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卷(三)

考试总分:150分

考试类型:模拟试题

作答时间:120分钟

已答人数:289

试卷答案:有

试卷介绍: 教师资格证考试高中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卷(三)已经整理好,需要备考的朋友们赶紧来刷题吧!

开始答题

试卷预览

  • 1. 在高三语文复习课上,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中国古代诗歌流派的相关知识,以下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建安七子”是建安年间七位文学家的合称,包括: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

    B边塞诗派是盛唐诗歌的主要流派之一,其代表人物有高适、岑参、王昌龄、李颀等,代表作有高适的《别董大》、岑参的《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王昌龄的《古从军行》和李颀的《塞下曲》

    C“韩孟诗派”是中唐的一个诗歌创作流派,以韩愈为领袖,包括孟郊、李贺、贾岛等人

    D江西诗派是宋代文学流派,以黄庭坚、陈师道为首,诗歌理论强调“夺胎换骨”“点铁成金”

  • 2. 下面是教师在教完《故都的秋》后的教学反思,对这个教学反思,理解正确的是()。(1)课堂教学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真正做到三维目标的结合。
    (2)教学应考虑到学生的不同差异,因材施教。
    (3)教学是师生双方的互动过程,教师要注意和学生的沟通和交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

    A这位教师很好地实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B教师的教学过程过于强调对情感的教学,而忽略了知识与能力,在散文的教学中是可以的。

    C阅读教学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适当与学生互动即可

    D课堂上过多的师生交流将不利于教师对课堂教学的整体把握。

  • 3. 阅读《林黛玉进贾府》教学实录(片段),按要求回答问题。师:明清以来,对四大名著的评点可以说是异彩纷呈,流派众多。人们公认的比较好的四种评点本你知道是哪几种吗?
    生1:脂砚斋评点《红楼梦》。
    生2:金圣叹评点《水浒传》。
    师:很好,知道两个已经很不简单了。
    (多媒体显示“四大名著著名评点”,另两个是毛宗岗评点《三国演义》、李卓吾评点《西游记》)
    师: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的评点是另一种极具价值的名著。那么,什么是评点法呢?
    (多媒体显示“评点法”,学生齐读)
    生(齐):评点法是一种研究性的学习方法、在阅读过程中,圈圈点点,心有所感,笔墨追录,三言两语,生动传神。可以评点字词,也可评点句段;可以评点人物,也可评点情节、环境。
    师:那么,怎么评点人物呢?评点时要注意什么呢?我们先来看看著名作家王蒙对课文中人物的评点。
    [投影一段评点:“问:‘妹妹几岁了?可也上过学?现吃什么药?在这里不要想家,想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一面又问婆子们:‘林姑娘的行李东西可搬进来了?带了几个人来?你们赶早打扫两间下房,让他们去歇歇。”’(原文)不等回答,先提一串问题:一、急脾气。二、是关心的表示,也是走过场。三、在“老祖宗”面前可以连珠炮般地说话提问,也是份儿、格儿。四、通过关心人显示自己的全面性、细致性、责任性。(评点)]
    师:现在请大家根据刚才学到的评点方法,试着对课文中写到的王熙凤进行评点,评点时可以与周围的同学讨论,五分钟后进行全班交流。
    (学生评点,教师巡视、指导,5分钟后进行全班交流)
    师:现在我们进行全班交流。发言的同学首先要告诉大家,你准备评点的是哪一句或哪一段话,然后再读自己的评点。
    对该教学实录的评价不恰当的是()。

