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成考高起点每日一练《语文》10月15日

考试总分:10分

考试类型:模拟试题

作答时间:60分钟

已答人数:433

试卷答案:有

试卷介绍: 2022年成考高起点每日一练《语文》10月15日专为备考2022年语文考生准备,帮助考生通过每日坚持练习,逐步提升考试成绩。

开始答题

试卷预览

  • 1.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近几年来,鄱阳湖加强了湿地保护,生态环境得到明显的改善,_____成为世界候鸟最大的越冬栖息地。
    ②“永远的丰碑”记录着烈士们在血雨腥风的年代里,凭着坚强的信念和_____的意志,坚持斗争不动摇的英雄事迹。
    ③30多公里道路大多在高山峡谷之间,由于强烈的地震,地裂、桥断、车翻随处可见;垂直上百米的大面积山体滑坡,不仅把路封死截断,且滚石飞落,生死体验,_____!

    A从而 坚忍 动人心魄

    B进而 坚忍 惊心动魄

    C进而 坚韧 动人心魄

    D从而 坚韧 惊心动魄

  • 2. 依次填入下面文字中横线处的语句,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树木的树冠能阻挡阳光而减少辐射热。当树木成片、成林栽植时,_____,而且由于林 内、林外的气温差,林外的热空气上升而由林内的冷空气补充,______,______,从而使人们感到舒适。而在冬季,由于栽植树木的地区受热面积大,没有栽植树木的地区受热面积小,____,所以在树木较多的小环境中,___。 ①能够降低皮肤的温度②气温要比没有栽植树木的地区高一些 ③不仅能降低林内的温度 ④可以形成对流的微风 ⑤空气流动大、散热快

    A①③④②⑤

    B④②⑤①③

    C③④①⑤②

    D②③⑤④①

  • 3. 填入下面括号里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华夏大地上的古村落民居,作为乡土建筑的精华,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反映了中国人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 ①却辉映着辉煌的历程  ②鲜明地折射出中国悠久的历史  ③生动地展现了丰富多样的民族文化  ④它们看似陈旧  ⑤是了解中国文化和历史的一个重要窗口

    A④①③②⑤

    B②⑤①④③

    C③④①②⑤

    D③②⑤④①

  • 1.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绵密 幅射 不付众望

    B砥励 藐视 一愁莫展

    C凭据 挑畔 赏心悦目

    D贻误 履历 闻名遐迩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
    1995年8月,当“亚洲通信卫星2号”升空不久,突然发生爆炸,而这场灾难的元凶是由太阳活动引发的高空切变风,这是由空间天气突变而引发的灾难。
    空间环境中,有时呈现这种情景——太阳上的太阳风、磁层、电离层和热层中可影响空间和地面技术系统的运行和可靠性以及危及人类健康和生命的状态。科学研究表明,太阳是一个能量输出不断变化的天体,正是这些变化,才引起了高层大气和电离层状态的强烈扰动。同时,太阳有时能把百万吨带电物质,以每秒近千公里的高速度抛向地球,即发生太阳风暴,引起地球空间环境发生急剧变化。如地球磁层被压缩,绕地球赤道的高空环电流大大增加,电离层无线电通讯的临界频率会突然改变,高能带电离子流可增加3~5个量级等等。如有时太阳耀斑爆发,能量相当于全球50亿人每人引爆100万吨TNT。这些给人类活动造成灾害的突发性空间环境变化称为灾害性空间天气。
    灾害性空间天气造成的危害是多方面的,可导致卫星失控或坠落,通讯中断,导航定位不准,输电网等技术系统受到损害等灾害性事件发生。也可能引起人类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增高,皮肤癌患者增加。据统计,仅在航天领域,卫星故障中的大约40%与灾害性空间天气有关。
    为了研究和预报空间天气灾变规律,避免或减轻灾害性空间天气可能给人类活动带来的灾害和损失,一门把空间天气的监测、研究、模式、预报、效应、信息传输与处理以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加以综合与集成的新学科应运而生。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国防建设和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应用卫星、载人火箭、空间站以及地面技术系统的安全运行与剧烈变化的空间环境关系越来越密切,空间天气学就越发显得重要。我们相信,明天的空间天气预报也会像今天常规天气预报那样,为我国的建设和科学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2. 根据原文,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灾害性空间天气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尤其是必然导致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增高、皮肤癌患者增加

    B太阳风暴吹过地球时,能引起地球高能带电离子流增至3~5个量级

    C灾害性空间天气可导致卫星失控或坠落,据统计,有约40%的卫星故障与灾害性空间天气有关

    D在一般情况下,空间天气并不对人类活动造成灾害,但是,它具有突变性特征,因此,有时会造成突发性灾害

  • 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尽管对事物的错误认知源于感情的亲疏,但公正的灵魂会时刻提醒你,让你警惕感情陷阱的误区

