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总分:145分
考试类型:模拟试题
作答时间:90分钟
已答人数:359
试卷答案:有
试卷介绍: 2022年公路水运检测师桥梁隧道工程考试及答案已经整理好,需要备考的朋友们赶紧来刷题吧!
A小桥
B中桥
C大桥
D特大桥
A测点间距不应大于250mm
B发射与接收换能器应以相同高程同步升降,其相对高差不应大于50mm
C同一根桩的检测过程中,声波发射电压和仪器参数设置应随时校正
D声时值和波幅值有明显异常的部位,应调整参数重新检测
A划格法
B划又法
C剥离法
D拉开法
A在桥梁钢结构外观检查合格前,应进行零、部(杆)件的焊缝无损检验
B焊缝表面及探伤表面经外观检查合格后方可进行探伤
C检测区域为焊缝两侧至少10mm宽母材和热影响区宽度中的较小值
D探伤移动区应将表面涂装层擦拭干净
A取常用平面换能器一对,接于超声波仪器上,开机预热10min
B两个换能器辐射面的轴线始终保持垂直
C换能器辐射面间距的测量误差不应超过±1%,且测量精度为0.5mm
D换能器辐射面若置于地板或桌面上,应在换能器下面垫以吸声材料
A回弹值测量完毕后,应在有代表性的位置上测量碳化深度值
B碳化深度值测点数不应少于构件回弹测区数的30%
C当碳化深度值大于2.0mm时,应在每一测区测量碳化深度值
D测量值准确值1mm
A采用万能试验机加载时,加载速度不应超过20N/s
B采用砝码及辅助装置加载时,每次增加砝码不宜超过20kg
C测量变形量时持荷时间不应短于1min
D测量变形量时每根试件测试1次
A变形性能试验
B防水性能试验
C材料性能试验
D承载性能试验
A多跨或跨径大于30m的石拱桥
B跨径大于350m的钢桁架拱桥
C跨径大于或等于100m的钢筋混凝土拱桥
D跨径大于或等于300m的钢箱拱桥
A粘贴钢板
B加宽改造
C支座更换
D裂缝修补
A2.0%,0.2%
B3.0%,0.3%
C0.2%,2.0%
D0.3%,3.0%
A屈服强度
B疲劳性能
C拉伸强度
D伸长率
A2L/c时刻前有明显的缺陷反射波,有桩底发射波信号
B2L/c时刻前有严重的缺陷反射波,有桩底反射波信号
C2L/c时刻前有明显的缺陷反射波,桩底反射信号不明显
D2L/c时刻前有严重的缺陷反射波,无桩底反射波信号
A降低混凝土的强度
B降低混凝土的弹性模量
C加速混凝土的碳化
D引起并加速钢筋的锈蚀
A主要承重构件及次要构件的主要受力部位
B次要构件及承重构件的主要受力部位
C主要承重构件及承重构件的主要受力部位
D主要承重构件及钢筋锈蚀电位测试结果表明钢筋锈蚀稳定的部位
A表观缺陷
B基础冲刷及掏空
C河床断面测量
D墩柱垂直度
A当桥梁结构或构件的承载能力检算系数评定标度为1~2时,结构或构件的总体状况较好,应进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评定检算
B当桥梁结构或构件的承载能力检算系数评定标度D≥3时,应进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评定检算
C进行正常使用极限状况评定检算时,采用引入检算系数Z的方式对限制应力、裂缝宽度和结构变形进行修正计算
D桥梁结构检算应针对结构主要控制截面,薄弱部位和出现严重缺损部位
A净跨径
B计算跨径
C标准跨径
D组合跨径
A80,2类
B80,3类
C78.6,2类
D78.6,3类
A简支梁桥
B连续梁桥
C悬臂梁桥
D连续刚构桥
A55
B60
C65
D70
A2.0 cd/m2
B2.5 cd/m2
C4.0 cd/m2
D5.0 cd/m2
A不大于75dB(A声级)
B不大于80dB(A声级)
C不大于85dB(A声级)
D不大于90dB(A声级)
A1m
B2m
C3m
D5m
A30~90d
B16~30d
C15~20d
D1~15d
A初期支护变形完全稳定
B初期支护变形基本稳定
C围岩变形完全稳定
D初期支护完成
A不宜小于2.0%
B不宜小于1.5%
C不宜小于1.0%
D不宜小于0.5%
A0.1mm
B0.2mm
C0.3mm
D0.4 mm
A5MPa
B6MPa
C8MPa
D10MPa
A≤70mm
B≤50mm
C≤200mm
D≤300mm
A养护检查等级为I级的桥梁,定期检查周期不得超过1年
B养护检查等级为Ⅱ级的桥梁,定期检查周期不得超过2年
C养护检查等级为Ⅱ级的桥梁,定期检查周期不得超过3年
