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观题

(二)阅读《礼记》的《礼运》篇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24~26小题。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闲,是谓大同。
1.“大同”对待财力的态度是什么?带来的结果又是什么?
2.这段文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3.“大同”是指什么?

查看答案
该试题由用户980****46提供 查看答案人数:42860 如遇到问题请 联系客服
正确答案
该试题由用户980****46提供 查看答案人数:42861 如遇到问题请联系客服

相关试题

换一换
主观题
阅读梁实秋《谈时间》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 33~35 小题。第 33 题 这段文字的中心观点是什么?
答案
主观题
阅读《谈时间》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题。
A.问题在,我们所能掌握的尚未逝去的时间,如何去打发它。梁任公先生最恶闻“消遣”二字,只有活得不耐烦的人才忍心的去“杀时间”。他认为一个人要做的事太多,时间根本不够用,哪里还有时间可供消遣不过打发时间的方法,亦人各不同,士各有志。乾隆皇帝下江南,看见运河上舟楫往来,熙熙攘攘,顾问左右“他们都在忙些什么”和砷侍卫在侧,脱口而出:“无非名利二字。”这答案相当正确,我们不可以人废言。 B.和珅说的话是否有道理作者为什么说“我们不可以人废言”
答案
判断题
阅读《苦恼》中的一段文字,回答 30~32 小题。第 30 题 这段文字属于什么描写?
答案
主观题
阅读钱钟书《论快乐》中的一段,然后回答 33~35 小题。第 33 题 从上面一段文字看来,作者所论证的人生哲理是什么?
答案
主观题
阅读冰心《往事》(——之十四)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 33~35 小题。第 33 题 在这篇文章里,作者赞美了大海怎样的品格?
答案
主观题
阅读《谏逐客书》中的一段文字,回答下列 24~26 小题。第 24 题 这段文字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答案
主观题
阅读《郑伯克段于鄢》中的一段文字,回答下列 27~29 小题。第 27 题 解释这段文字中加点字的含义。贰:庸:及:
答案
主观题
阅读下面一段课文,回答下列 21~23 小题。第 21 题 解释这段文字中加点字的含义。暗:穿:
答案
判断题
阅读下面一段短文,然后回答下列 36~38 小题。第 36 题 概括本片段的大意。作者的观点是什么?
答案
主观题
阅读《大同》中的一段文字,并回答下列 24~26 小题。第 24 题 解释这段文字中加点字的含义。隐:作:兵:小康:
答案
热门试题
阅读《宝黛吵架》中的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阅读下面一段课文,回答下列 24~26 小题。第 24 题 解释这段文字中加点字的含义。逆:就:滋:淫辞: 阅读《报刘一丈书》中的一段文字,回答下列 24~26 小题。第 24 题 解释这段文字中加点字的含义。袭:盥栉: 阅读《李将军列传》中的一段文字,回答下列 27~29 小题。第 27 题 解释这段文字中加点字的含义。陈:所:会:之: 阅读下面一段课文,回答下列 27~29 小题。第 27 题 解释这段文字中J加点字的含义。考课:放:榜: 阅读曹操《短歌行》中一段文字,回答下列 21~23 小题。第 21 题 将“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译成现代汉语,并说明这句话中的典故。 阅读下面一段课文,回答下列 24~26 小题。第 24 题 阅读全诗,分析这首诗的抒情层次。 阅读《马伶传》中的一段文字,回答下列 24~26 小题。第 24 题 这段选文在全文结构中属于哪一部分?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出自《礼记·礼运篇》。 (二)阅读屠格涅夫《门槛》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以下3小题。姑娘跨进了门槛。——厚厚的门帘立刻放下来遮住了她。“傻瓜!”有人在后面咬牙切齿地咒骂。“一位圣人。”不知从什么地方传来这一声回答。“姑娘跨进了门槛”象征什么? 阅读下面一段课文,回答下列 27~29 小题。第 27 题 如何理解诗中比喻句的含义? 阅读《寡人之于国也》中的一段文字,回答下列 24~26 小题。第 24 题 在这段话中,孟子提出了哪些实行王道仁政的主要措施? 阅读下面一段课文,回答下列 27~29 小题。第 27 题 这首诗的层次及各层的含义是什么? 阅读《长亭送别》中的一段选文,回答下列 24~26 小题。第 24 题 选出总括本曲内容的句子。 阅读《秋水》中的一段文字,回答下列 21~23 小题。第 21 题 将这段文字中的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 阅读下面一段课文,回答下列 21~23 小题。第 21 题 分析这首诗融写景、抒情、说理为一体的特色。 阅读《冯谖客孟尝君》中的一段文字,回答下列 24~26 小题。第 24 题 冯谖弹铗而歌,当时人们认为他是怎样的一个人? 阅读《国殇》中的一段诗句,回答下列 27~29 小题。第 27 题 解释这段诗句中加点字的含义。凌:躐: 阅读下面一段课文,回答下列 21~23 小题。第 21 题 解释文中加点字的含义。成立:祚薄:儿息:婴: 听下面一段对话,回答第11至第13三个小题。
购买搜题卡 会员须知 | 联系客服
会员须知 | 联系客服
关注公众号,回复验证码
享30次免费查看答案
微信扫码关注 立即领取
恭喜获得奖励,快去免费查看答案吧~
去查看答案
全站题库适用,可用于E考试网网站及系列App

    只用于搜题看答案,不支持试卷、题库练习 ,下载APP还可体验拍照搜题和语音搜索

    支付方式

     

     

     
    首次登录享
    免费查看答案20
    微信扫码登录 账号登录 短信登录
    使用微信扫一扫登录
    登录成功
    首次登录已为您完成账号注册,
    可在【个人中心】修改密码或在登录时选择忘记密码
    账号登录默认密码:手机号后六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