾应言止意不尽。
答案
判断题
公文的结尾应“言止意未尽”。()
答案
购买搜题卡 会员须知 | 联系客服
会员须知 | 联系客服
关注公众号,回复验证码
享30次免费查看答案
微信扫码关注 立即领取
恭喜获得奖励,快去免费查看答案吧~
去查看答案
全站题库适用,可用于E考试网网站及系列App

    只用于搜题看答案,不支持试卷、题库练习 ,下载APP还可体验拍照搜题和语音搜索

    支付方式

     

     

     
    首次登录享
    免费查看答案20
    微信扫码登录 账号登录 短信登录
    使用微信扫一扫登录
    登录成功
    首次登录已为您完成账号注册,
    可在【个人中心】修改密码或在登录时选择忘记密码
    账号登录默认密码:手机号后六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