D养护检查等级为Ⅲ级的桥梁,定期检查周期不得超过3年
A浅层平板载荷试验
B深层平板载荷试验
C基桩荷载试验
D圆锥动力触探试验
A传感器出现严重变形,使力曲线最终未归零
B锤击发生偏心,两侧力信号幅值相差50%
C受触变效应的影响,桩在多次锤击下承载力下降
D四通道测试数据不全
A取样部位处混凝土应有明显的钢筋锈胀
B每一测区取粉的钻孔数量不宜少于3个,取粉孔可与碳化深度测量孔合并使用
C同一测区不同孔相同深度的粉末可收集在一个塑料袋内,质量不少于25g
D采集粉末后,塑料袋应立即封口保存,注明测区、测孔编号及深度
A按单个构件检测时,测区应均匀布置,每个构件上的测区数不少于10个
B最大尺寸大于5m的构件,应适当增加测区数量
C测区应均匀分布,相邻两测区的间距不宜小于3m
D构件上每一测区不应少于10个测点
A采用普通成型工艺的混凝土
B采用特种成型工艺的混凝土
C蒸汽养护出池后经自然养护7d以上,混凝土表层湿润
D自然养护且龄期为(14~1000)d
A环刚度
B抗局部横向荷载性能试验
C抗均布荷载性能试验
D弯曲后抗渗漏性能试验
A加载速率为100MPa/min
B加载时以预应力钢绞线抗拉强度标准值的40%、60%、80%分3级等速加载
C加载到钢绞线抗拉强度标准值的80%后,持荷1h
D持荷1h后缓慢加载至试样破坏
A增强安全风险意识
B改进施工措施
C规范预案预警预控管理
D有效降低施工风险
A桥面铺装维修
B粘贴钢板
C普通螺栓更换
D钢结构涂装防护
A视隧道长度的不同,测区总长度为隧道长度的5%~10%
B纵向测点取灯具间距长度,沿隧道长度均匀布设5个测点
C横排测点由中间向两边对称布置,分别取路中心、行车道中线、路缘点、侧墙2m处
D测区照度为测点照度中位值
A氧气含量始终保持在19.5%以上
B氧气含量始终保持在17.5%以上
C二氧化碳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不超过18000mg/m3
D二氧化碳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不超过9000mg/m3
AⅡ级围岩预留变形量10~50mm
BⅢ级围岩预留变形量20~50mm
CⅣ级围岩预留变形量60~120mm
DV级围岩预留变形量80~120mm
A注浆钢管直径不宜小于50mm
B注浆钢管直径不宜小于70mm
C采用多循环方式注浆加固的,每循环注浆长度宜为5~20m
D采用多循环方式注浆加固的,每循环注浆长度宜为3~5m
A止水带偏离衬砌厚度中线不超过30mm
B止水带搭接长度一般不小于100mm
C止水带偏离衬砌厚度中线不超过50mm
D止水带搭接长度一般不小于50mm
A初喷厚度宜控制在15~20mm
B初喷厚度宜控制在20~50mm
C复喷厚度不宜小于150mm
D复喷厚度不宜小于50mm
ABQ值550
BBQ值500
CBQ值450
DBQ值400
A半成品质量检验单
B隧道施工监控报告
C设计变更图
D衬砌混凝土配合比试验记录
A技术状况等级为三、四、五类的桥梁
B拟提高荷载等级的桥梁
C需通过特殊重型车辆荷载的桥梁
D发生火灾后的桥梁
A检验桥梁设计与施工的质量
B评定桥梁结构的实际承载能力
C验证桥梁结构设计理论和设计方法
D桥梁结构动力特性及动态反应的测试研究
A对
B错
A对
B错
A对
B错
A对
B错
A对
B错
A对
B错
A对
B错
A对
B错
A对
B错
A对
B错
A对
B错
A对
B错
A对
B错
A对
B错
A对
B错
A对
B错
A对
B错
A对
B错
A对
B错
A对
B错
A对
B错
A对
B错
A对
B错
A对
B错
A对
B错
A对
B错
A对
B错
A对
B错
A对
B错
A对
B错
A暗挖法城市隧道
B盾构法土质隧道
C钻爆法山岭隧道
D掘进机法岩石隧道
A水温
BpH值
C电导度检测
D水质化学分析
A根据受影响的结构决定采取的检查方法
B检查的内容和方法原则上应与定期检查相同
C应针对受影响的结构或结构部位做重点检查
D当难以判明缺损的原因、程度等情况时,应做专项检查
A一氧化碳浓度
B烟雾浓度
C能见度
D噪声
A对于横向裂缝,状况值评定可降低1个等级
B对于横向裂缝,状况值评定可升高1个等级
C宽度为0.3~0.5mm以上裂缝,其分布密度大于200cm/㎡时,可提升1个评定等级
D宽度为0.3~0.5mm以上裂缝,其分布密度小于200cm/m2时,可降低1个评定等级
