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战略风险管理试题及答案(五)

考试总分:100分

考试类型:模拟试题

作答时间:120分钟

已答人数:386

试卷答案:有

试卷介绍: 快来做一下这套公司战略风险管理试题及答案(五)的在线模拟试卷吧,包含了必考题型,提升你的做题速度。

开始答题

试卷预览

  • 1. 德尔菲法区别于其他专家预测法的明显特点是(  )。

    A引入了权重参数

    B多次有控制的反馈

    C专家之间互相取长补短

    D至少经过4轮预测

  • 2.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新兴产业发展障碍的有( )。

    A原材料、零部件、资金与其他供给不足

    B顾客的困惑与等待观望

    C被替代品的反应

    D经验造成的成本优势

  • 3. 下列不属于风险规避策略的是( )。

    A甲公司退出竞争激烈的电子商务行业

    B乙公司将危险物处理工作外包给专业公司

    C丙公司拒绝与信用不好的交易对手进行交易

    D丁公司对员工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以防止舞弊发生

  • 4. 甲公司是一家关注于高科技移动领域的互联网公司。公司没有森严的等级制度,强调员工平等,崇尚创新,在处理多样化的问题时,鼓励员工跨部门合作,在工作中发挥自己的专长和创意,努力打造客户需要的产品。甲公司的企业文化类型属于( )。

    A权力导向型

    B角色导向型

    C人员导向型

    D任务导向型

  • 5. 2002年,小王在市区黄金位置开了一家咖啡店,由于经营有方,小店开业不到一个月就创造了销售佳绩。正在小王准备大干一场时,社会上一场流行性疾病袭来,小店经营陷入困境。小王采取各种措施试图挽救,失败后不得不关闭了咖啡店,根据战略失效理论,小王创业没达到预期目标属于( )。

    A早期失效

    B正常失效

    C偶然失效

    D晚期失效

  • 1. 下列说法中,属于防御型战略组织特点的有()。

    A技术效率是组织成功的关键

    B常常采取“机械式”结构机制

    C适合于较为稳定的行业

    D组织缺乏效率性

  • 2. 甲公司是一家大型家化企业。面对国内家化行业日益激烈的竞争,该公司通过构建企业的规模优势、独特的产品创新以及与主要供应商建立战略联盟关系等手段,主动降低产品价格,逐步改变行业的市场竞争格局,使得行业内5家竞争对手退出该行业,甲公司的市场份额因此提升到60%以上,该行业很长一段时间内没有新的进入者。根据产业五种竞争力理论。下列关于甲公司对付五种竞争力的主要手段表述正确的有(  )。

