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总分:100分
考试类型:模拟试题
作答时间:120分钟
已答人数:9
试卷答案:有
试卷介绍: 聚题库整理了公卫执业医师考试第三单元模拟试题,还能在线查看答案解析,需要备考的朋友们赶紧来刷题吧!
A呼吸链复合体工
B呼吸链复合体Ⅱ
C呼吸链复合体Ⅲ
D呼吸链复合体Ⅳ
E泛醌
A对自身的编码基因有反向激活功能的调节蛋白
B有激活一组基因表达作用的调节蛋白
C有抑制其他基因表达作用的调节蛋白
D有激活某一基因表达作用的调节蛋白
E有调节某一基因表达作用的调节蛋白
A基因组结构庞大
B重复序列丰富
C转录产物为多顺反子
D内含子与外显子相问排列
E不同的剪接方式可产生不同的mRNA
A由乳清酸与PRPP反应生成乳清酸核苷酸
B合成磷酸核糖胺
C合成磷酸核糖焦磷酸
D氨基甲酰磷酸合成酶催化生成氨基甲酰磷酸的反应过程
E以上都不是
A尿酸
B尿素
C肌酐
Dβ丙氨酸
E尿胆素
A酪氨酸
B甘氨酸
C色氨酸
D丙氨酸
E谷氨酸
ATATA盒
B增强子结合蛋白
C操纵子
D酪氨酸蛋白激酶
ERNA聚合酶Ⅱ
A肝癌
B前列腺癌
C淋巴癌
D膀胱癌
E白血病
A砷化物
B铬酸盐
C氯乙烯
D石棉
E氯甲醚
A膀胱癌
B皮肤癌
C白血病
D肺癌
E肾脏肿瘤
A队列调查
B病例一对照调查
C职业病体检
D横断面调查
E劳动能力鉴定
A定期监督检查
B不定期监督检查
C专题监督检查
D以上都是
E以上都不是
A病例一对照研究
B回顾性调查
C队列研究
D前瞻性研究
E横断面调查
A加压素
B心钠素
C胰岛素
D甲状腺素
E血小板源生长因子
ADNA上TT二聚体的切除鲣复系统有缺陷
B紫外光照射导致色素沉积
C大量失水
D维生素A缺乏
E维生素PP缺乏
A合成脂肪酸
B氧化供能
C合成酮体
D合成胆固醇
E异生为糖
A一群个体中不引起死亡的最高剂量
B阈剂量
C未能观察到任何对机体损害作用的最低剂量
D未能观察到任何对机体损害作用的最高剂量
E人类终身摄入该化合物未引起任何损害作用的剂量
A确定化学毒物能否产生损害效应
B确定人体接触化学毒物的总量和特征
C测算化学毒物在接触人群中引起危害概率的估计值,及其不确定度
D阐明化学毒物剂量与接触群体(实验动物或人)反应之间的定量关系
E阐明待评化学毒物所致毒效应的性质和特点
A考虑实验动物资料外推到人的不确定性SF取100倍
B考虑实验动物资料外推到人的不确定性SF取50倍
C考虑实验动物资料外推到人的不确定性SF取10倍
D考虑实验动物资料外推到人的不确定性SF取5倍
E考虑实验动物资料外推到人的不确定性SF取2倍
A安全限值是对环境介质中有害因素规定的限量要求
B安全限值一般由LOAEL和NOAEL缩小一定倍数来确定
CMAC是指车间内工人工作地点空气中化学物不可超越的浓度
DRfD用于致癌物的危险度评价
EADl指允许正常成人每日由外环境摄人体内的特定化学物总量
ALD是指某种化学毒物能引起机体死亡的剂量
BLDs0是指化学毒物引起一半受试对象出现死亡所需要的剂量
CLD㈣是指化学毒物引起受试对象全部死亡所需要的最小剂量
DLD01是指化学毒物引起试验对象中的个别成员死亡的最低剂量
ELD0是指化学毒物不引起试验对象出现死亡的最小剂量
A致癌
B致畸
C动脉粥样硬化
D衰老
E遗传性疾病
A代谢活化成终致癌物过程的中间代谢产物
B不经代谢活化即有致癌活性的物质
C兼有引发(启动)、促长、进展作用的物质
D需经代谢活化才有致癌活性的物质
E经代谢转化最后产生的有致癌活性的代谢产物
A肿瘤细胞的遗传学改变包括癌基因和肿瘤抑制基因
B正常细胞转化为肿瘤细胞最少有癌基因和肿瘤抑制基因的改变
C肿瘤抑制基因可抑制肿瘤细胞的肿瘤性状表达
D肿瘤抑制基因不能表达或其基因产物去活化时才容许肿瘤性状的表达
Eras和myc基因属于肿瘤抑制基因
A经皮肤染毒可以分为定性和定量试验
B常用大鼠代替猪、豚鼠和家兔作为实验动物主要因为经济原因
C大鼠或小鼠的浸尾试验为皮肤染毒的定量试验
D皮肤染毒的定量试验是为了获得经皮肤吸收的剂量一反应关系
E可以用化学法和机械法对大鼠进行脱毛
A喂饲
B灌胃
C吞咽胶囊
D静式吸入
E皮肤敷贴
A己烯雌酚
B2一萘胺
C黄曲霉毒素B1
D砷及其化合物
E双氯甲醚
A着床前期
B器官形成期
C胎儿期
D植入前期