A拱顶下沉测试精度应优于1.5mm
B拱顶下沉测试精度应优于2mm
CⅡ级围岩测试断面纵向布设间距为50~100m
DV级围岩测试断面纵向布设间距为5~10m
A-0.33mm
B+0.33mm
C-3.65mm
D+3.65mm
A+0.22mm
B+0.11 mm
C-0.22 mm
D-0.11mm
A1次/1d
B1次/(2~3)d
C1次/3d
D1次/(3~7)d
A急剧变形
B缓慢变形
C基本稳定
D稳定
A杆体材料为钢材的锚杆,其断后伸长率A不应小于18%
B杆体材料为钢材的锚杆,其断后伸长率A不应小于16%
C杆体直径和壁厚允许偏差≤4%
D杆体直径和壁厚允许偏差≤5%
A锚杆间距不宜大于锚杆长度的1/2且不宜大于1.5m
B锚杆间距不宜大于锚杆长度的1/2且不宜大于2.0m
C锚杆直径宜采用25~32mm
D锚杆直径宜采用20~28mm
A锚杆钻孔深度应符合设计要求,与设计锚杆长度允许偏差为±50mm
B锚杆钻孔深度应符合设计要求,与设计锚杆长度允许偏差为±150mm
C锚杆长度不应小于设计长度,抽检频率为15%
D锚杆长度不应小于设计长度,抽检频率为10%
A饱满
B不饱满
C局部欠饱满
D不确定
A悬吊作用
B成层作用
C组合拱作用
D挤压作用
A缺损状况
B混凝土电阻率
C材质强度
D自振频率
A缺损状况
B混凝土电阻率
C钢筋锈蚀电位
D自振频率
A铰缝承载能力
B主梁跨中正夸矩
C主梁支点附近最不利剪力
D主梁1/4截面附近最不利弯剪组合效应
A跨中截面挠度和应变
B支点最大负弯矩
C支点截面最大剪力
D梁端最大水平位移
A主要测点静力荷载试验校验系数大于1
B主要测点相对残余变位或相对残余应变超过20%
C试验荷载作用下,桥墩出现不稳定沉降变位
D试验荷载作用下裂缝扩展宽度超过规范限值,卸载后裂缝闭合
A钢筋分布及锈蚀情况
B结构裂缝深度
C结构空洞分布情况
D钻芯法检测
A钻孔测试,一般采用厚度振动式换能器
B平面测试,一般采用径向振动式换能器
C钻孔测试,一般采用径向振动式换能器
D平面测试,一般采用厚度振动式换能器
A声速降低
B接收首波衰减
C接收频率降低
D接收波形畸变
A100mm
B125mm
C150mm
D200mm
A应采用平测法
B裂缝中不能有积水和泥浆
C应采用钻孔对测法
D当有钢筋穿过裂缝并与两换能器的连线平行时,两换能器的连线应与该钢筋相距50mm以上
A试验桩检测时,最大加载量宜采用承载力容许值的2.0倍
B工程桩检测时,最大加载量根据设计要求选取
C工程桩检测时,检测数量不宜少于3根
D试验桩检测时,检测数量应进行全覆盖检测
A加载反力装置的承载能力不应小于最大加载量的1.5倍
B可采用锚桩横梁反力装置、压重平台反力装置或锚桩压重联合反力装置
C采用压重平台反力装置时,试验过程中在确保均匀、稳固时可根据要求调整压重
D有条件时,可利用工程桩作为压重平台的堆载支点
A沉降测量仪器可采用位移传感器,也可采用大量程百分表
B沉降测点应设置于桩顶位置
C基准梁应具备足够的刚度,为保持稳定,应两端均固定于基准桩上
D量测仪表应有遮挡设施,严禁日光直射基准梁,并保证被检区域不受冲击
A被检桩在某级荷载作用下的沉降量大于前一级荷载沉降量的5倍,且桩顶总沉降量大于40mm
B被检桩在某级荷载作用下的沉降量大于前一级荷载沉降量的2倍,且经24h尚未稳定,同时桩顶总沉降量大于40mm
C工程桩验收时,荷载已达到承载力容许值的2倍或设计要求的最大加载量,且沉降达到稳定
D桩身出现明显破坏现象
A1500kN
B1350kN
C1650kN
D750kN
A摩擦系数不大于0.3
B在竖向设计承载力作用下,盆环上口径向变形不大于盆环外径的0.05%
C在竖向设计承载力作用下,支座压缩变形不大于总高度的0.05%
D支座竖向设计转动角度不小于0.02 rad
A将待测试支座安置于试验机承载板上,并对准中心位置
B在支座顶、底板间对称安装4只百分表,测量支座竖向压缩变形
C在盆环上口相互垂直的直径方向安装4只千分表,测量支座盆环径向变形
D正式加载前对支座预压3次,预压荷载为1.5倍支座竖向设计承载力
A3次,1.0%
B3次,10%
C5次,1.0%
D5次,10%
A1.5倍,5级
B1.5倍,10级
C2.0倍,5级
D2.0倍,10级
A记录每一级的位移量
B加载至检验荷载,稳压3min,卸载至初始压力
C测定摩擦系数
D测定残余变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