    B环顾四周,对外语能力的强调已到了令人啼笑皆非的地步,外语考试五花八门,而语法的正确与否几乎变成了技术性苛求

    C国际社会认为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是人类走出当前人口剧增、资源枯竭、环境恶化的困境和未来发展的重要道路

    D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决定适时调整国债资金投向,加快禽流感防治设施建设,增强医疗机构的收治能力,有效遏制疫情向农村蔓延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
    转身
    李汉荣
    一转身,那个动人的身影就不见了,在人海里,想再次打捞到她,再次与她相遇,哪怕匆匆一瞬,都是不可能了,不可能了。
    在都市,在广场,在车站,在机场,在大街,在超市,在乡野,在人流聚散的地方,我经常有这种感受:转身,就是永别。
    在旅途上,这“转身”的频率更大,体验更多。一转身,那个清丽的少女不见了,她失踪于汹涌的街市人潮;一转身,那个少妇不见了,她那么端庄,贤淑写满了她的表情,然而,一转身,呼啸的列车载走了她;一转身,那个老者不见了,这是我极少见到的“经典老者”,满头银发,一身素净,眉宇间透出气定神闲的沉静和慈祥,一转身,他不见了,车门关闭,车轮转动,速度,不知把他带往何方,我甚至没有看见他的背影。
    那一次我在北京火车站等车,在拥挤的人流里,我不小心踩了右面一个年轻人,我正准备道歉或接受责备,却看见转过来的一张文雅谦和的脸,他说“对不起你,我挡着你了”,我竟然被感动,只顾欣赏这张善良的、有教养的脸,只顾欣赏这江南的表情,水的表情,却忘了对他说声谢谢,把最诚挚的心情告诉他。当我忽然记起,正要张口表达,人潮猛然涌了过来,一转身,我已找不到他,只看见攒动的人头,波动的各色衣服……
    还记得那年春天,我一人在秦岭深处行走,山路两旁开满野花,灯芯花,野草莓花,苜蓿花,蒲公英花……路旁的小河,清澈如镜,温柔如绸,淙淙的水声像母亲轻唤谁的乳名。四周的群山,一律被松树、柏树、桦树和茂密灌木覆盖。闻着花香,听着水声,看着山色,我恍然已走进古代,入了那“拈花微笑”的仙境。正在此时,迎面走来一位小女孩,她头上插了几朵野花,手里拿着一束菖蒲,好看的脸上满是羞涩,浑身洋溢着纯真的自然气息,但我不便过分地注意她,我怕她受到惊吓,于是我停下来,为她让路,然后静静地看她远去,欣赏着她的背影,却记不清她的眼睛和脸究竟是什么样子,匆匆一瞥里只得到“好看”的朦胧感觉。也许,或者是一定的,我这一生只有这一次和她相遇了,只有这一次,在她还是小女孩的时候。我突然感到十分失落和惆怅。怎么办呢?我想多看她一眼,看仔细些,我想在记忆里逼真地收藏一个像野花一样纯真的秦岭女孩,(这也许是她一生里最生动的瞬间),我记起了泰戈尔的诗句“你不知道你是多么美丽,你像花一样盲目”,我情不自禁地转过身来,沿着小女孩走去的方向走着,走到山路转弯的地方,出现了一个三岔路口,我已经无法知道小女孩走进了哪一条路径。就那么一转身,她消失在命运的路径,也许就是我此生永远不能踏上的路径……
    冬天,已经很冷了,西伯利亚寒流远道而来,遭遇袭击的当然是穷人,最可怜的是乞丐。乞丐不多,但不多的乞丐也常常有力地触动和唤醒我们冬眠的良心。在南大街路口,我看见一位衣服褴褛的中年乞丐,我急忙赶回家,拿上我去年穿过的那件防寒服找他,可是来到南大街,已不见了他,于是我在东大街找他,又在北大街找他,最后我来到丁字街,还是没有找到他,却遇到了一个老年乞丐。一转身,苦难交换了方向,交换了背影。于是我把防寒服披在这位贫苦老人的身上,希望他下降的体温稍稍回升,希望降温的人性稍稍回升。我由此想到徘徊在文明大街上的那些孤苦的身影.一转身,他们到哪里去了?而文明,你能否追上去,轻轻拉起那褴褛的衣襟,或者握起那空空的手,仔细看看他们的眼睛?他们到哪里去了。一转身?
    一转身,车窗外的河流已经不知去向;一转身,门前的那只鸟已不见踪影;一转身,天上的那座虹桥已经悄然消失;一转身,水里的鱼已经没入深渊;一转身,父亲已经走远,新垒的坟上,墓草青青……
    旭日一转身变成落日,青丝一转身变成白发,爱情一转身变成婚姻,诗一转身变成散文,羊群一转身变成毛衣……等一等,等一等,能否再转回来?

