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题库分类
下载APP
帮助中心
首页
考试
搜题
APP
当前位置:
首页
>
考试
>
公务员类
>
公安联考
>
申论
>
2023年公安院校联考申论模拟题(一)
2023年公安院校联考申论模拟题(一)
考试总分:100分
考试类型:模拟试题
作答时间:150分钟
已答人数:495
试卷答案:没有
试卷介绍:
2023年公安院校联考申论模拟题(一)已经整理好,需要备考的朋友们赶紧来刷题吧!
开始答题
试卷预览
归纳概括
综合分析
公文写作
作文
1.
给定资料
城市学家M曾说,城市是文化的容器。在城市发展史上,不同时代累积下来的胡同、牌坊、院落、民居、街道等构成了城市文明的基本形态。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不仅是活着的传统,更是代表城市独特性的历史文脉。然而,在现代化进程中,城市经历着更新的考验。人们一方面渴望创新和发展,不断拆除或改造那些历史建筑和遗迹;另一方面又不得不承受传统文化消逝带来的遗憾。
近些年,在城市改造的大潮中,不少具有地方特色的老街老巷,摇身一变成为光鲜亮丽的商业街。这虽然在短期内刺激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可由于缺乏对历史和传统的尊重,导致许多历史街区千城一面,不仅景观雷同、业态混乱,还夹杂着不少粗制滥造的假古董和伪民俗。
之所以如此,一方面由于过度商业化,另一方面因为对老城(街巷)的开发还停留在肤浅粗糙的初级阶段,没有对传统文化资源进行深度挖掘和精品打造。
凤凰古城的核心区接近90%的房子是商用屋,就连人上厕所也要交一两元钱,“如厕”已成为当地非常赚钱的买卖。伴随着原住民大量外迁,凤凰古城的原生文化不复存在,大街上弹的是尤克里里和非洲鼓,网红店里卖的是产自外地的纪念品。当外来商业文化成为当地的主宰时,沈从文笔下的边城风光自然无处寻觅。这些都不同程度地割裂了城市的文脉。
眼下,旧城更新改造在许多城市正火热施工。老百姓对旧城更新改造翘首以盼,鼓掌欢迎。然而,旧城更新改造施工中的一些细微问题却伤了群众的心。比如,城市道路重新绿化,几十棵30多年的大杨树,先是被截断枝杈,最后树根儿被生生地掘出来。曾经葱茏茂盛的护路景观带,好风景刹那间就没了。再比如老旧小区的改造,老楼间距20多米,原本楼前一条柏油路能宽松通过汽车,其余全是绿地;改造后,10多米宽的空地全铺上了水泥硬化。群众抱怨声随之而来。
城市更新改造,让旧貌换上新颜,但不是新了就等于舒适,就等于好,也不能因为这是利民的大好事,我们就放任一些浪费、粗暴的规划改造不管。
相对一些城市建设的粗暴方式,各地也出现各种规划乱象。一些地方改造项目在形成之初,没有经过详细的调研论证,相关部门可能把它当作一个简单的事,“整成新样子不就行了吗”,进而简单“一刀”切下去就施工。一些地方认为,老旧小区影响市容市貌,已经没有改造的价值,只能“推倒重来”。可从现实来看,简单地“推倒重来”,势必牵涉搬迁问题,还有可能制造新的问题。也有一些地方采用的是“脱胎换骨”的思路,但由于缺少科学指导与总体规划,导致一些零星插缝的违章建筑不仅不美观,还影响着城市各项职能的协调性,妨碍城市的发展,导致城市格局不规范、不合理,基础配套设施无法完善,使旧城的改造不彻底。
还有的旧城在更新改造落实过程中缺乏相应的监管,导致施工方的“任性”施工,群众有意见却无处表达。比如,某园区有施工单位将混凝土堆放在道路上,使原本不宽的道路有一半都被占用,严重影响车辆与行人正常通行,造成施工扰民情况发生。
城市更新改造的过程反映了一座城市的执政理念和为民情怀。既要科学、合理地对旧城进行改造,展现独特的美,也要制定最符合群众利益的改造方案。
作答要求:
根据“给定资料”,概括城市更新改造中存在的问题。
要求:全面、准确。不超过200字。
1.
给定资料
近年来,为了提升干部储备水平,从中央到地方各省市,均发布了号召年轻人到基层锻炼或者选拔有基层工作经验的年轻干部。在政策号令下,一大批优秀年轻干部积极响应号召,深入基层,在改革发展的一线挥洒汗水,彰显青春力量。在实践中,优秀年轻干部不断涌现,并出现了一大批优秀的“第一书记”。
2021年两会期间,不少代表针对年轻干部到下基层锻炼提出了更多的意见和建议。请你谈谈自己的看法。
1.
