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国五省市人口抚养比(人口抚养比是指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与劳动年龄人口数的比)的叙述正确的是(  )。 材料

人口红利期.是指随着生育率下降和总人口中劳动适龄人口比重的上升,形成的一个劳动力资源相对丰富,人口抚养负担相对较轻的时期。据此,结合“我国五省市人口抚养比示意图”,回答下题。
单选题

关于我国五省市人口抚养比(人口抚养比是指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与劳动年龄人口数的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贵州的老年人口抚养比最大
B. 上海的老年人口抚养比最小
C. 北京的少儿人口抚养比小于广州
D. 江苏的少儿人口抚养比小于北京

查看答案
该试题由用户831****42提供 查看答案人数:14809 如遇到问题请 联系客服
正确答案
该试题由用户831****42提供 查看答案人数:14810 如遇到问题请联系客服

相关试题

换一换
单选题
关于我国五省市人口抚养比(人口抚养比是指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与劳动年龄人口数的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贵州的老年人口抚养比最大 B.上海的老年人口抚养比最小 C.北京的少儿人口抚养比小于广州 D.江苏的少儿人口抚养比小于北京
答案
判断题
抚养比又称抚养系数。是指在人口当中,非劳动年龄人口对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抚养比越小,表明劳动力人均承担的抚养人数就越多,即意味着劳动力的抚养负担就越严重。
答案
单选题
“人口抚养比”通常用百分比表示,用来说明每100名劳动年龄人口大致要负担多少名非劳动年龄人口。目前,一般将15岁至64岁的人群定义为劳动年龄人口,14岁以下和65岁以上的人群定义为非劳动年龄人口。据测算,我国的人口抚养比到2013年将降到最低点,之后就会上升。根据上述文字,对“人口抚养比”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A.“人口抚养比”的大小主要取决于非劳动年龄人口的数量 B.劳动年龄人口比重越高,“人口抚养比”则越高 C.“人口抚养比”是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与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 D.劳动力供给越充分,“人口抚养比”则越高
答案
单选题
“人口抚养比”通常用百分比表示,用来说明每100名劳动年龄人口大致要负担多少名非劳动年龄人口。目前,一般将15岁至64岁的人群定义为劳动年龄人口,14岁以下和65岁以上的人群定义为非劳动年龄人口。据测算,我国的人口抚养比到2013年将降低到最低点,之后就会上升。根据上述文字,对“人口抚养比”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A.“人口抚养比”的大小主要取决于非劳动年龄人口的数量 B.劳动年龄人口的比重越高,“人口抚养比”则越高 C.“人口抚养比”是非劳动年龄人口与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 D.劳动力供给越充分,“人口抚养比”则越高
答案
单选题
”人口抚养比“通常用百分比表示,用来说明每100名劳动年龄人口大致要负担多少名非 劳动年龄的人口。目前,一般将15岁至64岁的人群定义为劳动年龄人口,14岁以下和 65岁以上的人群定义为非劳动年龄人口。据测算,我国的人口抚养比到2013年将降到最低点,之后就会上升。根据上述文字,对”人口抚养比”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A.”人口抚养比“的大小主要取决于非劳动年龄人口的数量 B.劳动年龄人口比重越高人口抚养比”则越高 C.“人口抚养比”是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与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 D.劳动力供给越充分,“人口抚养比”则越髙
答案
单选题
第四部分 资料分析一、统计图:根据下面的统计图,回答它后面的 5 道题目。注:1、图中 A、B、C 分别表示某地区 1995,2005,2015 年的年末人口年龄结构(%);2、抚养比指总体人口中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与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通常有少儿抚养比、老年抚养 比、总体抚养比几个指标(国际通用惯例把 15-64 岁人口作为劳动年龄人口)。该地区 2005 年年的老年人口(65 周岁及以上)抚养
A.45% B.26% C.16% D.32%
答案
单选题
第四部分 资料分析一、统计图:根据下面的统计图,回答它后面的 5 道题目。注:1、图中 A、B、C 分别表示某地区 1995,2005,2015 年的年末人口年龄结构(%);2、抚养比指总体人口中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与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通常有少儿抚养比、老年抚养 比、总体抚养比几个指标(国际通用惯例把 15-64 岁人口作为劳动年龄人口)。根据上图所体现的该地区人口年龄结构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为
A.该地区 2005 年年末的少儿(0-14 岁)人口数比 1995 年的少 B.该地区少儿(0-14岁)抚养比呈现上升的趋势 C.该地区总抚养比呈现下降的趋势 D.1995 年-2015 年,该地区人口出生率不断下降,老龄化问题也逐渐缓解
答案
单选题
