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选题

《解释》在强调刑法第191条、第312条、第349条规定的犯罪应当以上游犯罪事实成立为认定前提的同时,提出三种情形不影响洗钱犯罪的审判和认定,具体为()。

A. 上游犯罪尚未依法裁判,且未经查证属实的
B. 上游犯罪尚未依法裁判,但查证属实的
C. 上游犯罪事实可以确认,因行为人死亡等原因依法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
D. 上游犯罪事实可以确认,依法以其他罪名定罪处罚的

查看答案
该试题由用户703****56提供 查看答案人数:46084 如遇到问题请 联系客服
正确答案
该试题由用户703****56提供 查看答案人数:46085 如遇到问题请联系客服

相关试题

换一换
多选题
《解释》在强调刑法第191条、第312条、第349条规定的犯罪应当以上游犯罪事实成立为认定前提的同时,提出三种情形不影响洗钱犯罪的审判和认定,具体为()。
A.上游犯罪尚未依法裁判,且未经查证属实的 B.上游犯罪尚未依法裁判,但查证属实的 C.上游犯罪事实可以确认,因行为人死亡等原因依法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 D.上游犯罪事实可以确认,依法以其他罪名定罪处罚的
答案
多选题
关于刑法第191条、第312条规定的“明知”的理解,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刑法第191条、第312条规定的“明知”,应当结合案件中主、客观因素进行认定 B.明知不意味着确实知道,确定性认识和可能性认识均应纳入明知范畴,这也是刑事司法实践长期坚持的一贯立场 C.被告人不承认知道其清洗的犯罪所得来源于上游犯罪,则不能认定为“明知” D.符合可以认定被告人明知系犯罪所得及其收益的情形,但有证据证明确实不知道的,不能认定为“明知”
答案
多选题
对刑法第191条、第312条规定的被告人“明知”的事项进行认定,应结合的因素包括()
A.被告人的认知能力 B.接触他人犯罪所得及其收益的情况 C.犯罪所得及其收益的种类、数额 D.犯罪所得及其收益的转换、转移方式以及被告人的供述等主、客观因素
答案
多选题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洗钱等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在强调刑法第191条.第312条.第349条规定的犯罪应当以上游犯罪事实成立为认定前提的同时,提出三种情形不影响洗钱犯罪的审判和认定,具体为()
A.上游犯罪尚未依法裁判.且未经查证属实的 B.上游犯罪尚未依法裁判.但查证属实的 C.上游犯罪事实可以确认.因行为人死亡等原因依法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 D.上游犯罪事实可以确认.依法以其他罪名定罪处罚的
答案
单选题
我国刑法第191条规定洗钱罪的上游犯罪有()种。
A.3种 B.4种 C.5种 D.7种
答案
单选题
我国刑法第191条规定洗钱罪的上游犯罪有__种()
A.3 B.4 C.6 D.7
答案
判断题
《刑法》对洗钱犯罪的规定只有第191条。
答案
判断题
《刑法》对洗钱犯罪的规定只有第191条。
A.对 B.错
答案
主观题
按《刑法》第191条规定,洗钱罪的表现形式有哪些?
答案
多选题
根据《刑法》第192条、第199条规定,犯集资诈骗罪的处罚规定有()。
A.数额较大的,处5年以下有期刑或者拘役,并处2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罚金 B.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5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5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罚金 C.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5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罚金或没收财产 D.数额特别巨大并且给国家和人民利益造成重大损失的,处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没收财产 E.单位犯本罪的,实行双罚制,即对单位判处罚金,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负责人员,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5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
答案
热门试题
根据《刑法》第192条、第199条规定,犯集资诈骗罪如何处罚(  ) 《刑法》第30条规定的单位犯罪包括()。 我国《刑法》第13条规定的犯罪概念是( )。 《刑法》第181条规定适用下列行为中的( )。 下列哪项犯罪不属于《刑法》修正案第191条规定的洗钱罪的上游犯罪() 下列哪项犯罪不属于《刑法》修正案第191条规定的洗钱罪的上游犯罪?() 刑法第204条规定的“其他骗税手段”是指()。 刑法第78条规定应当予以减刑的条件是() 《刑法》第133条规定的“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第285条规定的“违反国家规定”属于 ()罪状 根据《刑法》第349条规定,犯包庇毒品犯罪分子罪的,处?()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根据《刑法》第349条规定,犯包庇毒品犯罪分子罪的,处()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根据《刑法》第349条规定,犯包庇毒品犯罪分子罪的,处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根据《刑法》第349条规定,犯包庇毒品犯罪分子罪的,处几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根据《刑法》第349条规定,犯包庇毒品犯罪分子罪的,处几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刑法》第139条,规定了()罪 根据《刑法》第14条规定,故意犯罪,()负刑事责任 《民法总则》第16条规定: 《刑法》第310条第1款规定了窝藏、包庇罪,第2款规定:“犯前款罪,事前通谋的,以共同犯罪论处。”《刑法》第312条规定了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但没有规定“事前通谋的,以共同犯罪论处。”关于上述规定,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 ) 根据我国刑法第14条规定,犯罪故意可分为() 简述《国际货币基金协定》第14条规定的过渡办法;第8条规定的例外
购买搜题卡 会员须知 | 联系客服
会员须知 | 联系客服
关注公众号,回复验证码
享30次免费查看答案
微信扫码关注 立即领取
恭喜获得奖励,快去免费查看答案吧~
去查看答案
全站题库适用,可用于E考试网网站及系列App

    只用于搜题看答案,不支持试卷、题库练习 ,下载APP还可体验拍照搜题和语音搜索

    支付方式

     

     

     
    首次登录享
    免费查看答案20
    微信扫码登录 账号登录 短信登录
    使用微信扫一扫登录
    登录成功
    首次登录已为您完成账号注册,
    可在【个人中心】修改密码或在登录时选择忘记密码
    账号登录默认密码:手机号后六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