给定资料
走进Y县,走近两年前到过的W村。眼前,还是那条济民沟吗?当时的情景仍在脑海:河道狭窄,荒草丛生,了无生气。如今,这条小河沟有了一个响亮的名字——“十里画廊”。
“到了3月,站在岸边,满眼都是花红树绿。秋天,树枝上挂满鲜果,十里飘香,城里人都跑来采摘、垂钓、健身。”本地一生态农业公司董事长说起眼下的变化关不住话匣,“大棚里种的葡萄、西瓜,品质好,不打药,卖价高。2017年,葡萄每斤卖16元,没出棚就被抢购一空。”
“十里画廊”建设规模3000亩,其中W村入股土地1000亩。目前,项目投入2000多万元,计划总投资2.5亿元,还将开发农业生态园、开心农场、水上乐园、生态餐厅等特色项目。
济民沟淌起富民水,“十里画廊”画出了党的十八大特别是近三年来,Y县找准路子,压实作风,带动22551户55984人率先脱贫的轨迹。
在S村的现代化鸭棚内,上千只鸭子摇摇摆摆,吃料、喝水、下蛋。60岁的老史正在捡鸭蛋。他对我们说:“弯弯腰,一天工钱七八十元,还想啥?”
老史患有小儿麻痹症,干不得重活。两口子守着4亩地,只够吃穿,总在贫困线上熬着。
想脱贫,要资源。可老史掰着指头算了算,手里除了几亩地,啥也没有。缺项目,缺技术,缺市场,种植、养殖都不敢试。
“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放在贫困户手里,效益提不上来。流转给‘能人’,适度规模经营,才能形成产业,带动大家致富。”S村村支书说,村里到外地引项目,看中一牧业公司。对方免费提供鸭苗、技术,保底回收鸭蛋,免去后顾之忧。
听说有好事,村民并不信。村干部小史第一个站出来,成立合作社。132家贫困户陆续响应,以每家扶贫到户增收资金8000元入股,凑够105.6万元,一期流转70亩地,建设16个鸭棚。
“土里有金子,就看你咋挖!”小史说,大棚养殖10万只蛋鸭,一个月产蛋5万多颗。每颗蛋保底价卖1.4元,最高可卖2元。产蛋期后,每只肉鸭能卖100元。2017年养鸭,纯收入200多万元。2018年,规模再扩大一倍,带领村民稳定脱贫。
老史算了笔账:把2亩地流转出去,每年地租收入2000元。从2017年开始,入股分红,连分五年,每年1000~1500元,总收入9600元。“有地租,有分红,有工资,三项加起来,一人一年挣3万多元。”
养10万只鸭,有没有污染?面对我们的担心,小史胸有成竹:鸭粪混合稻糠,是上好的有机肥;冲洗的废水流入池塘,种荷花,放鱼苗,收藕、卖鱼能挣钱,还能形成景观。
2017年,Y县整合涉农财政资金5.2亿元,发放产业直补资金2311.818万元,帮助23000多户贫困户增收。创新金融扶贫,以科迪集团为依托,推广“奶牛贷”,鼓励贫困户利用5万元小额贷款,购买3头奶牛,托管给科迪集团饲养。双方签订五年合同,贫困户每年到期分红,年增收3600元。
最近三年,Y县实施“凤还巢”工程,吸引10万人回乡创业。“十万城归”创办8458家企业,带动5万多人就业,其中贫困家庭劳动力达4100人。
还没进M村,就听到一件新鲜事:流转土地入股,发展“竹海”乡村游,五年不给分红,竟无一人反对。
可能吗?带着疑问,走进M村,身处“竹海”,别有一番情趣。
在公园,随便问村民,都说村子离县城5公里,发展乡村游,前景“好得很”。再问“五年不分红,怕不怕?”又答:“相信村干部,一定能干成。”
村民的心为什么这么齐?恰逢晌午,村里的“以孝治家大食堂”飘来饭香。近看餐厅,20多位“顾客”已然坐定,清一色白发苍苍。
“开饭喽!”一个个“红马甲”志愿者手托餐盘,鱼贯而入。老人们举动筷子,边吃边聊,整个餐厅洋溢着欢快和幸福。
有志愿者送上一盘菜,高声介绍:“村里年轻人出钱,请70岁以上老人吃‘爱心餐’。先到先请,每周一次,‘请客时间’一下子排到2019年2月!”