    A通过成本领先战略与竞争对手竞争

    B通过与主要供应商建立战略联盟以减少相互之间的讨价还价

    C采用进入阻绝战略形成进入障碍

    D通过差异化手段与竞争对手竞争

  • 3. 基准对象的不同决定了基准类型的不同,下列选项中关于基准分析说法正确的是()。

    A内部基准是指企业内部各个部门之间互为基准进行学习与比较

    B过程或活动基准是以具有类似核心经营的企业为基准进行比较,同时二者之间的产品和服务存在竞争关系

    C一般基准是以具有相同业务功能的企业为基准进行比较

    D竞争性基准是指直接以竞争对手为基准进行比较

  • 4. 以下事项中涉及政治风险的有()。

    A某发达国家出台相关政策,限制外国企业对该国科技公司投资

    BG国对于外币供应实行定量配给,从而限制本国企业从外国购买商品

    CU国制定了一系列知识产权保护政策,从而导致本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受限

    D东道国对外国企业按高于本地企业的税率征税

  • 5. 某行业分析师提出,经过最近20年的跨越式发展,国内钢铁产业内的企业竞争激烈。下列各项中,可以体现上述结论的市场情况有()。

    A产业内有众多的或势均力敌的竞争对手

    B产业发展缓慢

    C产业内存在过剩的生产能力

    D产业进入障碍低而退出障碍高

  • 1. 数据显示,中国咖啡年消费量增幅为15%~20%,而全球增速为2%,中国成为最具潜力的咖啡市场。全球咖啡市场有12万亿人民币,其中美国有3万亿,中国有700亿。从咖啡饮用结构上看,全球现磨咖啡占比87%,速溶占比小于13%;而中国速溶占比84%,现磨仅占16%。这表明中国现有咖啡市场结构不合理,蕴藏消费升级潜力,且现磨的增速要远远大于整体增速。消费者需求高但是市场中的选择却很少,除了星巴克之外,其他连锁咖啡品牌增长停滞、甚至萎缩。TOP10连锁品牌中,2016年仅星巴克的门店数量有较大增长,新开门店数量净增552家;其他欧美系咖啡店品牌(包括咖世家和太平洋咖啡)的长明显更缓慢;而台系和韩系咖啡店品牌(包括上岛咖啡和咖啡陪你)甚至在陆续关闭旗下门店。此外,随着无人经济的发展,咖啡产业里也出现了很多自助咖啡机品牌,如咖啡零点吧、友咖啡、咖啡猫等。自助咖啡机主要是解决消费者的即时性消费需求,效率要求高。其模式最大的特点是无人、无店铺,节省人力和租金成本,售价通常在10至15元左右,介于即饮咖啡和咖啡馆之间。
    不同的咖啡消费群体需求不同,有的享受高端店铺的服务,有的则需要即时饮用,对咖啡质量和店铺服务没有太高要求。瑞幸咖啡通过快速的外卖配送可以满足上班族即时饮用咖啡的需求。瑞幸咖啡以外卖配送作为销售咖啡的主要方式,目标群体以写字楼的上班族为主。在2018年中国创业武林大会上,瑞幸咖啡联合创始人、高级副总裁郭谨一披露了瑞幸咖啡的运营数据。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9月17日,瑞幸咖啡在全国门店数量超过了1100家,售出的咖啡杯量已经超过了3000万杯。同时,配送时间由最初的30多分钟降到现在的18分钟07秒。郭谨一表示,这是不断通过各种技术手段优化、完善整个服务管理系统的结果。当顾客用手机APP下单以后,平均在18分钟的时间就可以拿到一杯瑞幸咖啡。
    对比整个饮品行业,瑞幸咖啡的扩张速度远超咖啡连锁巨头星巴克和“网红”喜茶。瑞幸咖啡的核心优势是性价比,使用全新零售理念,全新数据化运营管理,并且通过场景流量,超越传统门店的线下流量,导致管理成本低,获客成本低,流量裂变快,场景成本基本为零。目前来看,瑞幸咖啡的模式既有外卖,也有堂食和自提,灵活的售卖方式使得消费者有更多的选择。但是作为一家新兴的零售咖啡品牌来说,门店极速扩张的同时意味着瑞幸咖啡的资产包袱越来越重,烧钱补贴市场始终不是长久之计,瑞幸如果不能迅速找到自身的核心竞争力,重资产的门店反而会拖累瑞幸的前进。而且,对一家新零售企业来说,供应链是最为严峻的问题。星巴克之所以能够在中国站稳脚跟,最关键的是星巴克是全球最大的咖啡原豆加工供应商,完善的咖啡供应链和原材料使得咖啡品质能够得到有效保证,而初出茅庐的瑞幸目前对供应链是极度依赖的状态,原材料供应商的品质难以把控不说,一旦出现产能紧缺的状况,对瑞幸的打击是致命的。
