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符合文意的是
  材料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探索小行星防御新路径 李明涛 浩瀚太阳系中,围绕太阳公转的不仅有八大行星,还有千千万万个头不等、形状各异、运行轨道不同的小行星。它们在装点太空的同时,也带来撞击地球的风险和隐患。人们或许认为这是杞人忧天,但只要看看月球上大大小小的陨石坑,就知道此类事件并不新鲜。之所以察觉不到,是因为人们记录这些事件的历史还太短。 大量证据表明,6600万年前,一颗直径约10公里的小行星撞击了墨西哥湾,生存了1.6亿年的恐龙因此灭绝。2013年,一颗直径约18米的小行星在俄罗斯车里雅宾斯克约30公里高空爆炸,当量约相当于30颗广岛原子弹,导致近1500人受伤。这如果发生在人口稠密地区,后果会更严重。可见,小行星防御与人类未来息息相关,各航天大国都在开展此项研究。 如果小行星真要撞击地球应怎么办?科学家们设计了多种办法。第一招是使用核武器将小行星炸成碎块,但碎块可能还会飞向地球。第二招是用飞行器拖走小行星,不过这对大尺寸小行星无能为力。第三招是利用激光烧蚀小行星,这一技术尚待发展。 第四招是利用万有引力,缓慢牵引小行星使其改变运行轨道,不过这需要较长预警时间。第五招是动能撞击,即利用飞行器撞击小行星,使其瞬间改变速度,并逐渐偏转其轨道,这是目前最成熟可行的技术手段。 国外不久前发射了一枚航天器,开展“双小行星重定向测试任务”。这是人类首次进行小行星防御测试,也是动能撞击技术在深空中的首次验证。该航天器重约550千克,将会在2022年10月“迪迪莫斯”双小行星系统接近地球时,以约6.6公里/秒的高速去撞击该系统中的“小月亮”。就像地球有月球,有些小行星也有自己的卫星。“迪迪莫斯”就由一颗直径约780米的主星和一颗直径约160米的“小月亮”组成。这颗“小月亮”像钟表指针一样运转,它每11小时55分钟环绕主星运行一圈。预计撞击后,其绕转周期将缩短 10分钟左右,届时人们可通过地面望远镜观测到绕转周期的改变。 这一任务设计得相当巧妙。首先,选择的实验对象无论怎么受到撞击,未来几百年都不可能撞击地球,这是为了防止弄巧成拙,把本来无害的小行星导向地球。其次,通过测量绕转周期改变量来评估撞击效果,这就规避了直接测量微弱速度改变的难题。再者,撞击窗口选在2022年这颗小行星距地球仅1100万公里处,人们可利用地面光学和雷达望远镜对撞击过程进行全程监测。同时,这一任务还计划开展柔性太阳能帆板、新型电推进系统等多项新技术试验,为未来深空探索积累宝贵经验。 防御小行星撞击是人类面对的共同任务,我国对此同样高度重视。国家把建设近地小行星防御系统作为未来重要航天项目之一,提出“以石击石”“末级击石”等中国特色的小行星防御方案。期待我国未来能够为防御小行星撞击、保护地球家园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有删改)
单选题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符合文意的是  

A. 恐龙的灭绝表明,体积大的小行星撞击地球可能会给人类带来灭顶之灾。
B. 动能撞击作为最成熟最可行的手段,是人类防御小行星撞击威胁的首选。
C. 本次小行星防御测试会产生大量碎片,可能给地球生态环境带来严重影响。
D. 我国采用“以石击石”“末级击石”等中国特色方案建设近地小行星防御系统。

查看答案
该试题由用户520****46提供 查看答案人数:37652 如遇到问题请 联系客服
正确答案
该试题由用户520****46提供 查看答案人数:37653 如遇到问题请联系客服

