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1)诗的前两句写景,是如何表现时令的?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绪?(5分)(2)说说后两句诗的意思,并指出它们表现出怎样的语言风格?(5分) 材料
                                     秋斋即事                                    [宋]许棐 桂香吹过中秋了,菊傍重阳未肯开。几日铜瓶无可浸,赚他饥蝶入窗来。 【注】了:结束。铜瓶:这里指花瓶。浸:泡、栽,指栽花。
主观题

问题:
(1)诗的前两句写景,是如何表现时令的?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绪?(5分)
(2)说说后两句诗的意思,并指出它们表现出怎样的语言风格?(5分)

查看答案
该试题由用户102****96提供 查看答案人数:29375 如遇到问题请 联系客服
正确答案
该试题由用户102****96提供 查看答案人数:29376 如遇到问题请联系客服

相关试题

换一换
热门试题
诗的前两句描绘了竹子怎样的形态特征? “叶叶枝枝”“高高下下”等叠词的使用,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行路难中表现诗人远大抱负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军行》(其四)前两句写景,后两句叙事兼抒情。() 开头两句抒写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三、四两句,一个“弃”字,表现了孟浩然怎样的感情? 诗的最后两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后两句,诗意发生了怎样的转变?表达了什么情感?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这首诗哪两句是画龙点睛之笔?它采取的是怎样的表达方式? 这首诗哪两句是画龙点睛之笔?它采取的是怎样的表达方式? 五、六两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最后两句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两句诗出自哪位诗人的诗() 下列选项中哪两句诗是诗人登高望远所作的?() 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此诗是诗人远谪南方、渡湘江时写的,首句一个( )字,给全诗定了调。此诗意有两层,上两句悲( ),下两句悲( ),而全诗的第三句说的正是诗人“悲”和“愁”的( )。 夜雪白居易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1.这首诗是怎样描写大雪的?2.诗的最后两句描写了什么样的环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本诗后两句是如何运用对照手法,把全诗推向高潮的? 本诗后两句是如何运用对照手法,把全诗推向高潮的?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矛盾心情? 诗的后两句写竹,突出了竹怎样的神韵?
购买搜题卡 会员须知 | 联系客服
会员须知 | 联系客服
关注公众号,回复验证码
享30次免费查看答案
微信扫码关注 立即领取
恭喜获得奖励,快去免费查看答案吧~
去查看答案
全站题库适用,可用于E考试网网站及系列App

    只用于搜题看答案,不支持试卷、题库练习 ,下载APP还可体验拍照搜题和语音搜索

    支付方式

     

     

     
    首次登录享
    免费查看答案20
    微信扫码登录 账号登录 短信登录
    使用微信扫一扫登录
    登录成功
    首次登录已为您完成账号注册,
    可在【个人中心】修改密码或在登录时选择忘记密码
    账号登录默认密码:手机号后六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