    显然,星巴克在中国市场正遭遇“中年危机”。但星巴克仍在进化,例如填充精品咖啡产品线、在普通的临街门店中设置手冲吧台、开办定位更高端的旗舰店、甄选店和烘焙工坊。而瑞幸咖啡偏偏反向思考,要将咖啡做成一款普惠产品。瑞幸咖啡的目的是希望让中国消费者能消费得起一杯性价比高的咖啡。在此目标之下,瑞幸咖啡面对的将是更加普惠的大众市场,整个体量一定非常大。瑞幸咖啡这种新零售战术,正是对星巴克提倡的“第三空间”外的补充,也是中国咖啡文化趋势向好的一种“顺势而为”。瑞幸咖啡的战略目标及一切行动,完全就是围绕用户,提升体验。在竞争方面也是,只会说用户需要什么,就启动什么,不断打磨产品,提高效率,让用户更加方便快捷地喝上一杯咖啡。无疑,瑞幸咖啡“前置加工+快速到家”模式,可以最迅速触达到客户。以瑞幸咖啡门店作为前置仓,建成一个与咖啡强相关的消费平台,在保持咖啡的核心优势下,继续拓展边界,为C端用户提供更多商品,这样一条发展路径似乎更具市场竞争力。
    要求:
    (1)对瑞幸咖啡进行SWOT分析;
    (2)简要分析瑞幸咖啡采用的竞争战略类型以及该种战略的实施条件。
  • 2. 甲公司是一家于2014年发行股票并上市的公司,主营水泥及水泥制品的生产和销售。2019年5月,某财经媒体深度报道了甲公司存在的多种经营违规行为。该报道在网络平台上成为热门话题后,当地证监局迅速反应,立案调查。根据证监局的调查结果,甲公司经营违规行为主要有以下几点:2017年8月,大股东A公司向B公司借款2亿元,甲公司为该笔借款提供担保,到期后A公司没有偿还借款,B公司向法院提起诉讼,法院做出判决,甲公司作为该笔借款担保方,须和A公司共同偿还债务本金和利息。该笔担保未在2017年年报中进行信息披露。2017年甲公司1.2亿元的销售费用未及时入账,造成2017年年度报告虚假记载。此外,与其子公司多笔资金往来事项并未披露和记账,导致甲公司在2017年和2018年年报中存在信息不实、虚假记载的情况。而甲公司上述年报经过注册会计师审计后,审计师出具了保留的审计意见。证监局根据以上调查结果,依法对甲公司进行了行政处罚。要求:简要分析公司治理基础设施在本案例中发挥作用的情况。
  • 3. 请简述战略管理的流程。
  • 4. 富华贸易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富华贸易)是一家主营对外贸易的企业,与天海货运公司建立长期合作,对外出口主要以海运为主。富华贸易目前采取如下具体措施规避风险: (1)为防止进口商拖欠货款,富华贸易向中信保险购买了保险,一单出口交易对应一个保单。在货物质量满足合同要求且按时发货的前提下,买方无理由拒付,保险公司将根据条款约定赔付一定比例货款。
    (2)在过去5年,发生过货物在海运过程中遭遇恶劣天气损毁的情况,使富华贸易蒙受巨大损失。为此,富华贸易向中银保险也进行了投保,购买了货运险。当富华贸易货物在海运过程中因非不可抗力原因而损毁,保险公司将按照条款约定对此进行一定比例的赔偿。
    (3)为避免因进口商造成的坏账导致无法按时支付供应商货款、支付工资及缴税,富华贸易向银行申请了可循环使用的信用透支额度。在约定时间及透支额度内,富华公司可随时从银行提用最多不超过1亿元的资金。
    (4)富华贸易收到外币货款后按照外管规定,需要强制结售汇。目前人民币对美元日趋坚挺,处于上行通道。为避免由此可能引发的结汇风险,富华贸易和银行签订了远期外汇买卖协议。
    要求:请分别指出富华贸易面临的风险类型,并简要说明理由及应对策略。
  • 1. 资料一深圳市金立通信设备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手机研发、加工生产、内外销同步进行的民营高科技企业。“金品质、立天下”,这句气势磅礴又极具野心的广告词,曾是金立手机辉煌时期的最好见证。这家国产手机老将,一度直逼三星、诺基亚,将“步步高”挑于马下,销量仅次于华为和小米,排名第三,当仁不让地成为手机行业巨头之一。凭借在三四线城市的渠道深耕,金立手机也享受到时代所赐予的红利。金立在过去10年里,通过区域总代模式,覆盖了全国近5万家销售网点,600多家售后服务中心,销售渠道网络覆盖到县乡一级。金立手机一直在续航方面做着深度研究,由于其一直主推商务领域,内置安全加密芯片也是一大特色,每颗芯片都和CPU进行唯一绑定,暴力拆解或更换芯片都无法破解手机里的加密数据,一时间为国产手机做了很好的表率。在产品定价上,经历了运营商定制、电商渠道价格战等市场浪潮后,金立选择了高端路线,其系列化产品中高端机型的价格远远高于附加功能的成本。
    近年来,手机行业面临“消费降级”与“研发升级”,从数据和市场端情况看,消费者依然热衷高性价比产品,用户需求并未明显减弱,中低端手机市场依然潜力巨大,消费市场的日趋成熟,与手机制造企业研发能力的不断提升,已经相互促使成为良性发展。但在后来者层出不穷的激烈竞争中,不争朝夕、只争长久的金立手机,资金链出现重大问题,负债高达百亿,失去了最后一张“安全牌”,至此,金立深陷泥沼中。
    资料二
