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观题

已知k阶斐波那契序列的定义为: f0=0,f1=0,…,fk-2=0,fk-1=0; fn=fn-1+fn-2+…+fn-k,n=k,k+1,… 试编写求k阶斐波那契序列的第m项值的函数算法,k和m均以值调用的形式在函数参数表中出现。

查看答案
该试题由用户864****53提供 查看答案人数:37908 如遇到问题请 联系客服
正确答案
该试题由用户864****53提供 查看答案人数:37909 如遇到问题请联系客服

相关试题

换一换
主观题
已知k阶斐波那契序列的定义为: f0=0,f1=0,…,fk-2=0,fk-1=0; fn=fn-1+fn-2+…+fn-k,n=k,k+1,… 试编写求k阶斐波那契序列的第m项值的函数算法,k和m均以值调用的形式在函数参数表中出现。
答案
判断题
斐波那契数列FN的定义为:F0=0, F1=1, FN=FN−1+FN−2, N=2, 3, …。用递归函数计算FN的空间复杂度是O(N)()
答案
判断题
斐波那契数列FN的定义为:F0=0, F1=1, FN=FN−1+FN−2, N=2, 3, …。用递归函数计算FN的时间复杂度是O(N!)()
答案
主观题
斐波那契(Fibonacci)数列的构成规律是:数列的第1、2个数是1,从第3个数起,每个数是其前面两个数之和。据此,下面有求斐波那契前12项值的过程,请完善程序。 Sub Fibonacci(N As Integer,s1)s1=0f1=1 【11】 For i=1 To N/2Print f1;f2;s1=f1+f2f1=f1+f2f2= 【12】 Next i Print End Sub P
答案
主观题
斐波那契(Fibonacci)数列的构成规律是:数列的第一、二个数是1,从第三个数起,每个数是其前面两个数之和。据此,下面有求斐波那契前12项值的过程,请完善之。 Sub Fibonacci(N As Integer, s1) s1 = 0 f1 = 1 (11) For i = 1 To N / 2 Print f1; f2; s1 = f1 + f2 f1 = f1 + f2 f2 = (12
答案
主观题
斐波那契(Fibonacci)数列的构成规律是:数列的第1、2个数是1,从第3个数起,每个数是其前面两个数之和。据此,下面有求斐波那契前12项值的过程,请完善程序。 Sub Fibonacci(N As Integer,s1) s1=0 f1=1 【11】 For i=1 To N/2 Print f1;f2; s1=f1+f2 f1=f1+f2 f2= 【12】 Next i Print End
答案
单选题
菲波那契(Fibonacci)数列定义为
f(1)=1,f(2)=1,n>2时f(n)=f(n-1)+f(n-2)
据此可以导出,n>1时,有向量的递推关系式:
(f(n+1),f(n))=f(f(n),f(n-1))A
其中A是2*2矩阵()。从而,f(n+1),f(n)=(f(2),f(1))*(65).
A.An-1 B.An C.An+1 D.An+2
答案
单选题
运行下列程序,结果是()。Private Sub Command32_Click()f0 = 1 : f1 = 1 : k = 1Do While k <= 5f = f0 + f1f0 = f1f1 = fk = k + 1LoopMsgBox “f = ” & fEnd Sub
A.f=5 B.f=7 C.f=8 D.f=13
答案
单选题
( 21 )计算斐波那契数列第 n 项的函数定义如下:
A.B ) 2 B.else if (n == 1) return 2; C.A ) 1 D.C ) 3 E.D ) 4
答案
单选题
斐波那契(Fibonacci)的斐波那契数列是在()年提出于他的著作《算盘书》中。
A.1202 B.1217 C.1228 D.1233
答案
购买搜题卡 会员须知 | 联系客服
会员须知 | 联系客服
关注公众号,回复验证码
享30次免费查看答案
微信扫码关注 立即领取
恭喜获得奖励,快去免费查看答案吧~
去查看答案
全站题库适用,可用于E考试网网站及系列App

    只用于搜题看答案,不支持试卷、题库练习 ,下载APP还可体验拍照搜题和语音搜索

    支付方式

     

     

     
    首次登录享
    免费查看答案20
    微信扫码登录 账号登录 短信登录
    使用微信扫一扫登录
    登录成功
    首次登录已为您完成账号注册,
    可在【个人中心】修改密码或在登录时选择忘记密码
    账号登录默认密码:手机号后六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