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观题

根据下面的教学案例回答下列问题。 【化学学习任务】认识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 【化学教学活动1】教师讲授,将二氧化碳通入盛有紫色石蕊溶液的试管中,溶液变红。 【化学教学活动2】教师演示,“向盛有紫色石蕊溶液的试管中通入二氧化碳”的实验,引导学生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 【化学教学活动3】学生进行“向盛有紫色石蕊溶液的试管中通入二氧化碳”的实验,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 【化学教学活动4】学生进行如下实验,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1】取少量固体石蕊于试管中,向其中通入二氧化碳; 【实验2】取少量固体石蕊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少量水,充分振荡,待溶解后,向其中通入二氧化碳。 结合案例,谈谈为什么说“在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方面,它学的优势是一个整体的优势”。

查看答案
该试题由用户586****50提供 查看答案人数:14735 如遇到问题请 联系客服
正确答案
该试题由用户586****50提供 查看答案人数:14736 如遇到问题请联系客服

相关试题

换一换
主观题
根据下面的教学案例回答下列问题。 【化学学习任务】认识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 【化学教学活动1】教师讲授,将二氧化碳通入盛有紫色石蕊溶液的试管中,溶液变红。 【化学教学活动2】教师演示,“向盛有紫色石蕊溶液的试管中通入二氧化碳”的实验,引导学生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 【化学教学活动3】学生进行“向盛有紫色石蕊溶液的试管中通入二氧化碳”的实验,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 【化学教学活动4】学生进行如下实验,观察
答案
主观题
根据下面的教学案例回答下列问题。 【化学学习任务】认识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 【化学教学活动1】教师讲授,将二氧化碳通入盛有紫色石蕊溶液的试管中,溶液变红。 【化学教学活动2】教师演示,“向盛有紫色石蕊溶液的试管中通入二氧化碳”的实验,引导学生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 【化学教学活动3】学生进行“向盛有紫色石蕊溶液的试管中通入二氧化碳”的实验,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 【化学教学活动4】学生进行如下实验,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1】取少量固体石蕊于试管中,向其中通入二氧化碳; 【实验2】取少量固体石蕊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少量水,充分振荡,待溶解后,向其中通入二氧化碳。 分析该教学片断中,教师采取的教学行为的异同。
答案
主观题
根据下面的教学案例回答下列问题。 【化学学习任务】认识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 【化学教学活动1】教师讲授,将二氧化碳通入盛有紫色石蕊溶液的试管中,溶液变红。 【化学教学活动2】教师演示,“向盛有紫色石蕊溶液的试管中通入二氧化碳”的实验,引导学生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 【化学教学活动3】学生进行“向盛有紫色石蕊溶液的试管中通入二氧化碳”的实验,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 【化学教学活动4】学生进行如下实验,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1】取少量固体石蕊于试管中,向其中通入二氧化碳; 【实验2】取少量固体石蕊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少量水,充分振荡,待溶解后,向其中通入二氧化碳。 结合案例,谈谈为什么说“在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方面,它学的优势是一个整体的优势”。
答案
主观题
教学案例
答案
主观题
结合教学案例,谈谈如何在教学中促进积极的学习迁移,克服消极的学习迁移
答案
主观题
什么是教学案例?
答案
主观题
什么是教学案例?
答案
单选题
根据学习活动的性质,可把化学学习()
A.趣味性、探索性学习方法 B.趣味性、发现性学习方法 C.研究性、发现性学习方法 D.研究性、探索性学习方法
答案
判断题
教学素材是教学课件、网络课程、教学案例
答案
主观题
阅读下列素材,回答有关问题。 某化学教师实施“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过程为:教师设计学案并提出要求→学生课前自学并完成学案。教师引导学生围绕学案进行讨论交流→精讲释疑、总结提升→练习巩目。 问题: (1)请指出这种教学模式的主要优点和不足。 (2)在运用“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时教师应重点注意什么