    2018年11月28日上午,金立手机在其深圳总部召开了面向部分大额供应商的债权人沟通会议。会议上公布了一份截至2018年8月31日的金立财务数据。数据显示,金立的总负债约为202亿元,而总资产却大幅下调至约26亿元(账面价值约26亿元,估值76亿元)。这意味着金立目前的净负债变成了约176亿元。
    金立总资产的大幅减值让一些债权人感到不解。从超过200亿元到仅仅26亿元,金立的资产在前后两份数据中出现了明显缩水。对于进行债转股的债权人来说,这也意味着他们能够获得的资产价值大大减低。因此,他们虽然同意破产重组这一方向,但却不同意目前的方案。他们呼吁金立方面提供更多详细资产信息的同时,也提出了金立是否进行了资产转移的疑问。
    据《第一财经日报》报道,原属金立通信旗下的“深圳市金立创新投资有限公司”,在2018年1月进行了工商信息变更。这次变更之后,公司更名为“深圳市新基地创新投资有限公司”,原本担任公司董事长的金立董事长刘立荣也和金立一起退出了公司。除去这家公司之外,还有一家名为“深圳市奥软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的企业也出现了类似的情况,在2017年12月,原公司大股东刘立荣退出了股东名单。无论是2018年1月还是2017年12月,都发生在金立资金危机爆发之后不久。而在上述两次变更后,两家公司都没有被列入本次金立破产重组方案的主要对象中。因此,不少供应商怀疑,在这个过程中,金立管理层在正式申请破产,甚至于财产冻结之前,就已经将部分原有的金立名下资产转让出去,从而套取资金,最终尽可能保全自身的利益。
    资料三
    从“去金立化”到“小清新”,再到2015年重回“商务”,拼命追逐市场潮流的金立,早已疲惫不堪,更在前后夹击中乱了阵脚。2017年11月底,金立一口气同时发布了8款产品,让金立的品牌定位,成了一锅大杂烩,越发让人看不懂。外界质疑金立在走“机海战术”,遭到了刘立荣的强烈否认,称是为了赶上全面屏的浪潮,才做了这个史无前例的举动。虽然全面屏是2017年智能手机的主流,但屏幕这种并非手机核心技术的革新,并不能带来预期中的质变,金立的全年出货量反而下滑超过10%。直到今天,金立依然没有明晰的品牌定位,产品始终徘徊不定。高端手机效仿华为,主打商务、安全;中端手机效仿OPPO和VIVO,主打时尚。两个都想学,两手都想抓,结果都没学到家,反而失去了从前的优势,变得不伦不类,一地鸡毛。
    曾以电视广告打下一片天的金立,在看到OPPO和VIVO明星营销的成功后,开始了一系列“财大气粗”的营销霸屏,这也为金立日后的资金链断裂,埋下了隐患。近几年,金立冠名赞助了《最强大脑》《笑傲江湖》《2017湖南卫视跨年演唱会》等12档综艺节目,平均每年赞助6部。在代言人方面,金立更是“大手笔”,最直观的体现是,品牌代言人更替频繁,既有濮存昕、郎咸平、柯洁、冯小刚等一众名人,也有阮经天、薛之谦、余文乐、刘涛等当红流量IP,高频次出现在公众视野。然而,一个尴尬的事实是,消费者记住了代言人,却没有记住金立。2017年金立手机仅售出1494万部手机,这与年初刘立荣定下的保底销量3000万台,相差甚远。2016~2017年,金立营销费用投入60多亿元,对金立资金链造成很大影响,导致货款周转困难。过度营销成为导致资金危机的主因之一,在没有销量支撑的时候,这种跟风式的大体量广告投入,注定是资源浪费。金立的营销策略,非但没有为金立带来转机,反而使金立陷入债务缠身的境地。
    相较于其他手机品牌,不断扩展自身业务范围来说,金立更热衷于布局金融、地产领域,而金融、地产的竞争早已是一片红海,金立的贸然入局要面对诸多行业巨头的多重夹击。2014年8月,金立以7.1亿元竞拍下“前海深港服务合作区”编号为7102—0248用地的使用权。一年后的11月,金立大厦动工,这座占地5776.77平方米,高23层的大厦,整体投入12.36亿元。同年,刘立荣购入微众银行3%的股权。近两年经济整体呈下行的趋势下,金融地产行业本身就生存艰难,金立在资源分散的情况下处境就更为窘迫。2017年,刘立荣又以12.18亿元购入南粤银行的9.30%股份,还宣布在重庆投入50亿元建设生产基地,这一系列的动作却不被各利益相关方看好。如此庞大的重资产模式,使金立资金链崩得极紧,财务压力越来越大,却又难以抽身,一时间陷入两难的境地,致使公司不得不面对破产重组的困境。
    要求:
    (1)运用SWOT分析法对金立手机进行分析;
    (2)从设计营销组合,简要分析金立手机的营销策略;
    (3)简要分析金立手机多元化战略的类型以及多元化战略面临的风险;
    (4)从风险管理的角度,简要分析金立手机面临的内部风险;
    (5)简述公司治理问题的类型,并简要分析金立手机存在的公司治理问题;
    (6)简要说明金立手机应对公司治理问题应当采取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