第四部分 资料分析一、统计图:根据下面的统计图,回答它后面的 5 道题目。注:1、图中 A、B、C 分别表示某地区 1995,2005,2015 年的年末人口年龄结构(%);2、抚养比指总体人口中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与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通常有少儿抚养比、老年抚养 比、总体抚养比几个指标(国际通用惯例把 15-64 岁人口作为劳动年龄人口)。与1995年相比,该地区2015年年末的总抚养比约()
A.提高了17个百分点 B.降低了17个百分点 C.提高了17% D.降低了17%
答案
单选题
第四部分 资料分析一、统计图:根据下面的统计图,回答它后面的 5 道题目。注:1、图中 A、B、C 分别表示某地区 1995,2005,2015 年的年末人口年龄结构(%);2、抚养比指总体人口中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与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通常有少儿抚养比、老年抚养 比、总体抚养比几个指标(国际通用惯例把 15-64 岁人口作为劳动年龄人口)。假设该地区2015年年末人口总数为4200万,则其201
A.980 万 B.1180 万 C.1300 万 D.1500 万
答案
单选题
第四部分 资料分析一、统计图:根据下面的统计图,回答它后面的 5 道题目。注:1、图中 A、B、C 分别表示某地区 1995,2005,2015 年的年末人口年龄结构(%);2、抚养比指总体人口中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与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通常有少儿抚养比、老年抚养 比、总体抚养比几个指标(国际通用惯例把 15-64 岁人口作为劳动年龄人口)。若人口总量逐年持续上涨,则与 2005 年相比,2015
A.0-14 岁 B.5-64 岁 C.65 岁及以上 D.无法判断
答案
热门试题
非劳动年龄(或被抚养年龄)指() 制度抚养比的变动受人口年龄结构变动的影响,老年人口相对于年轻人口比例不断提高,会使制度抚养比()。 其中“少儿抚养比”为0~14岁人口数和15~59岁人口数的比值;“老年抚养比”为60岁及以上人口数和15~59岁人口数的比值;“总抚养比”为“少儿抚养比”和“老年抚养比”之和。根据资料不能推出的是() 其中“少儿抚养比”为0~14岁人口数和15~59岁人口数的比值;“老年抚养比”为60岁及以上人口数和15~59岁人口数的比值;“总抚养比”为“少儿抚养比”和“老年抚养比”之和。已知2010年全国0~14岁人口为22253万人,到2015年全国总人口达到137349万人。那么,2015年全国总人口比2010年增加()% 其中“少儿抚养比”为0~14岁人口数和15~59岁人口数的比值;“老年抚养比”为60岁及以上人口数和15~59岁人口数的比值;“总抚养比”为“少儿抚养比”和“老年抚养比”之和。根据0~14岁、15~59岁、60岁以上人口数绘制饼图,以下这个饼图最有可能的是下列哪个地区的人口年龄构成图() 由于()迅速下降,形成了我国人口抚养比较低、劳动年龄人口充裕、储蓄率较高的黄金发展时期。 由于迅速下降,形成了我国人口抚养比较低、劳动年龄人口充裕、储蓄率较高的黄金发展时期 被抚养人口是指() 人口红利是指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抚养率较低,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目前,我国正处于人口红利的()阶段。()   人口负担系数是指被抚养人口与全部人口之比。   其中“少儿抚养比”为0~14岁人口数和15~59岁人口数的比值;“老年抚养比”为60岁及以上人口数和15~59岁人口数的比值;“总抚养比”为“少儿抚养比”和“老年抚养比”之和。如果将60岁及以上人口数与0~14岁人口数的比值定义为老少比,那么下列地区中老少比最高的地区是() 人口负担系数是是指全部被抚养人口与总人口之比。( ) 负担系数是指被抚养的人口与(  )岁人口的比例。 非劳动年龄人口与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是指什么,用来说明人口年龄构成对人口经济活动的影响() 非劳动年龄人口与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是指什么,用来说明人口年龄构成对人口经济活动的影响 其中“少儿抚养比”为0~14岁人口数和15~59岁人口数的比值;“老年抚养比”为60岁及以上人口数和15~59岁人口数的比值;“总抚养比”为“少儿抚养比”和“老年抚养比”之和。人口老龄化是指总人口中因年轻人口数减少、年长人口数量增加而导致的老年人口比例相应增长的动态。国际上通常把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数比重达到10%,或者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7%作为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准。那 什么是老年人口系数、少年人口系数、抚养比,什么是老龄化? 负担系数是指被抚养的人口与(    )岁人口的比例。 总负担系数是指全部被抚养人口与全部人口的比例。 总负担系数是指全部被抚养人口与全部人口的比例。
购买搜题卡 会员须知 | 联系客服
会员须知 | 联系客服
关注公众号,回复验证码
享30次免费查看答案
微信扫码关注 立即领取
恭喜获得奖励,快去免费查看答案吧~
去查看答案
全站题库适用,可用于E考试网网站及系列App

    只用于搜题看答案,不支持试卷、题库练习 ,下载APP还可体验拍照搜题和语音搜索

    支付方式

     

     

     
    首次登录享
    免费查看答案20
    微信扫码登录 账号登录 短信登录
    使用微信扫一扫登录
    登录成功
    首次登录已为您完成账号注册,
    可在【个人中心】修改密码或在登录时选择忘记密码
    账号登录默认密码:手机号后六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