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

我国《刑法》第21条第1款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采取的紧急避险行为,造成损害的,不负刑事责任。”关于该法条中包含的法律规则的逻辑结构,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 假定条件和法律后果
B. 假定条件、行为模式和法律后果
C. 法律后果和行为模式
D. 假定条件和行为模式

查看答案
该试题由用户841****87提供 查看答案人数:14146 如遇到问题请 联系客服
正确答案
该试题由用户841****87提供 查看答案人数:14147 如遇到问题请联系客服

相关试题

换一换
单选题
我国《刑法》第21条第1款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采取的紧急避险行为,造成损害的,不负刑事责任。”关于该法条中包含的法律规则的逻辑结构,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假定条件和法律后果 B.假定条件、行为模式和法律后果 C.法律后果和行为模式 D.假定条件和行为模式
答案
单选题
我国《刑法》第21条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采取的紧急避险行为,造成损害的,不负刑事责任。”该规范属于()
A.授权性规则 B.命令性规则 C.强制性规则 D.委任性规则
答案
单选题
《刑法》第20条第1款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釆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该条款的内容属于()
A.授权性规则 B.义务性规则 C.命令性规则 D.禁止性规则
答案
多选题
《刑法》第20条第1款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不负刑事责任。该法律条文包含了法律规则逻辑结构中的()。
A.假定条件 B.行为模式 C.合法后果 D.违法后果
答案
判断题
商标标志或者其构成要素可能对我国社会公共利益和公共秩序产生消极、负面影响的,人民法院可以认定其属于商标法第10条第1款第(八)项规定的“其他不良影响”。
答案
主观题
《刑法》第27条第1款规定:“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辅助作用的,是从犯。”
答案
简答题
简述我国刑法第6条第3款规定的“在我国领域内犯罪”的具体情况。
答案
单选题
我国《刑法》第329条第1款规定:“抢夺、窃取国家所有的档案的,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采取的是(  )
A.简单罪状 B.叙明罪状 C.引证罪状 D.空白罪状
答案
判断题
根据我国《刑法》第267条第2款的规定,携带凶器抢夺的,依照我国《刑法》关于抢劫罪的规定定罪处罚。
答案
单选题
我国刑法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的危险,不得已采取的紧急避险行为,造成损害的,不负刑事责任。
A.正在发生 B.已经发生 C.将要发生 D.可能发生
答案
热门试题
《刑法》第139条,规定了()罪 (),可以认定为《刑法》第347条第4款规定的情节严重。 只要是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受到危险的威胁,就可以进行紧急避险。() 《刑法》第310条第1款规定了窝藏、包庇罪,第2款规定:“犯前款罪,事前通谋的,以共同犯罪论处。”《刑法》第312条规定了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但没有规定“事前通谋的,以共同犯罪论处。”关于上述规定,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 ) 刑法第347条第一款如何规定? 《宪法》第21条第2款规定,国家发展体育事业,开展()的体育活动,增强人民体质。 我国刑法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这条款属于()。 我国刑法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这条款属于()。 《刑法》第310条第1款规定了窝藏、包庇罪,第2款规定:“犯前款罪,事前通谋的,以共同犯罪论处。”《刑法》第312条规定了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但没有规定“事前通谋的,以共同犯罪论处。”关于上述规定,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 )(2017年) 《刑法》第310条第1款规定了窝藏、包庇罪,第2款规定:“犯前款罪,事前通谋的,以共同犯罪论处。”《刑法》第312条规定了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但没有规定“事前通谋的,以共同犯罪论处。”关于上述规定,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  )[2017年真题] 我国《刑法》第21条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采取的紧急避险行为,造成损害的,不负刑事责任。紧急避险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该条文中的价值平衡,适用的是() 我国刑法第6条第1款规定:“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的,除法律有特别规定的以外,都适用本法。”这一规定体现了()。 关于刑法的溯及力,我国《刑法》第12条的规定体现了从新兼从轻原则。(  ) 关于刑法的溯及力,我国《刑法》第12条的规定体现了从新兼从轻原则。(  ) 根据《刑法》第条第款的规定,携带凶器抢夺的,按照抢夺罪从重处罚() 紧急避险:是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害,不得已采取的损害法律所保护的公共利益或者他人利益的行为。 我国《刑法》第3条规定了罪刑法定原则,属于罪刑法定原则基本要求的是( )。 我国《刑法》第21条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采取的紧急避险行为,造成损害的,不负刑事责任。紧急避险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该条采取的解决价值冲突的方法是下列哪种原则?(  ) 根据我国《物权法》第177 条第1 款的规定,主债权消灭,担保物权消灭。该项规定体现了担保物权具有(    )特征。 下列关于刑法第267条第2款的理解,正确的是
购买搜题卡 会员须知 | 联系客服
会员须知 | 联系客服
关注公众号,回复验证码
享30次免费查看答案
微信扫码关注 立即领取
恭喜获得奖励,快去免费查看答案吧~
去查看答案
全站题库适用,可用于E考试网网站及系列App

    只用于搜题看答案,不支持试卷、题库练习 ,下载APP还可体验拍照搜题和语音搜索

    支付方式

     

     

     
    首次登录享
    免费查看答案20
    微信扫码登录 账号登录 短信登录
    使用微信扫一扫登录
    登录成功
    首次登录已为您完成账号注册,
    可在【个人中心】修改密码或在登录时选择忘记密码
    账号登录默认密码:手机号后六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