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成考高起点每日一练《语文》9月4日

考试总分:10分

考试类型:模拟试题

作答时间:60分钟

已答人数:1039

试卷答案:有

试卷介绍: 2024年成考高起点每日一练《语文》9月4日专为备考2024年语文考生准备,帮助考生通过每日坚持练习,逐步提升考试成绩。

开始答题

试卷预览

  • 1. 每当我()起它,就不由得回想起那激动人心的往事。  

    A

    B

    C

    D

  • 2. 下列说法,不能解释高频电磁波在人体内引起热作用的一项是()。  

    A磁场使人体内的分子重新排列

    B体温调节无法把热量散发出去

    C电场使人体内电解质离子发生移动

    D电磁场使体内的导电成分产生感应涡流

  • 3. 在我的家里,()着一件白色的确良衬衫。  

    A珍藏

    B保存

    C收藏

    D保藏

  • 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又请杨子之竖追之。杨子曰:“嘻!亡一羊,何追之者众?”
    邻人曰:“多歧路。”
    既反问:“获羊乎?”
    曰:“亡之矣。”
    曰:"奚亡之?”
    曰:"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其所之,所以反也。”
    杨子戚然变容,不言者移时,不笑者竟日。
    门人怪之,请曰:"羊贱畜,又非夫子之有,而损言笑者,何哉?”杨子不答。门人不获所命。
    弟子孟孙阴出,以告心都子。心都子他日与孟孙阴僭入,而问曰:昔有弟三人,游齐鲁之间,同师而学,讲
    仁义之道而归。其父曰:"仁义之道若何?"伯曰:"仁义使我爱身而后名。"仲曰:"仁义使我杀身以成 名。"叔曰:"仁义使我身名并全。"彼三术相反,而同出于儒。孰是孰非邪?”
    杨子曰:"人有滨河而居者,习于水,勇于泅,操舟鬻渡,利供百口。裏粮就学者成徒,而溺死者几半。本学 泅,不学溺,而利害如此。若叹为孰是孰非?”
    心都子嘿然而出。孟孙阳让之曰:""何吾子问之迂,夫子答之僻?吾惑愈甚。”
    心都子曰:“大道以多歧亡羊,学者以多方丧生。非本不同,非本不一,而末异若是。唯归同反一,为亡得丧。 子长先牛之门,习 先生之道,而不达先牛之况也,哀哉! ”
    【注】党:家人、亲戚。竖:年轻的仆人。移时:半晌。

    1. 《歧路亡羊》这篇寓言的主旨是什么
  • 过故人庄①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②,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③。
    开轩面场圃④,把酒话桑麻⑤。
    待到重阳日⑥,还来就菊花⑦。
    ①孟浩然(689-740),襄阳人(今湖北樊市)人,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作家。
    ②[故人]老朋友,具,准备,黍,黄米。
    ③[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合,连结在一起。郭,古代城分内城外城,外城叫郭,这两句意思是:村边绿树环绕,城外青山相连。
    ④[开轩面场圃]开轩,开窗。轩,窗户。面,面对着。场圃,场院,菜园。
    ⑤[把酒话桑麻]把酒,端起酒杯。话桑麻,谈论农事。
    ⑥[重阳日]即重阳节,阳历九月九日。
    ⑦[就菊花]就,接近,这里指赏萄。

    2. 这首诗在景情结合上很有特色,试举例说明。  
  • 王维
    空山新雨后②,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③,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④,王孙自可留⑤。
    ①王维(?-761),字摩诘,原籍太原祁(今山西祁县),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作家,有《王右丞集》。秋暝,秋天的傍晚。
    ②[空山]形容山谷静寂无声
    ③[竹喧归浣女]竹,竹林。浣女,洗衣女。
    ④[随意]任凭。
    ⑤[王孙]指贵公子。此句反用《楚辞·招隐士》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久留”。

