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观题

一生以谏诤为己任,前后向唐太宗进谏达200多次的朝臣是谁?

查看答案
该试题由用户675****57提供 查看答案人数:28629 如遇到问题请 联系客服
正确答案
该试题由用户675****57提供 查看答案人数:28630 如遇到问题请联系客服

相关试题

换一换
主观题
一生以谏诤为己任,前后向唐太宗进谏达200多次的朝臣是谁?
答案
单选题
唐太宗时期,先后进谏200多次的名臣是()
A.房玄龄 B.杜如晦 C.魏征 D.长孙无忌
答案
单选题
唐太宗时期,先后进谏200多次的著名大臣是()  
A.房玄龄 B.魏征 C.姚崇
答案
单选题
敢于直言,向唐太宗进谏二百多次的是()
A.姚崇 B.房玄龄 C.魏征 D.杜如晦
答案
单选题
向唐太宗先后进谏二百多次的唐初名臣是
A.房玄龄 B.魏征 C.杜甫 D.杜如晦
答案
主观题
在唐太宗的一生中,最成功的战役是()。
答案
单选题
贞观之治期间,唐太宗身边最著名的敢于直言进谏的大臣是哪一位?
A.姚崇 B.魏征 C.杜如晦 D.房玄龄
答案
单选题
()因直言进谏,辅佐唐太宗共同创建“贞观之治”的大业,被后人称为“一代名相”。
A.长孙无忌 B.房玄龄 C.魏征(钜鹿郡人,今河北地界) D.杜如晦
答案
单选题
唐朝贞观年间,魏征等人“直言敢谏”,唐太宗“从谏如流”,成为古代君臣关系的一段佳话。魏征进谏200余事,向太宗提出“兼听则明,偏听则暗”等建议。这不能说明()。
A.朝臣进谏有利于统治者及时改进自己的行为 B.统治者必须采取谏臣的所有谏言 C.“贞观之治”的形成一定程度上得益于唐太宗的注意纳谏 D.贞观年间的朝臣直谏、太宗纳谏对后来中国政治文化领域影响极为深远
答案
单选题
唐朝贞观年问,魏征等人“直言敢谏”,唐太宗“从谏如流”,成为古代君臣关系的一段佳话。魏征进谏200余事,向太宗提出“兼听则明,偏听则暗”等建议。这不能说明()。
A.朝臣进谏有利于统治者及时改进自己的行为 B.统治者必须采取谏臣的所有谏言 C.“贞观之治”的形成一定程度上得益于唐太宗的注意纳谏 D.贞观年间的朝臣直谏、太宗纳谏对后来中国政治文化领域影响极为深远
答案
热门试题
“唐太宗”中的“太宗”这一称号属于()。 唐太宗时期以直言敢谏著称,去世后被唐太宗感叹为痛失一面镜子的一代贤臣是谁 唐太宗时期以直言敢谏著称,去世后被唐太宗感叹为痛失一面镜子的一代贤臣是谁 唐太宗说:“国以民为本,人以食为命。若禾黍不登,则兆庶非国家所有。”为此,唐太宗() 唐太宗(李世民) 藏富于官是唐太宗以德治国的体现() 藏富于官是唐太宗以德治国的体现。() 唐太宗的“太宗”指的是他的什么? 唐太宗的太宗指的是他的什么 唐太宗的魂灵到了地府,唐太宗将()事先写好的书信交给崔判官,崔判官阅后,答应会将唐太宗送回阳间。 唐太宗的左眼 唐太宗是谁() 唐太宗统治时期,敢于直言,被唐太宗誉为一面可以知得失的“镜子”的名臣是()   唐太宗统一儒学的措施是( )。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我们“巴望”有一个现代的“唐太宗”,是从肯定唐太宗“举贤纳谏”说起的。人们常以犯颜直谏的良臣魏徵同唐太宗的关系为例。____________________①魏徵也确有点批龙鳞、不怕死的精神,一生陈谏数百事,史有明文。②贞观十七年,魏徵刚死,因为出了另一件案件,唐太宗又怀疑魏徵生前搞小集团。③然而,唐太宗听了谏议,退朝发脾气,或酒后吐真言,不满于魏徵,甚至想把魏徵干掉,也是史有明文的。④假如魏徵不死于贞观十七年,到了贞观十八年会怎么样,就很难说了。⑤早在唐太宗即位的贞观元年,就有人打小报告,说魏徵“阿党亲戚”;审查一阵,“查无实据”,搁了下来。⑥后来又发现魏徵把前后“谏诤言词往复”的记录抄给史官,有整“黑材料”之嫌,唐太宗更加不高兴,一怒撤销了把衡山公主下嫁给魏徵长子的婚约,又把亲笔给魏徵作文书写的墓碑推倒。 唐太宗派()主编《隋书》。 举世闻名唐太宗 唐太宗开金口 How to express 唐太宗 in English() 唐太宗李世民,年号贞观。()  
购买搜题卡 会员须知 | 联系客服
会员须知 | 联系客服
关注公众号,回复验证码
享30次免费查看答案
微信扫码关注 立即领取
恭喜获得奖励,快去免费查看答案吧~
去查看答案
全站题库适用,可用于E考试网网站及系列App

    只用于搜题看答案,不支持试卷、题库练习 ,下载APP还可体验拍照搜题和语音搜索

    支付方式

     

     

     
    首次登录享
    免费查看答案20
    微信扫码登录 账号登录 短信登录
    使用微信扫一扫登录
    登录成功
    首次登录已为您完成账号注册,
    可在【个人中心】修改密码或在登录时选择忘记密码
    账号登录默认密码:手机号后六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