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题

知我不羞小節而恥功名不顯於天下也

查看答案
该试题由用户820****48提供 查看答案人数:13380 如遇到问题请 联系客服
正确答案
该试题由用户820****48提供 查看答案人数:13381 如遇到问题请联系客服

相关试题

换一换
论述题
知我不羞小節而恥功名不顯於天下也
答案
论述题
把下面短文中括号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管仲曰:“(吾始困時,當與鲍叔賈,分財利多自與),”鲍叔不以我为食,知我貧也;吾嘗爲鲍叔謀事而更窮困,鲍叔不以我爲愚,知時有利有不利也;吾嘗三仕三見逐於君,鲍叔不以我爲不肖,知我不遭時也;吾當三戰三走,鲍叔不以我爲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糾敗,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以我爲無恥,始我不羞小節而恥功名不顯於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鲍叔既進管仲,以身下之。子孫世祿於齊,有封邑者十余世,常爲名大夫。天下 不多管仲之賢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1◆吾始困時,嘗與鲍叔賈,分財利多自與
答案
单选题
“仁眇天下,故天下莫不亲也;义眇天下,故天下莫不贵也;威眇天下,故天下莫敢敌也。以不敌之威,辅服人之道,故不战而胜,不攻而得,甲兵不劳而天下服,是知王道者也。”这段言论应出自于战国时期的()
A.孟子 B.孔子 C.荀子 D.韩非子
答案
单选题
“不累於俗,不飾於物,不苛於人,不忮於衆,愿天下之安宁以活民命,人我之养毕足而止,以此白心,古之道术有在於是者。”中“白心”的含义是()。
A.说明其心 B.明白其心 C.表白其心
答案
主观题
(恨)私心有所不盡,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於世也。恨:
答案
单选题
“仁眇(miào)天下,故天下莫不亲也;义眇天下,故天下莫不贵也;威眇天下,故天下莫敢敌也。以不敌之威,辅服人之道,故不战而胜,不攻而得,甲兵不劳而天下服,是知王道者也。”这段言论应出自于战国时期的()
A.孟子 B.庄子 C.荀子 D.韩非子
答案
主观题
是以知天下之君子也,辯義與不義之(亂)也。乱:
答案
主观题
我決起而飛,搶榆枋,時則不至,而(控)於地而已矣。控:
答案
单选题
“杀一不辜而得天下,不为也”出自:()
A.《中庸》 B.《论语》 C.《孟子》 D.《尚书》
答案
简答题
根据下列例句归纳古代汉语被动句的类型。(6分)(1)以四百里之地見信於天下。(2)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3)君子恥不修,不恥見汙。(4)方術不用,爲人所疑。(5)西河之爲秦取不久矣。(6)國一日被攻,雖欲事秦,不可得也。
答案
热门试题
知恥 名词解释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论语》)孔子这句话的意思是不担心别人不了解我,只担心我不了解别人()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论语》)孔子这句话的意思是不担心别人不了解我,只担心我不了解别人() “知道易,勿言难。知而不言,所以之天也;知而言之,所以之人也;古之至人,天而不人。”出自()。 阅读下文,并按要求回答: 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管仲得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管仲曰:“吾始用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找出文中的被动句,并翻译成现代语体。 不於流速 翻译:义者,正也。何以知义之为正也?天下有义则治,无义则乱。我以此知义之为正也。 聖王在上而民不凍饑者,非能耕而食之,織而衣之也,(爲開其資財之道)也。故堯、禹有九年之水,湯有七年之旱,而(國亡捐瘠者),(以畜積多而備先具也)。今海內爲一,土地人民之衆不避湯、禹,加以亡天災數年之水旱,而畜積未及者,何也?地有遺利,民有餘力,(生榖之土未盡墾),山澤之利未盡出也,遊食之民未盡歸農也。民貧,則姦邪生。貧生於不足,不足生於不農,(不農則不地著),不地著,則離鄉輕家,民如鳥獸。雖有高城深池,嚴法重刑,猶不能禁也。