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

明初,政府规定凡有田地五亩至十亩的农户,必须有半亩栽种桑麻木棉,十亩以上者加倍。这一措施()

A. 导致了小农经济的瓦解
B. 促进了棉纺织业的产生
C. 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D. 推动了工场手工业的兴起

查看答案
该试题由用户486****93提供 查看答案人数:49356 如遇到问题请 联系客服
正确答案
该试题由用户486****93提供 查看答案人数:49357 如遇到问题请联系客服

相关试题

换一换
单选题
明初,政府规定凡有田地五亩至十亩的农户,必须有半亩栽种桑麻木棉,十亩以上者加倍。这一措施()
A.导致了小农经济的瓦解 B.促进了棉纺织业的产生 C.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D.推动了工场手工业的兴起
答案
判断题
一亩园十亩田,一亩花十亩园()
答案
单选题
明王朝规定“凡民田五亩至十亩者,栽桑麻、木棉各半亩,十亩以上倍之”,如万历《东昌府志》则言“高唐、夏津、恩县、范县宜木棉,江淮贾客列肆赍收,居人以此致富”又如兖州府郓城县,土宜木棉“五谷之利不及其半”。据以上材料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政府重视推广棉花种植 B.棉花种植利润较为丰厚 C.棉花进入市场成为商品 D.民族交流促进棉花种植
答案
判断题
按园林大小排序:一亩园>半亩园>十笏园>壶园>勺园>芥子园>残颗园
A.对 B.错
答案
判断题
按园林大小排序:一亩园>半亩园>十笏园>壶园>勺园>芥子园>残颗园()
答案
单选题
西周时“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战国时“一夫五口,治田百亩,岁收亩一石半,为粟百五十石”。发生这一变化的原因,不包括()
A.铁农具、牛耕的推广 B.水利工程的兴修 C.战国时社会秩序的稳定 D.土地私有制的确立和发展
答案
单选题
西周时,“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战国时,“ 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岁收亩一石半,为粟百五十石”。产生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A.商鞅变法措施的激励 B.井田制度的促进 C.铁制农具和牛耕技术的推行 D.农业新物种的引进
答案
主观题
半亩方塘容小住
答案
主观题
半亩方塘一鉴开
答案
单选题
某村共有耕地600亩、园地200亩、荒地50亩、林地100亩和其他各类土地50亩,该村的垦殖指数为()%
A.33 B.50 C.60
答案
热门试题
百亩秧亩换新容 五十亩秫,五十亩粳 半亩方塘一弯溪水 半亩花田的品类方向是什么() 叶荫百亩,干可十围 半亩花田除螨皂的概念是() 东北某村将甲地400亩和乙地600亩共1000亩租赁给公司耕种。同时约定按照以年租金600元/亩() 东北某村将甲地400亩和乙地600亩共1000亩租赁给公司耕种。同时约定按照以年租金600元/亩() 名篇名句默写。方宅十余亩,()。 半亩花田品牌资产中占据的品类是() 磨砂膏品类半亩花田的主力产品是() 半亩花田是那个品类的开创者() 根据下面资料提供的信息回答91-95题某地州2018年农作物总播面积701.86万亩,比上年减少55.68万亩,下降7.3%。其中:粮食种植面积为105.59万亩,比上年减少19.46万亩,下降15.6%;棉花种植面积414.42万亩,比上年减少4.19万亩,下降1%:甜菜种植面积11.04万亩,比上年减少1.34万亩,下降10.8%;蔬菜种植面积101.27万亩,比上年减少8.48万亩,下降7. 某灌区水稻种植面积是2000亩,灌水定额为100m3/亩,棉花种植面积是500亩,灌水定额为40m3/亩,灌区综合灌水定额为()m3/亩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树: 先秦时期,引起“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到“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下列诗句出自《魏风·十亩之间》的是: 《十亩之间》描写的是下列哪种劳动场景? 某农户的麦田施用磷肥,P2O5亩用量为 亩∶顷
购买搜题卡 会员须知 | 联系客服
会员须知 | 联系客服
关注公众号,回复验证码
享30次免费查看答案
微信扫码关注 立即领取
恭喜获得奖励,快去免费查看答案吧~
去查看答案
全站题库适用,可用于E考试网网站及系列App

    只用于搜题看答案,不支持试卷、题库练习 ,下载APP还可体验拍照搜题和语音搜索

    支付方式

     

     

     
    首次登录享
    免费查看答案20
    微信扫码登录 账号登录 短信登录
    使用微信扫一扫登录
    登录成功
    首次登录已为您完成账号注册,
    可在【个人中心】修改密码或在登录时选择忘记密码
    账号登录默认密码:手机号后六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