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

1405年7月11日,明朝永乐皇帝朱棣怀着对普天之下“共享太平之福”的政治理想,派郑和七下西洋,从此,郑和云帆高张、鹤舞天风,开始了历时28年的漫漫海上丝路历程。由此可知,郑和航海精神是源于()。

A. 天朝上国观念
B. 闭关锁国思想
C. 殖民霸权主义野心
D. 儒家兼济天下胸怀

查看答案
该试题由用户996****18提供 查看答案人数:16436 如遇到问题请 联系客服
正确答案
该试题由用户996****18提供 查看答案人数:16437 如遇到问题请联系客服

相关试题

换一换
热门试题
颐和园造园体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主要是在()上面。 中国皇家园林的思想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体现了君主() 俗话说“普天之下”的下一句是什么? 公元1421年,永乐皇帝将明朝首都迁到北京。1982()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是()中的名句。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被称为“人人都是奴隶”的制度是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出自我国哪部典籍() 郑和下西洋是明代永乐、宣德年间的一场海上远航活动,首次航行始于永乐三年(1405年),末次航行结束于宣德8年(1433年),共计七次。2020年7月11日,郑和下西洋()周年 明朝永乐皇帝的名字叫什么 明朝永乐皇帝的名字叫什么 从西周“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到战国“废井田,开阡陌”,直接反映了() 明代永乐皇帝朱棣自认为是玄武大帝转世,曾大修()。 从西周“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到战国商鞅“废井田,开阡陌”,直接反映了()。 从西周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到战国商鞅“废井田,开阡陌”直接反映了() 从西周“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到战国时期“废井田,开阡陌”,这直接反映了() 弘治年间,明朝第三位皇帝朱棣的庙号叫什么() 曾经被明朝皇帝朱棣称其作品为“残山剩水”的两位画家是()。 苗族“刻道”歌展现了人们对婚姻自由、希望普天之下皆可开亲的渴望,反映了那个时代苗族进步发展的文化需求。 永乐大帝朱棣的“棣”的读音是?()
购买搜题卡 会员须知 | 联系客服
会员须知 | 联系客服
关注公众号,回复验证码
享30次免费查看答案
微信扫码关注 立即领取
恭喜获得奖励,快去免费查看答案吧~
去查看答案
全站题库适用,可用于E考试网网站及系列App

    只用于搜题看答案,不支持试卷、题库练习 ,下载APP还可体验拍照搜题和语音搜索

    支付方式

     

     

     
    首次登录享
    免费查看答案20
    微信扫码登录 账号登录 短信登录
    使用微信扫一扫登录
    登录成功
    首次登录已为您完成账号注册,
    可在【个人中心】修改密码或在登录时选择忘记密码
    账号登录默认密码:手机号后六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