    3. 苏轼曾誉本诗颔联为“诗中有画”,请展开想象,描述颔联的画面。  
  • 1. 作为社会中的人要深刻地理解两重责任:一是社会的责任,社会的责任就是极大地提高人们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使人们生活得更美好;二是个人的责任,为社会做点什么,为他人做点什么,为自己做点什么。人之所以称之为人,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特征,就是烙上了“社会”的烙印,是社会中的人,这个“人”对社会、对人生、对他人都有责任。
    根据所给材料,自选角度,写一篇以议论为主的文章,600字以上。
  • 2. 以“2008年北京奥运”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
    (1)题目自拟,文体不限,内容只要与该话题相关即可。
    (2)注意思路开阔,要有作者的活动(真名用符号代替)。  
  • 3. 方和圆似乎格格不入,都和谐地搭配成一枚精妙的铜钱;野草和鲜花似乎是宿敌,却共同装饰了绚丽的大地;繁星和黑夜似乎是冤家,却共同点缀了美丽的夜空…事实上,我们的生活往往就是如此奇妙!请以“奇妙的和谐”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文章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 云霓 丰子恺 这是去年夏天的事。 两个月不下雨。太阳每天晒十五小时。寒暑表中的水银每天爬到百度[注]之上。河底处处向天。池塘成为洼地。野草变作黄色而矗立在灰白色的干土中。大热的苦闷和大早的恐慌充塞了人间。 室内没有一处地方不热。坐凳子好像坐在铜火炉上。按桌子好像按着了烟囱。洋蜡烛从台上弯下来,弯成磁铁的形状,薄荷锭在桌子上放了一会儿,旋开来统统溶化而蒸发了。人们各占住了一个门口而不息地挥扇,挥得手腕欲断,汗水还是不绝地流。汗水虽多,饮水却成问题。远处挑来的要四角钱一担,倒在水缸里好像乳汁;近处挑来的也要十个铜板一担,沉淀起来的有小半担是泥。有钱买水的人家,大家省省地用水。洗过面的水留着洗衣服,洗过衣服的水留着洗裤,洗过裤的水再留着浇花。没有钱买水的人家,小脚的母亲和数岁的孩子带了桶到远处去扛。每天愁热愁水,还要愁未来的旱荒。 迟耕的地方还没有种田,田土已硬得同石头一般;早耕的地方苗秧已长,但都变成枯草了。尽驱全村的男子踏水。(先由大河踏进小河,再由小河踏进港汊,再由港汊踏进田里。)但一日工作十五小时,人们所踏进来的水,不够一日照临十五小时太阳的蒸发。今天来个消息,西南角上的田禾全变黄色了;明天又来个消息,运河岸上的水车增至八百几十部了。人们相见时,最初徒唤奈何:“只管不下雨怎么办呢?”“天公竟把落雨这件事根本忘记了!”但后来得到一个结论,大家一见面就惶恐地相告:“再过十天不下雨,大荒年来了!” 此后的十天内,大家不暇愁热,眼巴巴的只望下雨。每天一早醒来,第一件事是问天气。然而天气只管是晴,晴,晴……一直晴了十天。第十天以后还是晴,晴,晴……晴到不计其数。有几个人绝望地说:“即使现在马上下雨,已经来不及了。”然而多数人并不绝望:农人依旧拼命踏水,连黄发垂髻都出来参加。镇上的人依旧天天仰首看天,希望它即刻下雨,或者还有万一的补救。 他们所以不绝望者,为的是十余日来东南角上天天挂着几朵云霓,它们忽浮忽沉,忽大忽小,忽明忽暗,忽聚忽散,向人们显示种种欲雨的现象,维持着他们的一线希望。有时它们升起来,大起来,黑起来,似乎义勇地向踏水的和看天的人说:“不要失望!我们带雨来了!”于是踏水的人增加了勇气,愈加拼命地踏,看天的人得着了希望,欣欣然有喜色而相与欢呼:“落雨了!落雨了!”年老者摇着双手阻止他们:“喊不得,喊不得,要吓退的啊。”不久那些云霓果然被吓退了,它们在炎阳之下渐渐地下去,少起来,淡起来,散开去,终于隐伏在地平线下。人们空欢喜了一场,依旧回进大热的苦闷和大旱的恐慌中。每天有一场空欢喜,但每天逃不出苦闷和恐慌。原来这些云霓只是挂着给人看看,空空地给人安慰和勉励而已。后来人们都看穿了,任它们五色灿烂地飘游在天空,只管低着头和热与旱奋斗,得过且过地度日子,不再上那些虚空的云霓的当了。 这是去年夏天的事,我现在为什么在这里重提旧事呢?因为我在大旱时曾为这云霓描一幅画。现在从大旱以来所作画中选出民间生活描写的六十幅来,结集为一册书,把这幅《云霓》冠卷首,就名其书为《云霓》。因为我觉得现代的民间,始终充塞着大热似的苦闷和大旱似的恐慌,而且也有几朵“云霓”始终挂在我们的眼前,时时用美好的形状来安慰我们,勉励我们,维持我们生活前途的一线希望,与去年夏天的状况无异。就记述这状况,当作该书的代序。 画集《云霓》代序,一九三五年三月十九日作 (有删改) 【注】度:指华氏度。

    1. 文中括号处,“踏进”出现了三次,这种写法有怎样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