    1. “在人海里,想再次打捞到她”一句中,“打捞”这个词用得很妙,请简要分析。
  •                                          村庄的骨骼
    故乡多石头。
    嶙峋的岩石,大小不一的鹅卵石,半隐半现的青石、红沙石,一一交给村庄去记忆,交给微风去垂询。我想,远古时期,故乡应该是一片海洋吧?透过石头的纹理,我能触摸到一种来自大海的力量和温度。
    石头是村庄的骨絡。有了石头,村庄盖立得很硬气。与庄稼、树木一样,石头也是乡亲们生活中的重要元素。他们的院子用石头砌出低矮的围墙,吃饭用的桌凳是用一块石板和几只方石随意垒就的,牛、猪、鸡等牲畜的草棚,用的也是石头底基。乡亲们都把石头当成了自家兄弟,而不仅仅是一件件器具。
    石头呢,往往知恩图报,用它们的硬度和灵性点数着乡亲们的悲欢。有时候,你生气了,不妨就拿山路上的石子出气。你伸出脚,狠狠一踢,石子咕噜噜跑出很远,回头哀怜而调皮地看你,你的心怦然一动,会“噗”地笑出声来。再有,一只鸡,或者羊,不听话了,你捡起一块石头,“嗖”地一声扔出去。半空中,石头忽然动了恻隐之心,就悄悄偏离了要惩罚的目标。当然,你不会责怪石头的自作主张,反而感谢石头及时领悟了你的仁慈。
    父亲与石头的感情很深。父亲平生有两大愿望:除了供我们兄妹几个读书外,那就是要用石头造一座坚固的房子。父亲是一个老实巴交的庄稼人,多余的钱没几个,但力气是不惜的。父亲选好了一块朝阳的坡地,接下来的工作就是沿着高点直直地切下,清理出一片平整的地基。可以预料的是,土层中潜伏的那些规模庞大的石群与父亲的徒手之间将会有一场艰苦卓绝的战争,但我感到父亲似乎没有任何的犹豫和退缩。很多时候,父亲都是早早地出工,干到很晚才回来。父亲带回一身的冷气,手也被石头磨出了一道道的血痕,可他的脸上始终洋溢着满足的笑容。不知过了多长时间,父亲与石头的对话终于结束了。五年还是八年?我至今仍无法回想清楚这个重要的时段。因为在父亲孤军奋战的时候,我们这些不肖子女们正在山那边的教室里虚度光阴呢。但有一点我是知道的,就是那些堆积如山的材石,每一块都是父亲血汗相濡的兄弟。
    最终,这些石头们互相咬合着,心甘情愿地为父亲搭集成冬暖夏凉的石屋,成为父亲朝夕相守的朋友。
    父亲是在一块石头上坐着乘凉时离世的。那是夏天的一个傍晚,天气很闷热,山边的火烧云燃放得很绚烂。父亲光着膀子,肩头搭一条旧毛巾,虽然肋骨嶙峋,但仍硬朗得如一块花岗岩。然而,父亲却像大山一样倒下了,年仅68岁。父亲过世后,哥哥特意在他的墓道里放进一块石板。是让父亲歇脚用的吧?哥哥非常了解父亲对石头的感情。
    父亲故去十年了,石屋早已长满了青苔。哥哥想把石屋卖掉,把母亲接到城里住。谁知母亲说啥也不同意。她说,守着老屋,就是守着一份念想,她哪儿也不想去。哥哥拗不过,只好随她。
    母亲的床头放着一块扁圆形的鹅卵石,是父亲从山里捡回来,送给她磨手上的老茧的。30多年了,母亲一直没舍得扔。如今,这块鹅卵石晶亮光滑,已经像玉一样温润了。

    2. 作者用一段文字描述了父亲离世前后的情形,表达了对父亲怎样的情感?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岁己未,河朔大旱,镇阳帅自言忧农,督下祈雨甚急。厌禳①小数②,靡不为之,竞无验。既久,怪诬之说兴,适民家有产白驴者,或指曰:“此旱之由也。是物不死,旱胡得止?”帅闻,以为然。命亟取,将焚之。
    驴见梦于府之属某曰:“冤哉焚也!(天祸流行,民自罹之,吾何预焉?)若水旱之事,岂其所知!祸有存乎天,有因乎人。人者可以自求,而天者可以委之也。救旱之术多矣,盍亦求诸是类乎?求之不得,无所归咎,则存乎天也,委焉而已。不求诸人,不委诸天,以无稽之言,而谓我之愆。杀我而有利于人,吾何爱一死?如其未也,焉用为是以益恶?滥杀不仁,轻信不智,不仁不智,帅胡取焉?吾子,其属也,敢私以诉。”
    某谢而觉,请诸帅而释之。人情初不怿也。未几而雨,则弥月不解,潦溢伤禾,岁卒以空。人无复议驴。
    【注】①厌禳:古人祈祷免除灾祸的巫术。②小数:小法术。

    3. “人无复议驴”的原因是什么?
  • 1.   人生难免遇到波折。面对波折,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反应,作出不一样的审视和思考,收获新的人生经验。请以“波折”为话题,选择你熟悉的一个方面或角度,运用恰当的表达方式,写一篇有真情实感的文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立意自定,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6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