E胚胎期
A着床前期
B器官形成期
C胎儿期
D植入前期
E胚胎期
A生物膜两侧存在浓度梯度
B脂溶性大的外源化学物易于通过生物膜
C处于解离状态的外源化学物易于通过生物膜
D不需能量
E不需载体
A氧化反应(有MF0催化)
B氧化反应(非MF0催化)
C还原
D水解
E结合
A职业病
B职业性疾病
C工作有关疾病
D工作多发病
E职业性特征
A即使早期诊断,也得不到较好的预后
B病因明确,控制有害因素可消除或减少发病
C病因大多是可检测和识别的,具有明显的接触剂量反应关系
D往往为群体发病,在接触同一有害因素的人群中常有一定数量的发病
E同时具有医学和法律概念
A脑胆碱酯酶活力测定
B尿中有机磷代谢产物量测定
C呕吐物中有机磷量测定
D全血胆碱酯酶活力测定
E全血有机磷量测定
A一氧化碳
B氯气
C苯
D二氧化碳
E氯乙烯
A经皮肤吸收
B经消化道吸收
C经呼吸道吸收
D经皮肤和呼吸道同时吸收
E经消化道和经皮肤同时吸收
A易兴奋、震颤、口腔炎
B周围神经炎、腹痛、贫血
C贫血、易兴奋、皮疹
D口腔炎、发热、皮疹
E口腔炎、腹痛、肾功能障碍
A造血系统
B锥体外系
C循环系统
D呼吸系统
E肌肉骨骼系统
A工艺改革,以无毒代有毒、低毒代高毒
B生产过程机械化、自动化、密闭化
C厂房建筑和生产过程的合理安排
D加强通风排毒
E个体防护
A赫恩小体
B高铁Hb
C尿对苯二酚
D尿酚
E尿对苯硫醇
A2个点
B1个点
C3个点
D4个点
E5个点
A麻醉作用
B呼吸道刺激作用
C脱脂性皮炎
D造血系统损伤
E类神经症
A男用避孕套
B女用避孕套
C阴道隔膜
D外用杀精药
E宫内节育器
AFSH升高,LH水平增高;雌激素水平与孕激素水平下降
BFSH、LH水平下降,雌、孕激素水平升高
CFSH水平升高,LH水平下降,雌、孕激素水平不变
DFSH水平下降,LH水平升高,雌、孕激素水平升高
EFSH水平不变,LH水平升高,雌、孕激素水平升高
A较高的个人心理安全
B恰当的自我评价
C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心境
D较高的工作学习效率
E稳定的生活环境
A2岁以下儿童是营养不良的高发人群
B体重低下主要反映患儿有急性营养不良
C生长迟缓主要反映患儿有长期慢性营养不良
D面颊部脂肪层厚度是判断营养不良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
E极度消瘦患儿系长期能量及各种营养素缺乏所致
A四肢先于躯干
B上肢先于下肢
C躯干先于四肢
D头部领先发育
E躯干领先发育
A自杀
B肿瘤
C溺水
D砸死
E他杀
A皮肤
B消化道
C呼吸道和皮肤
D消化道和皮肤
E以上都不是
A上风口喷洒
B作物根部喷洒
C随雨雪降落
D下风口喷洒
E运输中混放
A游离Si02纤维的直径和长度
B游离Si02类型
C游离Si02含量
D个体因素
E肺内游离Si02粉尘蓄积量
A接触机会、接触方式、接触时间、个体危险因素,其中个体危险因素是决定机体所受危害剂量的主要因素
B接触机会、接触方式、接触时间、接触的浓度(强度),其中接触机会和接触方式是决定机体所受危害剂量的主要因素
C接触机会、接触方式、接触时间、接触的浓度(强度),其中接触机会和接触时间是决定机体所受危害剂量的主要因素
D接触机会、接触方式、接触时间、接触的浓度(强度),其中接触时问和接触浓度(强度)是决定机体所受危害剂量的主要因素
E接触机会、接触方式、接触时间、接触的浓度(强度),其中接触方式和接触浓度(强度)是决定机体所受危害剂量的主要因素
A其他实验使用的放射源
B建材放射性
C宇宙辐射
D室内空气
E探测器本身的放射性
A结膜炎
B晶状体混浊
C视网膜剥离
D角膜炎
E视网膜灼伤
A体温升高明显,一般为40℃以上,多伴有不同程度意识障碍
B大量出汗导致明显脱水表现
C短暂晕厥
D一系列休克表现
E以上都不是
A听觉适应
B听觉疲劳
C听力损伤
D噪声聋
E爆震性耳聋
A光电效应
B康普顿效应
C光核反应
D正负电子对效应
E瑞利散射
A氧需等于氧上限
B氧需不超过氧上限
C氧需超过氧上限
D氧债几乎等于氧需
E氧债等于氧需
A生产工艺过程
B生产过程
C劳动环境
D生产环境
E劳动过程
A等长收缩
B等张收缩
C交替收缩
D间断性收缩
E频繁收缩
A形状
B浓度
C分散度
