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

认为诗歌有“象外之象”、“味外之旨”的理论家是()

A. 谢赫
B. 司空图
C. 韩愈
D. 欧阳修

查看答案
该试题由用户995****51提供 查看答案人数:42200 如遇到问题请 联系客服
正确答案
该试题由用户995****51提供 查看答案人数:42201 如遇到问题请联系客服

相关试题

换一换
热门试题
晚唐诗坛上,强调“韵外之致”、“味外之旨”的诗人是()。 “韵外之致,味外之旨”这句话揭示了审美对象的() “言有尽而意无穷”、“韵外之致,味外之旨”深刻揭示了审美对象的() 中国古典美学中提到的“言有尽而意无穷”“象外之象、景外之景”,实质上都揭示了审美对象的 【 】 下列除哪项外,均为温病肝风内动之象() 下列除哪项外,均为温病肝风内动之象() 下列除哪项外,均为温病肝风内动之象() 创造出富有味外味的神韵诗歌必=通过下列途径:(1)();(2)笔墨精练;(3)不著议论;(4)象外有象。 司空图提出的所谓“外之致”、“外之象”和“外之景”,都是在论述意境的特殊性质,笼统地说都是指() 提出“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的理论家是()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味厚则泄”是指味厚之药可使 提出“境生于象外”的我国古代文论家是()。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味归形,形归气”之气是指 象为之耕 人臣之象也 ( )文学为读者留下了无穷的想象的空间,要求读者去积极思考,探寻丰富的“象外之象”、“言外之意”。 认为“绘画是对所见之物的描绘”的理论家是() 臁疮将敛之象()。 意境不是意和境简单相加,而是意与境谐,并在此基础上生出“景外之景”“象外之象”“韵外之致”。例如王维《雪中芭蕉图》将夏日的芭蕉和雪景画在一起,产生出独特的美感。这表明() 最早提出“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理论家是()。
购买搜题卡 会员须知 | 联系客服
会员须知 | 联系客服
关注公众号,回复验证码
享30次免费查看答案
微信扫码关注 立即领取
恭喜获得奖励,快去免费查看答案吧~
去查看答案
全站题库适用,可用于E考试网网站及系列App

    只用于搜题看答案,不支持试卷、题库练习 ,下载APP还可体验拍照搜题和语音搜索

    支付方式

     

     

     
    首次登录享
    免费查看答案20
    微信扫码登录 账号登录 短信登录
    使用微信扫一扫登录
    登录成功
    首次登录已为您完成账号注册,
    可在【个人中心】修改密码或在登录时选择忘记密码
    账号登录默认密码:手机号后六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