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关于“城市草地”资源浪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材料
城市草地对资源浪费的反思
中国人口多,耕地少,精耕细作成了中华民族的传统习惯。“心里长草”、“满地是草”、“斩草除根”,在人们心目中,草成了贬义词家族中的重要一员。如今,在我们的城市小区、公园,草成了宠儿,从大都市到小城镇, “满地是草”,不是“斩草除根”,而是在大力的“栽草固根”。
我国人口密度大,特别是城市人均占有可活动空间小。但现在全国城市的新开垦区,新建公园占地面积都很大,有的几百亩,甚至上千亩、数千亩,平原做成人工丘陵,耕地做成人工草场。这些草场公园除人行道外,到处是“小草在成长,不要踩踏我”的标牌,不准游人进入。面对空旷的公园,游人只能望洋兴叹,“大饱眼福”。数以万计的城市居住小区,大片的空旷地,也是草场占据。以铺草为主的绿化导致了“有绿无荫”的后果,有的城市绿地草坪比例过大,在炎炎烈日之下,行人却找不到遮阳的树木。
城市绿化,其实种植树种、蔬菜等经济作物立体功能更强,同样面积可以比种草释放更多的氧气、水分,更有利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以植树和种草为例,在吸收颗粒物方面树木是草坪的3倍以上;种树吸收二氧化碳、制造氧气的功能是草坪的5倍多。每公顷树木每年可滞尘量10.9吨,吸收二氧化碳16吨,吸收二氧化硫300公斤,产生氧气12吨。夏季树林中的气温比空旷地低3--5℃,冬季则高2--4℃。一棵大树昼夜的调温效果相当于10台空调机工作20小时。二者的投资比例为1∶10,而产生的生态效益比为30∶1。
据测算,每平方米草坪“喝”一次水需要1.2吨。草坪的修剪、除草、浇灌、病虫害防治等,每年每平方米要5元左右,这也大大超出以树木为主的绿地管理。这都有悖于“节约型绿化”的指导思想。
中国人均耕地很少,包括绿化在内都应该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都应该把经济效益放在第一位。树木“占天不占地”,在提高市区绿化覆盖率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其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都比种草有优势。公园可以搞成干果、水果采摘园,冬天搞成蔬菜园大棚园。中国太阳谷绿化就栽植了大量的蛋白桑和甜高粱。蛋白桑可以吃叶、泡茶。甜高粱结籽、秸秆含糖量高,增加甜高粱内容使市民不出城也可以享受到田园生活。
城市绿化植树种菜,少种草坪,并不是说完全拒绝草坪。比如,我国草坪发源地大连,气候干热,土层薄,种树难度大,只能先铺草坪后逐步增加乔木。更主要的是大连市内多山林地段,辅以草坪,能形成较好的绿地景观和生态效果。问题在于不能盲目地追求大草坪,更不能追求欧式大草坪。许多城市为让绿化速成,不顾当地的自然、气候条件,盲目种植大面积的草坪以取代栽树。且多是从国外引进的冷季型草坪,不耐旱、浪费水,缺一点水就发黄,管理费用高。暖季型乡土草坪具有节水耐旱、耐践踏、不用修剪优势。韩国、日本、美国等国家已经认识到冷季型草坪的问题,每年从我国进口暖季型乡土草坪的比重逐渐增加。虽然这些乡土草坪一到10月份就变枯黄,但综合效益要优于冷季型草坪。
(全国人大代表黄鸣 2012.03.07 新浪微博)
单选题

下列关于“城市草地”资源浪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全国城市的新开垦区滥用资源,平原做成人工丘陵,耕地做成人工草场。
B. 有的城市草地比例过大,在炎炎烈日之下,行人却找不到遮阳的树木。
C. 全国人口密度大,加上城市草地绿化,导致城市人均占有可活动空间小。
D. 城市草地的管理成本大大超出以树木为主的绿地管理成本。

查看答案
该试题由用户689****32提供 查看答案人数:5601 如遇到问题请 联系客服
正确答案
该试题由用户689****32提供 查看答案人数:5602 如遇到问题请联系客服