相关试题

换一换
单选题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符合文意的是  
A.恐龙的灭绝表明,体积大的小行星撞击地球可能会给人类带来灭顶之灾。 B.动能撞击作为最成熟最可行的手段,是人类防御小行星撞击威胁的首选。 C.本次小行星防御测试会产生大量碎片,可能给地球生态环境带来严重影响。 D.我国采用“以石击石”“末级击石”等中国特色方案建设近地小行星防御系统。
答案
单选题
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被誉为“石佛”的李昌镐的取胜之道就是不追求妙手。 B.灵感只能偶得,是无法刻意练习的。手艺是天长日久打磨出来的。 C.妙手是最高效率的行棋,总能让棋手一着制胜。 D.很多艺术家总觉得缺乏灵感,苦苦寻找灵感,结果往往不能如愿,事业每况愈下。
答案
单选题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姆佩巴效应是一种过度冷却效应,布朗里奇的实验可能只是发现了另一个类似的冷却效应,所以,他的发现不可能终结姆佩巴效应的争论。 B.布朗里奇做实验时特别注意控制实验的环境,即容器的类型和水样在冰箱中的位置,这是他发现“杂质说”的关键因素。 C.根据布朗里奇的冻结点与水中的杂质有关的理论,我们可以推知含有少量水分的食物在冰箱中的冻结速度一定比自来水冻结速度快。 D.归根到底,姆佩巴效应的出现,跟热水与冰箱的温差、溶质的浓度,以及溶于水的杂质——盐类有关。
答案
单选题
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第一段的中心句是“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 B.第五段引用了孟子和曾子的话,孟子的话引作论据,曾子的话引作论点。 C.第五段中“但是他日日在那里尽责任,便日日在那里得苦中真乐,所以他到底还是乐不是苦呀”中的“他”指代的是仁人志士和诸圣诸佛。 D.本文以“最苦与最乐”为题,而不以“苦与乐”为题,是因为本文从“最苦”和“最乐”两个侧面来谈“人要尽责任”的道理,“苦与乐”与本文的主要内容“尽责任”关系不大。
答案
单选题
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
A.《春》一文的作者用诗的笔调,描绘了大地回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景象, 抒发了热爱春天、赞美春天的感情。 B.《荷花淀》《芦花荡》是孙犁《白洋淀纪事》中最负盛名的“姊妹篇”。 C.《天净沙·秋思》是我国明朝散曲家马致远的作品,其中“天净沙”是词牌名,“秋思”是题目。 D.《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朝花夕拾》,是鲁迅的散文,表现了作者儿童时代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
答案
单选题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太行山的斜坡、峡谷植被茂盛,但陡峭的悬崖峭壁上罕有绿树。 B.从外形看,崖柏高大挺拔,枝叶茂盛,仙风道骨,有如神树。 C.作为已知最古老、最珍稀的裸子植物,崖柏有“活化石”之称。 D.崖柏生长在贫瘠干旱、险恶高寒的环境中,故寿命极为短暂。
答案
单选题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相比庭院、书房、茶寮,古人饮茶时更喜欢松林、湖畔等清幽自然的环境。 B.从唐寅的《品茶图》和吴友如的画作中可知当时文人饮茶大多讲究清幽雅致。 C.花前月下品茶由“杀风景”到被人接受,是因为南宋茶大多以花香发茶香,制成花香茶。 D.品茶是有闲文人们的清赏雅玩,平民百姓受自身条件限制对品茶没有多少追求。
答案
主观题
对文章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答案
单选题
对文章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芦苇是造纸的原料,父亲抓住了这个商机独自来收割,这是父亲来到岛上的缘由。 B.父亲带少年来到小岛,是想让少年和他一起收割芦苇,补贴家用。 C.少年看芦苇注重乐趣和情趣,带有审美的视角。 D.少年整日在岛上闲逛却不干活,总是要父亲呼唤了才会回来。
答案
单选题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联觉作为一种感官混合现象可以表现为:声音能够“看”到,色彩能够“触摸”到,形状能够“嗅”到,等等。 B.颜色感觉极易产生联觉,色调的浓淡往往使人产生远近之感。“近山浓抹,远树轻描”的画法,就是;利用这种心理效应。 C.联觉现象只在一部分人中出现。研究结果显示,联觉者的同辈亲属中,有42%的人具备同样能力。 D.联觉现象的研究对探索人类认知和意识行为,找到比喻和预言能力的神经学基础具有积极意义。
答案
购买搜题卡 会员须知 | 联系客服
会员须知 | 联系客服
关注公众号,回复验证码
享30次免费查看答案
微信扫码关注 立即领取
恭喜获得奖励,快去免费查看答案吧~
去查看答案
全站题库适用,可用于E考试网网站及系列App

    只用于搜题看答案,不支持试卷、题库练习 ,下载APP还可体验拍照搜题和语音搜索

    支付方式

     

     

     
    首次登录享
    免费查看答案20
    微信扫码登录 账号登录 短信登录
    使用微信扫一扫登录
    登录成功
    首次登录已为您完成账号注册,
    可在【个人中心】修改密码或在登录时选择忘记密码
    账号登录默认密码:手机号后六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