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

1978年,小岗村18位农民在“大包干”的契约上按下红手印,相约“包产到户”。这一标志性事件成为中国改革的一声惊雷,催生了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小岗村位于()

A. 湖南省
B. 安徽省
C. 广东省

查看答案
该试题由用户724****33提供 查看答案人数:7527 如遇到问题请 联系客服
正确答案
该试题由用户724****33提供 查看答案人数:7528 如遇到问题请联系客服

相关试题

换一换
单选题
1978年,小岗村18位农民在“大包干”的契约上按下红手印,相约“包产到户”。这一标志性事件成为中国改革的一声惊雷,催生了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小岗村位于()
A.湖南省 B.安徽省 C.广东省
答案
多选题
1978年冬,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户农民,在一纸分田到户的“秘密契约”上按下鲜红的手印,拉开了我国农村改革的序幕。2018年1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授予小岗村“大包干”带头人改革先锋称号,称他们为“农村改革的先行者”。当时,____、____、____、____按下了手印。
A.严俊昌 B.严宏昌 C.关友江 D.严金昌
答案
单选题
1978年12月,18户农民秘密签定契约,决定将集体耕地承包到户,搞大包干的地方是()。
A.安徽凤阳小岗村 B.江苏江阴华西村 C.山西昔阳大寨
答案
主观题
1978年12月,18户农民秘密签订契约,决定将集体耕地承包到户,搞大包干的地方是()。
答案
单选题
1978年12月,18户农民秘密签订契约,决定将集体耕地承包到户,搞大包干的地方是()
A.安徽凤阳小岗村 B.江苏江阴华西村 C.山西昔阳大寨 D.安徽凤阳黄湾乡
答案
主观题
1978年,小岗村18位农民签下“生死状”,将村内土地分开承包。开创了( )责任制的先河。
答案
单选题
1978年,小岗村民签定契约,实现包干到户,揭开了我国农村改革的序幕,这份契约主要改变了()
A.农民的阶级属性 B.农民的生产方式 C.土地的使用权 D.土地的所有权
答案
单选题
安徽小岗村里,矗立着“大包干”纪念馆,记录着“包产到户”带给农民的温饱。“包产到户”能带给农民温饱,是因为“包产到户”()
A.保证了农村劳动力投入 B.保障了农民的生产自主权 C.提高了农业的科技水平 D.满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
答案
单选题
“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出自 1978 年安徽风阳农民的这段顺口溜反映的是()  
A.农业合作化运动 B.人民公社化运动 C.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土地改革运动
答案
单选题
1978年12月,安微凤阳小岗村18户农民“分田到户”,从此拉开了我国农村改革的序幕。小岗村的历史是改革开放的历史,小岗村是中国农村改革的缩影,从中我们可以领悟到的哲学道理是()
A.事物发展的前途都是光明的 B.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C.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D.量变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
答案
热门试题
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的18户农民率先实行包产到户,自负盈亏。在当年天遇大旱的情况下,18户农民辛苦干一年,结果喜获丰收。小岗村的其他10来农户受灾减产。造成这种区别的主要原因是() “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这是 1978 年安徽凤阳农民传唱的一首歌谣。歌谣描述的是()   “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这是广大农民赞扬()的歌谣。 小岗村∶村∶安徽 1978年以包产到户形式率先在全国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是()凤阳县小岗村18户农民 1978年,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的()拉开了农村改革的帷幕 梨园公社小岗生产队带头实行农业“大包干”,继而在全县范围内先后实行了以“大包干”为主要形式的农业生产责任制,使农民的生产情绪日益高涨,农业经济日益繁荣 “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这是农民赞扬中共下列哪一选项的歌谣() 1978年安徽小岗村的“包产到户”严重影响了集体经济的发展() 1978年以前,安徽凤阳小岗村是有名的“三靠村”。这年冬天,18户农民率先实行包产到户,自负盈亏,辛苦干了一年,结果喜获丰收。造成这种区别的原因在于 1978 年,安徽风阳县小岗生产队的 18 户农民秘密搞起了包干到户。他们的做法揭开了()   1978年11月,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户农民冒着风险,在契约上按下血印,悄悄搞起了“()”联产承包责任制,成为中国农村改革的突破口。改革开放后,我国农业生产的主要形式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978年,凤阳县梨园公社小岗村18户农民创造出(),其做法是生产队与每户农民约定,先把该缴给国家的.该留给集体的都固定下来,收获以后剩多剩少都是农民自己的。 小岗村的村民是冒着大无畏的精神,实施包干到户的生产模式,反映出的正是广大农民渴求富裕,呼唤变革的迫切心愿。 小岗村的村民是冒着大无畏的精神,实施包干到户的生产模式,反映出的正是广大农民渴求富裕,呼唤变革的迫切心愿() “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这一顺口溜流传的时期是( )。 小岗村“大包干”带头人之一的严金昌曾说:“过去在生产队,上工一条龙,干活大呼隆,干多干少一个样,都是10工分…出勤不出力,光工分多有什么用呢”他的诉说,表达了C() 1978年12月,小岗村18户农民签定了“分田到户”的“秘密协议”,从此拉开了我国农村改革的序幕。这场改革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改变了农村的经济形势和社会面貌。这说明()。 1956年后,实现农业合作化,一家一户的自耕农经济转变为以自然村为单位的集体经济。但是1978年12月,安徽凤阳县小岗村的18户农民摁血手印,签“生死契约”,实行分田到户。据此可以看出,1978年与1956年比较而言,农村的变化是() 老百姓这样唱到:“大包干,就是好,干部群众都想搞。只要搞上三五年,吃陈粮烧陈草。个人集体都能富,国家还要盖仓库。"老百姓歌唱的“大包干”是指()。
购买搜题卡 会员须知 | 联系客服
会员须知 | 联系客服
关注公众号,回复验证码
享30次免费查看答案
微信扫码关注 立即领取
恭喜获得奖励,快去免费查看答案吧~
去查看答案
全站题库适用,可用于E考试网网站及系列App

    只用于搜题看答案,不支持试卷、题库练习 ,下载APP还可体验拍照搜题和语音搜索

    支付方式

     

     

     
    首次登录享
    免费查看答案20
    微信扫码登录 账号登录 短信登录
    使用微信扫一扫登录
    登录成功
    首次登录已为您完成账号注册,
    可在【个人中心】修改密码或在登录时选择忘记密码
    账号登录默认密码:手机号后六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