答案
热门试题
学生通过化学学习所形成的对化学的总观性认识属于( )。 学生通过化学学习所形成的对化学的总观性认识属于(  )。 学生通过化学学习所形成的对化学的总观性认识属于( )。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有关问题。《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学业要求”有这样一条要求:增进对化学的兴趣,促进树立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志向,为大学学习化学相关专业提供知识、技能和能力方面的准备。问题:(1)中学化学教学中增强学生学习化学兴趣有何作用?(2)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阅读下列素材,回答有关问题。某化学教师实施“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过程为:教师设计学案并提出要求→学生课前自学并完成学案。教师引导学生围绕学案进行讨论交流→精讲释疑、总结提升→练习巩目。问题:(1)请指出这种教学模式的主要优点和不足。(2)在运用“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时教师应重点注意什么?   化学学习策略可以解释为化学学习方式。() 化学学习策略可以解释为化学学习方式() 化学教育研究范畴涵盖3个相对独立的领域:化学教学、化学学习和化学教与学的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相关问题: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订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的方案。在化学学习过程中,不同的学习内容应该采用不同的学习策略。不同的学习策略会带来不同的学习效果。因此,在化学学习中,学生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学习策略,以提高化学学习效果。问题:(1)请列举中学化学6种常用的学习策略。(2)影响这些策略掌握和运用的因素有哪些? 推动、指导、支配化学学习行为的内部力量是化学学习的()。 教学案例是不能杜撰和虚构的。 下面是针对同一化学学习任务设计的三种不同教学活动。 【学习任务】认识氯气与水反应及次氯酸的漂白性。 【教学活动1】教师通过讲授告诉学生,氯气与水发生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次氯酸是一种有强氧化性的酸.能使部分有色物质褪色。 【教学活动2】教师进行演示实验,把氯气通入装有湿润的有色布条的试管中,让学生观察布条是否褪色:教师告诉学生,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的次氯酸使布条褪色。 【教学活动3】 ①教师演示氯气使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的实验。 ⑦教师引导学生推测氯气与水反应可能生成的物质。 ③学生猜测有色布条褪色的原因.并设计实验验证猜想。 根据上述案例.回答问题: (1)对比三个教学活动,评价各自的优缺点。(6分) (2)根据案例.概括出化学学习任务与化学教学活动的关系(3分),并说明对教学活动设计的启示。 (3)在教学活动3中,你认为学生猜测使有色布条褪色的物质是什么?如何检验这些猜想的真伪?(6分)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有关问题。元素化学知识是化学课程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元素化学知识比较零散,若用死记硬背的方法来学,事倍功半,易挫伤学生学习积极性。问题:(1)请简述开展元素化学知识教学的主要教学策略。(2)请以“二氧化碳”为例,简要说明如何开展元素化学知识教学。 化学学科的内容特点决定了化学学习中,学习者心理上形成化学学习中特有的“三重表征”形式,下列哪项不属于() 下列教学案例中符合“最近发展区”规律的是()。 选取教学案例进行技术教研,案例必须是包括,特殊情景和典型案例问题的故事,这意味着必须具有() 下面不属于初中化学学习的实验技能的是() 下列对《语文教学案例研究》的课程特质表述正确的是() 体育教学案例研究的类型包括()的案例研究、()的案例研究和()的案例研究 体育教学案例研究的类型包括()的案例研究、()的案例研究和()的案例研究
购买搜题卡 会员须知 | 联系客服
会员须知 | 联系客服
关注公众号,回复验证码
享30次免费查看答案
微信扫码关注 立即领取
恭喜获得奖励,快去免费查看答案吧~
去查看答案
全站题库适用,可用于E考试网网站及系列App

    只用于搜题看答案,不支持试卷、题库练习 ,下载APP还可体验拍照搜题和语音搜索

    支付方式

     

     

     
    首次登录享
    免费查看答案20
    微信扫码登录 账号登录 短信登录
    使用微信扫一扫登录
    登录成功
    首次登录已为您完成账号注册,
    可在【个人中心】修改密码或在登录时选择忘记密码
    账号登录默认密码:手机号后六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