“‘爱心餐’,只是以孝治家的一个活动。”回乡办教育的小凡说,村里有“爱心茶馆”,老人喝茶一律免费;设道德讲堂,每月请专家讲孝善文化;把每月初一、十五定为“母亲节”“父亲节”,鼓励子女回家,给父母做顿饭、洗洗脚;每年举行好媳妇、好婆婆评比,当众颁奖。
“因为‘孝善’,有了共同话题,有了活动载体。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从根儿上支撑‘五年不分红,发展乡村游’。”M村村支书说。
回想过去,并不轻松。三年前M村为找准发展路子,开了11次会。有人说,种果树;有人提议,不如养猪。村干部外出考察,提出建议:种果树,没基础,且比不过邻村;养猪风险大,环保不允许,不如种雷竹。“一来产竹笋,每亩每年纯利7000多元;二来北方产竹少,观赏价值高,能吃上旅游饭。”
多数村民同意,以土地入股,成立种植合作社、旅游开发公司。也有人担心,村民有穷有富,咋能保证“不落一户”?村民商定,各取所需,灵活入股:除土地入股外,富裕户可以增资入股、以流转土地入股,贫困户可以劳动入股、以扶贫到户增收资金入股。最终,M村95%的群众参股,全村460亩地,安排400亩种雷竹。
人心齐,村变美。村子颜值提高,气质更佳。村外,300多亩玫瑰园、200亩中药材园、100多亩菊花园已成规模。村内,乡居竹屋、农村公园、儿童乐园,吸引城里人来过年。有人创办中学,整理本村《家训》,倡导设立“四知亭”,助力国学文化游;有人种植中药材,引入中医“雷火神针”,发展中医体验游;有人大学毕业,回乡加入旅游公司,专做竹艺装修、竹屋改造。
作答要求:给定资料是某学习考察团走访Y县几个村庄看到的情况。假设你是随行人员,请围绕Y县乡村建设的举措及其启示写一份考察报告,供领导参阅。
要求:
(1)内容充实,思路清晰;
(2)中心明确,语言简洁;
(3)字数在500~600字。
1.
给定资料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城市在人才引进方面不惜重金,具有发展眼光的领导也格外重视人才建设。纵观全国,各个城市人才建设和引进力度和该城市的总体经济水平、社会发展水平都呈正相关。东南沿海因其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和发展的先发动力,在人才战略中已处于优势地位。西南、西北地区经过近年来人才建设工程,人才的规模不断提升,从国家的政策战略到地方的引进政策,人才的引进都在继续,人才的结构也趋于合理,人才的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在2020年决战全面小康的关键节点,人才不只是经济大繁荣的保障,也将成为脱贫攻坚的强有力保障。
城市的发展需要人才,人才的发展也离不开城市。作为一种互利共赢的模式,越来越多的城市加大在人才建设、人才引进方面的投资,从住房、工作条件、政策环境等多方面进行优化,为人才提供好的环境,以便创造更多的价值。
但同样,这种人才的竞争,绝不等同于拍卖场上的竞争,你出一百,我出一百五。这种竞争需要考虑到长效机制。人才建设一味依靠引进,终有一天,会因为不断上升的成本而崩塌。建设属于自己的人才团队,显得尤为重要。城市大学群、科研院所就发挥出了自己的能力,传帮带,追赶超,通过教育培养人才,通过情感留住人才成为更好的选择。
目前,人才和城市如何更好地融合,仍然是地方政府需要考虑的首要问题,人才的供求关系不平衡,也将诱发人才的恶性竞争。同样,人才的比例、结构也并不太合理,许多小城市需要发展,引进高精尖的人才却没有能力留住他们。中低端人才又较难对城市发展做出卓越贡献,其中的矛盾,仍需要守土一方的干部谋划、考量。
作答要求:
材料中提到“城市的发展需要人才,人才的发展也离不开城市”,请结合给定材料,以“人才与城市的关系”为主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1)自选角度,立意明确;
(2)思路明晰,语言流畅;
(3)不拘泥于给定材料;
(4)字数1000~1200字。
相关试卷
公安联考申论考试题及答案(一)
148人做过
公安联考申论试卷及答案解析(一)
495人做过
2023年公安联考申论试题及答案(一)
317人做过
2023年公安院校联考申论模拟题(一)
495人做过
公安院校联考申论试卷题目(一)
321人做过
公安联考申论模拟试卷(一)
403人做过
相关题库
行测
申论
公安专业科目
APP
下载
手机浏览器 扫码下载
关注
公众号
微信扫码关注
微信
小程序
微信扫码关注
领取
资料
微信扫码添加老师微信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