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

《礼记?礼运》中引用孔子的话中出现“十义”的说法:“父慈、子孝、兄善、弟弟(悌)、夫义、妇贤、长惠、幼顺、君仁、臣忠十者,谓之人义。”()

A. 正确
B. 错误

查看答案
该试题由用户992****71提供 查看答案人数:35709 如遇到问题请 联系客服
正确答案
该试题由用户992****71提供 查看答案人数:35710 如遇到问题请联系客服

相关试题

换一换
热门试题
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他倡导仁、义、礼、智、信() 《论语》、《史记?老子韩非列传》、《礼记?曾子问》和《庄子》等古籍中均有记载“孔子问礼于老子”一事。 《礼记·昏义》日:“纳采者,谓采择之礼,故昏礼下达,纳采用雁也。”对纳采一词理解最正确的是() 三《礼》(),《周礼》,《礼记》;五礼(),嘉礼,宾礼,军礼,凶礼 《孟子》在评价孔子时曾说:“孔子进以礼,退以义,得之不得,曰有命。”这表明先秦儒学主张( )。 《礼记》“天子之元士”中“元”义为:() 《礼记?曲礼》中对做人有很多规定。 六经中的礼指《周礼》,五经中的礼指《礼记》() 六经中的礼指《周礼》,五经中的礼指《礼记》() 《左传》隐公十一年载:“礼,务国家、定社稷、序人民,利后嗣者也”,而《礼记·礼运》中记载“坏国丧家亡人必失去其礼”。这里所说的“礼”主要指() 孔子“克己复礼”中的“礼”,指的是() 《礼记》说:周公“制礼作乐”。关于“礼”和“乐”说法错误的是(  ) 《礼记·中庸》认为“义者,()也” 在《礼记》中,太上之德高于施报之礼。 在《礼记》中,太上之德高于施报之礼。 《礼记•曲礼》中规定对领导的礼节是()。 《礼记·曲礼》中“贤者狎而敬之”的解释有:() 专技天下: 《礼记》通常包括“三礼” ,即《仪礼》《周礼》《礼记》。 “信”必须以礼、义为前提,与礼、义相互补充。 《礼记·祭义》是表()的书籍
购买搜题卡 会员须知 | 联系客服
会员须知 | 联系客服
关注公众号,回复验证码
享30次免费查看答案
微信扫码关注 立即领取
恭喜获得奖励,快去免费查看答案吧~
去查看答案
全站题库适用,可用于E考试网网站及系列App

    只用于搜题看答案,不支持试卷、题库练习 ,下载APP还可体验拍照搜题和语音搜索

    支付方式

     

     

     
    首次登录享
    免费查看答案20
    微信扫码登录 账号登录 短信登录
    使用微信扫一扫登录
    登录成功
    首次登录已为您完成账号注册,
    可在【个人中心】修改密码或在登录时选择忘记密码
    账号登录默认密码:手机号后六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