(夫寒之於衣,不待輕暖);飢之於食,不待甘旨;飢寒至身,不顧廉恥。人情一日不再食則飢,終歲不制衣則寒。(40)爲開其資財之道(41)國亡捐瘠者(42)以畜積多而備先具也(43)生榖之土未盡墾(44)不農則不地著(45)夫寒之於衣,不待輕煖 一呼而不聞,再呼而不聞,於是三呼邪,則必以惡聲隨之。 说明下列各句中“是”字的词性和作用:1.臣聞七十裡為政於天下者,湯是也。2.此必是豫讓也。3.是皆秦之罪也。4.口之宣言也,善敗於是乎興。5.昭王南征而不復,寡人是問。6.豈不穀是為?先君之好是繼! 中国古代哲学家老子认为,“不出于户,以知天下;不窥于牖,以知天道。其出也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弗为而成”。这一观点() 根据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於”,归纳介词“於”的主要用法,并将例子归到各类用法的后面。(1)丈夫智惑於似其子者而殺於真子。(2)夫子至於是邦也,必聞其政。(3)苛政猛於虎也。(4)趙氏求救於齊。(5)子於是日哭,則不歌。(6)臣之客欲有求於臣,皆以美於徐公。(7)吾長見笑於大方之家。(8)始吾於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 “故绝圣弃知大盗乃止;擿玉毁珠,小盗不起;焚符破壐,而民朴鄙;掊斗折衡,而民不争;殚残天下之圣法,而民始可与论议。”出自()。 “故绝圣弃知大盗乃止;擿玉毁珠,小盗不起;焚符破壐,而民朴鄙;掊斗折衡,而民不争;殚残天下之圣法,而民始可与论议。”出自()。 “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的观点的是()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此句出自:() 21、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 ),六十而耳順。22、數罟不入洿池,魚鱉不可勝食也。( ),材木不可勝用也。23、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 ),安無傾。24、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 )。鯤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25、是故學然後知不足,( )。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26、是使民養生喪死無憾也,( ),王道之始也。 “世之为欺者不寡矣,而独我也乎?吾子未之思也”出自( ) “不吾知也”这句话的意思是() 鄒穆公有令,(食鳧雁者必以秕,無以粟)。於是倉秕盡,而求易於民,二石粟而得壹石秕。吏以爲費,請以粟食之。穆公曰:“去!非汝所知也!(夫百姓暴背而耕,勤而不惰者,豈爲鳥獸也哉)!米粟,人之上食也,奈何其以養鳥?(且汝知小計,而不知大會也)。周諺曰:‘囊漏貯中。’汝獨不聞耶?夫君者,民之父母。取倉之粟,移之於民,此非吾粟耶? (鳥食鄒之秕,不害鄒之粟而已)。粟之在倉與在民,於我何擇耶?”(民聞之,皆知其私積之與公家為一體也。)此之謂知富國矣。(一)解释文中加着重号词语的意义。47、易48、費49、去50、奈何51、獨52、擇(二)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3、夫百姓暴背而耕,勤而不惰者,豈爲鳥獸也哉!54、民聞之,皆知其私積之與公家爲一體也。(三)指出下列句中“食”的词义、词性与用法。(1)(食)鳧雁者必以粃,無以粟。(2)鳥(食)鄒之秕,不害鄒之粟而已。(四)翻译“且汝知小計,而不知大會也”,并根据文意,用自己的话说明“小計”、 “大會”的具体内容。
购买搜题卡 会员须知 | 联系客服
会员须知 | 联系客服
关注公众号,回复验证码
享30次免费查看答案
微信扫码关注 立即领取
恭喜获得奖励,快去免费查看答案吧~
去查看答案
全站题库适用,可用于E考试网网站及系列App

    只用于搜题看答案,不支持试卷、题库练习 ,下载APP还可体验拍照搜题和语音搜索

    支付方式

     

     

     
    首次登录享
    免费查看答案20
    微信扫码登录 账号登录 短信登录
    使用微信扫一扫登录
    登录成功
    首次登录已为您完成账号注册,
    可在【个人中心】修改密码或在登录时选择忘记密码
    账号登录默认密码:手机号后六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