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上述材料中的课后练习第二题。 材料
根据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原文]鱼我所欲也孟子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课文导语生命是可贵的,但生命的价值与意义绝不仅仅停留于“活着”。当面临生死抉择时,该怎样做出自己的决定?文中孟子关于“义”的论说,对今人仍不无启迪。
单元导语本单元所选课文是先秦诸子散文。它们产生于春秋末至战国时期,当时社会发生急剧变动,针对这种情况,各种流派提出了各自的思想观点和政治主张,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
阅读这些课文,有助于我们认识古代社会,增进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学习本单元要加强诵读,注意把握各篇文章的思想观点,了解它们各自的论述方式和语言风格。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相关规定诵读古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意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
课后练习(部分)一、背诵全文。关于本文的论点,有的说是“舍生而取义”;有的说是人在任何时候都不要违背“义”,“舍生而取义”是最高的要求。你的看法呢?与同学们讨论一下。
二、结合本文及《(孟子)两章》,谈谈《孟子》散文的语言特色。(提示:《(孟子)两章》的课文内容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学生情况九年级,班级人数45人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条件教室配有多媒体设备,能够演示幻灯片,播放视频、音频文件等。
简答题

回答上述材料中的课后练习第二题。

查看答案
该试题由用户953****71提供 查看答案人数:25465 如遇到问题请 联系客服
正确答案
该试题由用户953****71提供 查看答案人数:25466 如遇到问题请联系客服

相关试题

换一换
热门试题
教学过程的环节包括导入新课、讲授新课、巩固新课和布置课后练习。 根据以下资料回答106~110题。(三)110.能够从上述材料中推出的是() 语文园地三课后练习: 1、语文园地三 2、口语交际:我们身边的垃圾 3、口语交际 4、语文园地三 5、失物招领 6、失物招领 7、12失物招领 8、课后练习 9、《失物招领》教案 10、12课,失物招领()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苏武传》中有一道课后练习题:“对于卫律和李陵的劝降,苏武的回答在措辞和态度上有什么不同?”对该练习的设计意图,分析不正确的是(  )。 根据上述背景,回答 91~94 题。背景材料: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苏武传》中有一道课后练习题:“对于卫律和李陵的劝降,苏武的回答在措辞和态度上有什么不同”对该练习的设计意图,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根据以下资料回答101~105题。(二)105.关于2012年固定资产投资状况,能够从上述资料中推出的是() 根据所给资料,回答51--55题。55能够从上述资料中推出的是() 根据以下资料回答86~90题90.能够从上述资料中推出的是() 下列材料中,宜采用第一和第二强度理论的是______________ 下列材料中,宜采用第一和第二强度理论的是() 《谈生命》课后练习题是“反复朗读课文,品味关键语句并试着背诵,说说作者对生命的本质有怎样的认识”。对该练习的设计意图,分析不正确的是()。 根据以下资料回答106~110题。(三)110.能够从上述资料中推出的是() 根据以下资料回答96~100题。(一)100.能够从上述资料中推出的是()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76-80题80.下列可以从材料中推出且说法正确的是() 根据下列材料请回答 194~196 题: (共用题干)患者女性,2岁,发现胸骨左缘第二肋间连续性机器样杂音伴震颤。 共用题干 (单位:万元)有图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苏州园林》中有一道课后练习题:“苏州园林的整体特点是什么?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具体说明这个特点的?”对该练习的设计意图,分析不正确的是(  )。 培训的印刷材料中,(  )是培训中的指导和参考材料。[2011年11月二级真题] 能够从上述材料中推出的是()。
购买搜题卡 会员须知 | 联系客服
会员须知 | 联系客服
关注公众号,回复验证码
享30次免费查看答案
微信扫码关注 立即领取
恭喜获得奖励,快去免费查看答案吧~
去查看答案
全站题库适用,可用于E考试网网站及系列App

    只用于搜题看答案,不支持试卷、题库练习 ,下载APP还可体验拍照搜题和语音搜索

    支付方式

     

     

     
    首次登录享
    免费查看答案20
    微信扫码登录 账号登录 短信登录
    使用微信扫一扫登录
    登录成功
    首次登录已为您完成账号注册,
    可在【个人中心】修改密码或在登录时选择忘记密码
    账号登录默认密码:手机号后六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