相关试题

换一换
单选题
下列关于“城市草地”资源浪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全国城市的新开垦区滥用资源,平原做成人工丘陵,耕地做成人工草场。 B.有的城市草地比例过大,在炎炎烈日之下,行人却找不到遮阳的树木。 C.全国人口密度大,加上城市草地绿化,导致城市人均占有可活动空间小。 D.城市草地的管理成本大大超出以树木为主的绿地管理成本。
答案
单选题
下列关于休息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平静 B.一段时间内相对的减少活动 C.休息就是卧床不活动 D.愉快的状态中也是休息 E.休息的方式依个人的爱好不同而不同
答案
单选题
下列关于休息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休息意味着安宁、平静 B.一段时间内相对的减少活动 C.休息就是卧床不活动 D.从一种工作状态转为轻松、愉快的状态中也是休息 E.休息的方式依个人的爱好不同而不同
答案
单选题
下列关于课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邓稼先》是一篇人物传记,作者使用小标题的形式,用朴实的语言和多变的句式,突出了邓稼先不平凡的人生经历和对中华民族的伟大贡献。 B.《最后一课》的作者是德国的作家都德。作者以韩麦尔先生的口吻,叙述了法国阿尔萨斯地区遭受普鲁士军侵占后,师生上最后一堂法语课的情形。 C.《黄河颂》一文通过赞美黄河的历史贡献、地理特征、激励作用等,歌颂了中华民族伟大坚强的民族精神,表达了中华儿女保卫祖国的坚定决心和一往无前的勇气。 D.《说和做》这篇文章从作为学者和作为革命家两个方面来写闻一多的“说”和“做”,表现闻一多先生不仅是一位治学严谨、谦虚实干的学者,还是一位英勇无畏、言行一致的民主战士。
答案
单选题
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提出论点“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 B.第二段以名人事例强调深入研读的重要性。 C.第三段以读史为例阐明反复诵观的必要性。 D.文章作者主张读书应选择精华,深入研究。
答案
单选题
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①段写长途跋涉用笔精简,而作者渴望一览泰山之情却蕴含其中。 B.作者选择与古人不一样的登山路线,是为了寻找真正的天门。 C.“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仅一句,就写出了登山途中的艰险。 D.作者运用拟人和比喻手法,生动地描绘出一幅壮丽的山顶晚景图。
答案
单选题
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战国策》是一本编年体史书 B.孰视之中孰是通假字,同熟,意思是仔细 C.邹忌修八尺有余中有同又 D.忌不自信是倒装句,意思是邹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
答案
单选题
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当年万里是作者对往日军旅生活的回忆 B.泪空流写出了对自己功名未成的不满与失望 C.心在天山和身老沧洲构成强烈对比 D.这首词悲壮处见沉郁,愤懑却不悲沉,感人至深
答案
单选题
下列关于城市化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城市化水平高,不仅是建立在二、三产业发展的基础上,也是农业现代化的结果 B.城市化会使大量的农村人口涌入城市,这会增加就业困难,导致失业人数增多,因此应该减缓城市化的进程 C.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的较长一段时间里,我国城市化处于停滞时期 D.改革开放以来,东南沿海地区是我国城市化进程最快的地区
答案
多选题
下列关于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全诗意脉贯通,情景兼具,内容丰富,感情强烈 B.诗题中的望字包含两层意思:一是目睹国破山河在惨景;二是期望亲人团聚 C.首联对仗工整,对比强烈,写出国虽破山河在,城虽败草木盛,表达了诗人救国复兴的信心 D.尾联写出诗人在国破家亡、战乱分离情境下,愁出白发,欲搔解愁却愁更愁
答案
购买搜题卡 会员须知 | 联系客服
会员须知 | 联系客服
关注公众号,回复验证码
享30次免费查看答案
微信扫码关注 立即领取
恭喜获得奖励,快去免费查看答案吧~
去查看答案
全站题库适用,可用于E考试网网站及系列App

    只用于搜题看答案,不支持试卷、题库练习 ,下载APP还可体验拍照搜题和语音搜索

    支付方式

     

     

     
    首次登录享
    免费查看答案20
    微信扫码登录 账号登录 短信登录
    使用微信扫一扫登录
    登录成功
    首次登录已为您完成账号注册,
    可在【个人中心】修改密码或在登录时选择忘记密码
    账号登录默认密码:手机号后六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