    A教师授之以“渔”,着重锻造学生的语文素养,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熏陶

    B以王蒙对课文内容的评点为范例,让学生从典型性的评点中逐步掌握了评点的方法和要求

    C本节课着重以小组讨论探究分析人物形象、性格,以此达成教学目标

    D以教材为例,让学生学习小说的鉴赏方法,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

  • 4.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通过贯穿全戏的时间概念“三十年前”(让学生找出第一场戏中“三十年前”共出现12次)来深入了解周、鲁两人特殊的关系。教师提供材料:周朴园——某煤矿公司董事长,五十五岁。
    周蘩漪——其妻,三十五岁。周萍——其前妻鲁侍萍生子,年二十八。周冲——蘩漪生子,年十七。鲁贵——周宅仆人,年四十八。鲁侍萍——其前妻,某校女佣,年四十七。鲁大海——侍萍与前夫周朴园之子,煤矿工人,年二十七。鲁四凤——鲁贵与侍萍之女,年十八,周家使女。
    这是曹禺在序幕中明确写出的人物关系表。教师问:从这表中你能看出什么奥妙吗?
    明确:鲁侍萍被周家赶走是发生在27年前。
    教师问:那作者为什么反复强调30年前,难道是作者记错了吗?
    教师再提供解读视角:凡是你不想记忆的东西,你总是会忘记的。——[奥地利]弗洛伊德(投影)
    提示学生可用心理学分析法来说明周、鲁确实存在过真实的爱情。因为对他们而言,27年前是一个悲惨的时刻,根据弗洛伊德的推论,他俩潜意识里都记住的是30年前到27年前之间的三年幸福生活,所以他们对话中反复出现的是“三十年前”这个时间概念,并不是作者记错了,而是更逼真地写出了人物的心理。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作者语言水平的高超。
    这是某位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雷雨》一课时的一段教学过程,以下有关这段教学,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十年前”这个时间有丰富的意蕴,同时又是学生容易忽略的地方,教师能够抓住这一个点引导学生解读文本,体现了教师对戏剧精妙语言的准确把握

    B学生容易忽略的地方,才更容易让学生产生陌生感、新奇感,表现出对知识的新奇感,故也总是能够在教师引导下品出个中滋味来

    C找对语言点后.教师适时引入补充资料,体现了教师充分利用资源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引导者的作用

    D若全让学生品味“三十年前”,则学生会因为资料的匮乏很难品出什么,而教师巧妙地引入“人物关系表”,恰当地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了文本,链接的材料补充了文中的空白,为学生的理解搭了桥

  • 5. 古代诗词阅读课上,教师为帮助学生理解诗词意象,列举了以下示例,并请学生找出“琵琶”意象不同于其他三项的句子。下列诗词符合要求的是()。

    A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B娟娟缺月西南落,相思拨断琵琶索(苏轼《菩萨蛮·述古席上》)

    C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杜甫《咏怀古迹》)

    D谁抱琵琶凉月里,为君弹作断肠声(周砥《次韵发齐门》)

  • 1. 请从第③⑤段找出两个错别字,从第④段找出一个病句,并分别修改。
  • 2. 请指出该作文的一个优点和一个缺点,并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 3. 阅读《春江花月夜》教学后的说课片段和课文原文,完成问题。
    高二选修课上,我和学生一起学习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我为本课教学设置了三个环节。
    首先是环节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我先利用多媒体出示闻一多先生对《春江花月夜》的评价:
    “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再播放音乐和F1ash动画,示范朗诵《春江花月夜》,让学生静静地聆听,仔细体会诗歌中所表现的那种意境。
    其次是环节二“品词析句,赏析诗歌”。我先把学生引向对诗歌的欣赏和分析,然后让学生分组讨论,最后进入班级交流。第一位同学总体介绍了作者和《春江花月夜》在艺术上所取得的巨大成就,还展示了他们组制作的幻灯片;第二位同学从文学角度全面评析《春江花月夜》与民乐的《春江花月夜》的异同;第三位同学从文学角度全面评析《春江花月夜》诗歌写景喻人,借景抒情的艺术特色,同时也演示了幻灯片……
    最后是环节三“自主创作,不同感知”。经过大约十几分钟的欣赏分析和交流,我说:“同学们,我们已经了解了作者当时的心境,我们也体会了诗歌所带给我们的美感,我想这艺术的魅力一定感染了你们,你们能否用自己的智慧来再现诗歌无穷的艺术魅力?”一个同学说:“我今天没带胡琴,就清唱吧!我想通过唱来再现诗歌的美感。”于是自编版的《春江花月夜》的悠扬歌声在教室里响起。另一位同学说:“我们四个人来一个诗朗诵吧,我们要再现《春江花月夜》的节奏感!”于是,四位同学上台表演了诗朗诵。另一名同学说:“我来展示书法吧!我想展示诗歌在艺术上所达到的高度。”于是,那个同学挥就的隶书“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等展现在大家的眼前,这些字真是写得刚柔相间,入木三分;还有几位同学谈了学习《春江花月夜》的感受,就作者张若虚写作时的心情问题还有个小小的争论呢!用各种形式再现了《春江花月夜》的意境后,全班又一起有感情地朗读了《春江花月夜》。最后我提醒大家课后把感受写下来。
    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问题]
    (1)请简要说明这堂课的优点。
    (2)请简要分析教师设计学生自主发挥已有才能的意图。
  • 1. 设计具体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完成【研讨与练习】。研讨与练习
    《涉江采芙蓉》首句写到“芙蓉”,这对全诗在营造意境上有什么作用?以花草赠给亲朋是古人常有的一种行为,你对这种行为怎样理解?
  • 2. 选取其中一个具体的教学目标,设计一个教学片段,简要说明每个环节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
  • 3. 根据上述材料,确定本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并说明依据(不可照抄材料)。