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观题

说明下列各句中“是”字的词性和作用:1.臣聞七十裡為政於天下者,湯是也。2.此必是豫讓也。3.是皆秦之罪也。4.口之宣言也,善敗於是乎興。5.昭王南征而不復,寡人是問。6.豈不穀是為?先君之好是繼!

查看答案
该试题由用户513****47提供 查看答案人数:35120 如遇到问题请 联系客服
正确答案
该试题由用户513****47提供 查看答案人数:35121 如遇到问题请联系客服

相关试题

换一换
主观题
说明下列各句中“是”字的词性和作用:1.臣聞七十裡為政於天下者,湯是也。2.此必是豫讓也。3.是皆秦之罪也。4.口之宣言也,善敗於是乎興。5.昭王南征而不復,寡人是問。6.豈不穀是為?先君之好是繼!
答案
多选题
下列各句中,“是”字词性是指示代词的是()
A.如有不由此者,在埶者去,众以为殃,是谓小康 B.是皆率民而出于孝情者也 C.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D.是非君子之道也
答案
主观题
(二)说明下列句中加着重号词的词性和用法。敏於事而慎於言。於:
答案
主观题
指出下列各句中括号中词的词性及意义。(1)(其)無正?正復為奇,善復為妖。 (2)今夫弈(之)爲数,小数也。 (3)(之)二蟲又何知? (4)君姑修政而親兄弟(之)國,庶免於難。
答案
主观题
臣之所好者道也(《庄子·养生主》),说明句中之和所的词性和作用
答案
主观题
臣之所好者道也(《庄子·养生主》),说明句中之和所的词性和作用
答案
主观题
(二)说明下列句中加着重号词的词性和语法作用。丈人智惑(於)似其子者而殺其真子。於:
答案
主观题
(二)说明下列句中加着号词的词性和作用。 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 乎:
答案
简答题
根据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於”,归纳介词“於”的主要用法,并将例子归到各类用法的后面。(1)丈夫智惑於似其子者而殺於真子。(2)夫子至於是邦也,必聞其政。(3)苛政猛於虎也。(4)趙氏求救於齊。(5)子於是日哭,則不歌。(6)臣之客欲有求於臣,皆以美於徐公。(7)吾長見笑於大方之家。(8)始吾於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
答案
主观题
(二)说明下列句中加着重号词的词性和用法。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爲)?爲:
答案
热门试题
(二)说明下列句中加着重号词的词性和用法。(韓說)(以)太初三年為遊擊將軍。 “美则美矣,抑臣又有惧也”(《国语·晋语》),说明句中“则”和“抑”的词性和意义。 说明下列句中加着重号“之”的词性、用法和意义。 (1)今臣,冶人也,無以爲之削。 (2)王因囚而問之。 (3)言談各士,多棘刺之說也。 (4)臣請之舍取之。 (二)说明下列句中加着重号词的词性和作用。今吾以十倍之地,請廣於君,而君逆寡人者,輕寡人(與)?與: (二)说明下列句中加着重号词的词性和作用。齊孝公來伐魯,臧文仲欲以辭告,病(焉),問於展禽。焉: 下列各句中,字词解释错误的是()。 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句中的莫的词性和意义是() 说明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公输》)的莫词在句中的词性、词义 下列各句中的“之”词性不同的是() 根据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於”,归纳介词“於”的主要用法,并将例子归到各类用法的后面。(1)郤克傷於矢,流血及屨。(2)方術不用,為人所疑。(3)吾聞用夏變夷者,未聞變於夷者也。(4)愛人者必見愛也,而惡人者必見惡也。(5)申徒狄諫而不聽,負石自投於河,為魚鱉所食。(6)以前之所以見賢而後獲罪者,愛憎之變也。 “今大王欲廢法毁约而见说,此非臣之所以聞於天下也。”中“约”是指()。 (二)说明下列句中加着重号词的词性和作用。天之蒼蒼,其正色(邪)?其還而無所至極邪?邪: 以下列句中的“於”为例,说明介词“於”的主要用法。(4分)(1)絳侯誅諸吕,權傾五伯,囚(於)請室。(2)冰,水爲之而寒(於)水。(3)穎考叔爲穎谷封人,聞之,有獻(於)公。(4)先發制人,後發制(於)人。 (二)说明下列句中加着重号词的词性和作用,如果没有实在意义,则说明其语法作用。(5分)安陵君受地於先王而守之,(雖)千里不敢易也,豈直五百里哉。雖: 晏子之晉,至中牟,睹弊冠反裘負芻息於塗側者,以為君子也,使人問焉,曰:“子何為者也?”曰:“我越石父者也。”晏子曰:“何為至此?”曰:“吾為人臣仆於中牟,見使將歸。”晏子曰:“何為為仆?”對曰:“不免凍餓之切吾身,是以為仆也。”晏子曰:“為仆幾何?”對曰:“三年矣。”晏子曰:“可得贖乎?”對曰:“可。”遂解左驂以贖之,因載而與之俱歸。至舍,不辭而入。越石父怒而請絕,晏子使人應之曰:“吾未常得交夫子也,子為仆三年,吾逎今日睹而贖之,吾於子尚未可乎?子何絕我之暴也?”越石父對曰:“臣聞之,士者詘乎不知已而申乎知已。故君子不以功輕人之身,不為彼功詘身之理。吾三年為人臣仆,而莫吾知也。今子贖我,吾以子為知我矣。嚮者子乘,不我辭也,吾以子為忘;今又不辭而入,是與臣我者同矣。我猶且為臣,請鬻於世!”(一)解释文中加着重号词语的意义47、之48、塗49、暴50、嚮(二)指出“子何為者也”与“何為至此”两句中“為”的词性和意义。(三)将文中加下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2、詘乎不知己而申乎知己53、是舆臣我者同矣(四)指出下列各句的前置宾语,并说明宾语前置的条件。54、晏子曰:“何為為僕?”55、不免凍餓之切吾身,是以為僕也。56、嚮者子乘,不我辭也。(五)请根据文意,解释越石父为什么“怒面請絕”。 (二)说明下列句中加着重号词的词性和作用。吾知所過(矣),将改之。矣: (二)说明下列句中加着重号词的词性和作用,如果没有实在意义,则说明其语法作用。良乃入,(具)告沛公。具: 下列各句中,加点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下列各句中,加线字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道不行。乘桴浮於海。從我者,其由與”句中的“與”的词性是()
购买搜题卡 会员须知 | 联系客服
会员须知 | 联系客服
关注公众号,回复验证码
享30次免费查看答案
微信扫码关注 立即领取
恭喜获得奖励,快去免费查看答案吧~
去查看答案
全站题库适用,可用于E考试网网站及系列App

    只用于搜题看答案,不支持试卷、题库练习 ,下载APP还可体验拍照搜题和语音搜索

    支付方式

     

     

     
    首次登录享
    免费查看答案20
    微信扫码登录 账号登录 短信登录
    使用微信扫一扫登录
    登录成功
    首次登录已为您完成账号注册,
    可在【个人中心】修改密码或在登录时选择忘记密码
    账号登录默认密码:手机号后六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