D比重
E荷电性
A含游离二氧化硅粉尘
B含结合型二氧化硅粉尘
C水泥尘
D石棉尘
E煤矽尘
A棉、麻等植物性粉尘
B霉变枯草粉尘
C田间飞扬的粉尘
D粮谷粉尘
E飞扬的人畜粪肥粉尘
A尘源性支气管炎
B职业性变态反应性肺泡炎
C棉尘病
D石棉肺
E职业性哮喘
A变态反应性肺泡炎
B粉尘沉着症
C化学性肺炎
D尘肺
E以上都不是
A0.5~1年
B1~2年
C2~3年
D3~4年
E4年
A常见呼吸道疾病、消化道疾病、蛲虫病和佝偻病
B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上呼吸道感染仍较多,消化道疾病下降
C与卫生习惯和生活条件有密切关系的蛔虫、沙眼感染最多见
D沙眼和蛔虫感染率明显减少,龋患率也呈下降趋势
E肾炎、肝炎、结核病等较前增多,慢性鼻炎、副鼻窦炎多见
A遗传因素决定了一切
B遗传赋予了生长的潜力,环境决定了生长发育的现实性
C基因决定了最终身高
D营养决定了最终身高
E体育锻炼决定最终身高
A中暑
B噪声性耳聋
C手臂振动病
D减压病
E高原病
A中暑
B噪声性耳聋
C手臂振动病
D减压病
E高原病
A中暑
B噪声性耳聋
C手臂振动病
D减压病
E高原病
A中暑
B噪声性耳聋
C手臂振动病
D减压病
E高原病
A中暑
B噪声性耳聋
C手臂振动病
D减压病
E高原病
ANeyman偏倚
B选择偏倚
CBerkson偏倚
D信息偏倚
E混杂偏倚
ANeyman偏倚
B选择偏倚
CBerkson偏倚
D信息偏倚
E混杂偏倚
ANeyman偏倚
B选择偏倚
CBerkson偏倚
D信息偏倚
E混杂偏倚
ANeyman偏倚
B选择偏倚
CBerkson偏倚
D信息偏倚
E混杂偏倚
A评价营养状况
B婴幼儿头部发育变化
C青春期体形的变化特征
D反映形态和呼吸功能发育
E表示躯干发育
A评价营养状况
B婴幼儿头部发育变化
C青春期体形的变化特征
D反映形态和呼吸功能发育
E表示躯干发育
A烟尘
B气体
C分散性气溶胶
D有机溶剂
E凝集性气溶胶
A烟尘
B气体
C分散性气溶胶
D有机溶剂
E凝集性气溶胶
A烟尘
B气体
C分散性气溶胶
D有机溶剂
E凝集性气溶胶
A41~55dB
B24~50dB
C26~40dB
D56~70dB
E71~90dB
A41~55dB
B24~50dB
C26~40dB
D56~70dB
E71~90dB
A41~55dB
B24~50dB
C26~40dB
D56~70dB
E71~90dB
A41~55dB
B24~50dB
C26~40dB
D56~70dB
E71~90dB
A反转录酶
B端粒酶
C末端转移酶
D甲基转移酶
E连接酶
A反转录酶
B端粒酶
C末端转移酶
D甲基转移酶
E连接酶
A1天
B5天
C7天
D14天
E30天
A根据结构活性关系及理化性质推测可能有腐蚀性的物质
B经皮途径染毒显示有很强的系统毒性的物质
C在急性经皮试验中染毒剂量达2000mg/kg仍未产生皮肤刺激症状
DA、B均是
EA、B、C均是
A2.o~5.9为中等刺激性
B0.5~1.9为中等刺激性
C6.O~8.0为中等刺激性
D2.O~5.9为轻刺激性
Eo~o.4为轻刺激性
A一氧化碳
B氮氧化物
C氯气
D氨气
E二氧化硫
A气体的化学结构
B气体水溶解度
C气体的浓度
D气体的接触时间
E机体的应激能力
A慢性结膜炎
B神经一精神症状
C慢性鼻炎
D牙齿酸蚀症
E慢性支气管炎
A对人类致癌方面充分的证据
B充分的动物实验结果证明
C已建立了动物模型
D有限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的结果
E经动物实验及流行病学调查
A黄曲霉毒素
B联苯胺
C砷化合物
D甲醛
E2一萘胺
A多环芳烃类
B直接烷化剂
C间接烷化剂
D芳香胺类
E亚硝胺及亚硝酰胺
A检查是否出现白指、白手
B冷水试验
C指端甲皱微循环
D振动觉
E尿羟脯氨酸
A腕三角软骨盘损伤
B外科病雷诺综合征
C腱鞘炎
D颈椎病
E三氯乙烯中毒
A继续做砂轮工,服用活血通络中药
B继续做砂轮工,每年复查一次
C调离接触振动工作,每年复查一次
D调离接触振动工作,做运动疗法
E病例不详,应先判断是轻度或重度局部振动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